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陈雪峰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6期   作者:陈雪峰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急剧增加,导致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严峻,这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我国国土面积比较大,但是人口基数比较大,同时人均占有的资源能源量比较低。
        (身份证号码:37232319810902XXXX)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急剧增加,导致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严峻,这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我国国土面积比较大,但是人口基数比较大,同时人均占有的资源能源量比较低。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之下,新型的电网运营模式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电力资源不足的压力,促使电能供应量得到增加。我国电力资源的不平衡特征也较为明显,电力需求量的增长仍然有较大空间,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电能的供应与管理。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当能源提供角色的电力系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对于地球能源而言,现有可供开采的能源数量已经十分有限,但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能源需求压力也让地球不堪重负。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需建设智能电网的运营模式,并逐步减少社会生产中所造成的能源浪费。而通过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速度会越来越快,其建设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1智能电网综合分析
        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全球能源供应更加紧张,因此,加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智能电网能够通过应用先进的测量传感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确保电网运行的运行可靠性。通过传递有效信息,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的电力服务。从长远来看,建立智能电网是最经济的选择,中国的人口数量较大且能源分布不均匀,因此,只能通过智能电网建设,从而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电网系统,在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各项因素,要保证电网运输质量,同时也要提高电力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天气以及环境会对电力的正常使用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建设智能电网的过程中,应当确保电网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电网的耐用性以及实用性,确保电网在恶劣环境下能够正常运行。在全球资源十分紧张的背景之下,如何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十分重要,因此,智能电网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之上,实现能源利用最大化,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实现资源优化,进一步提高电网运行效率。
        2 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特点
        2.1兼容性
        所谓兼容性,主要是指智能电网构建过程中的匹配度问题。实际上,科学高效的构建能够有效提升智能电网的兼容性,采取分布式发电电源,配合一些可再生的能源,不但能够优化电源配置资源,实现资源的良性互动,还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电力需求,达到拓展增值服务的效果。
        2.2防御性
        加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就可以提高对于我国电力系统攻击的防御性,一旦发生用电事故等问题,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智能电网技术恢复当前的电力系统,同时还能利用此电力技术维护整体电网的防侵袭能力,避免造成国家经济损失,同时,还能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智能电网具有较高的防御性,能够为国家用电安全增添保障,减少人们的用电不便。
        2.3经济性
        智能电网的构建短期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从长期来看则是可以大量的节约后期的资金。为了积极推进智能电网的构建,科学的资源配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智能化的控制,能够更大限度的提升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实现资源合理分配的同时也就降低了运行的成本,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
        3.1网络拓扑控制技术
        智能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借助无线传感器能够有效控制电路,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技术则是网络拓扑控制技术。通过网络拓扑结构的建设可以有效控制路由协议,为网络生存时间提供保障。

此外,受无线传感器所形成的电磁波影响,智能电网中的所有节点都采用大功率通信,那么各节点的干扰程度将会越来越大,其通信效率也会随之降低,且节点间产生的能量消耗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浪费。针对此问题,可以采用网络拓扑控制技术予以解决。但智能电网中各节点的功率也不可太小,否则将影响网络的覆盖率。
        3.2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
        在目前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加强电力工程技术的广泛运用,尤其是需要针对电力工程技术进行质量优化。一般来讲,电能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采取各种判定方法和评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地保障智能电网体系得到全面形成。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在相关工作人员对智能电网开展工作的过程当中,需要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明确供电接口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电能质量评估体系、客户评估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同时在对智能电网开展工作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始终坚持在法律法规的引导之下,对电力工程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保障智能电网建设的经济性和高效性得到全面的提升。
        3.3能源转换技术的应用
        当代能源使用需求的增多,虽然可以提升生活质量,但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对于环境的也存在着损害。通过能源转换,有效降低传统供电对的环境污染,对资源过度利用,使能源得以可循环性的利用,向无污染、高效率的电力系统做转变。
        3.4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
        在当前阶段,智能电网当中应当加强直流输电系统的广泛运用。电网输配电系统有许多部分需要使用交流电,而供配电运行的过程当中,需要保障是直流形式。在智能电网当中,控制换流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进行逆变等各项工序。为了促使逆变得到有效的发挥,我们就可以采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一般情况之下,换流器主要就是利用具有关断功能元件切实地保障电力输送的稳定性、高效性和经济性。利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以切实地保障近距离以及远距离直流传输工程实现快速、有效、稳定的电力输送,甚至是偏远地区的工程也可以实现快速、有效、稳定的电力输送。在我国远距离输电当中,高压直流输电得到了极为广泛的运用,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日益发展,高压直流输电将会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会逐渐朝着容量更大以及距离更远的方向发展起来。
        3.5强化电力通信技术
        智能电网的发展与建设,电力技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对通讯信息进行控制与监督。智能电网的有效运行,可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风险评估与识别,实时监督电网运行状态,提升智能电网的自动化水平。
        结束语
        我国智能电网的研究时间较晚,目前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随着该领域工作人员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一些理论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我国尚有大部分地区处于传统电网的应用时期,并且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使社会生产对于能源的需求持续走高,而传统电网的运行过程中始终存在较为严重的电能消耗大与环保性差的问题,因此智能电网在我国的建设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要从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入手,促进智能应用体系与核心技术体系相融合,强化智能控制的应用程度,为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助力。
        参考文献
        [1]白影东.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02):169.
        [2]郭玉新.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12):102-103.
        [3]柴森.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8,25(12):134-135.
        [4]王永恒.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11):229.
        [5]马鑫.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居舍,2018(3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