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玉林供电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 537000
摘要:10kV线路是我国常用的中压配电网,但是会由于地理环境、恶劣天气、线路负荷等问题发生局部受损,需要进行带电作业检查配电线路的工作状态,本文针对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保证安全和顺利施工为目的,提出了相关防范措施。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范
引言:
10kV线路常常以架空敷设的方式用于电力输送,在不进行断电的情况下需要完成按时检查和及时排障的任务,但是由于安全距离较短,施工人员更容易陷入危险之中,必须对具体作业过程进行科学分析,采取防范措施保证安全。
一、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工作特点
基于不同的用电情况,供电公司有不同电压等级的配电线路用以保障输电的高效安全,10kV线路属于中压范畴,其线路的带电作业首先具有配电线路带电工作的普遍特点,第一,工作人员的一些穿着装备带有导体性质,并且操作过程很可能误触其他线路和零件,造成两相带电体相互连通,引发相间短路问题,对线路造成更大的破坏;第二,操作人员在进行等电位作业时,如果对自身动作把控不当,可能就会使带有金属材料的屏蔽服触及接地装置和带电体,形成单相接地故障,对人身造成伤害。此外,10kV电线的线路结构组成形式比较复杂,连接的用户数量、变压器容量大小、线路的分支等均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并且一些部位的线路之间距离较近,带电作业不得不在更短的安全距离内施工,危险系数较高。
二、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线路故障检修速度较慢
10kV线路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故障问题,这些问题不一定较为严重,但会影响电力的正常供应,故维修人员必须及时到现场进行故障检修,采取不断电工作的方法找到症结,进行快速处理。但是10kV线路较长且复杂,维修团队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人工的经验进行故障识别,逐段逐步地进行线路分析,显然会降低作业速度,加大了施工风险,也加大了供电的危险性。故障检修的带电作业缺少先进技术应用,难以准确进行告警和定位,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施工者没有遵守故障维修准则,操作过程比较随心所欲,不仅会使现场工作陷入混乱,降低效率,还可能造成电力维修事故,难以保证线路和人员的安全。
(二)安全操作条例不够规范
设计出正确的作业流程和明令禁止的规定是保证带电作业安全的必要前提,但是供电企业缺少了对安全操作条例的及时更新和科学分析,下发的多数文件只是套用了普遍的行业规范,或使用很久之前的流程说明,缺乏纠正不当行为的实用性,导致安全硬件设备配置不及时、安全距离把握不规范、装备和工具存在质量问题、无法有效应对外界环境和恶劣天气等,在工人进行实操时很容易忽略科学的规范教导,比如擅自脱下绝缘手套、放电线夹遮蔽不当、不合理触及带电体等,身处险境而不自知,容易发生安全事故[1]。
(三)带电作业现场管理存在失误
供电企业具有多个部门分别完成不同的管理任务,在进行10kV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时,需要由专业的工作责任人带领团队赶往现场进行管理和监护。现场管理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勘察自然环境、带电作业风险评估、确认工具设备、制定操作流程、下达指挥指令、控制操作行为、监护人员安全等,承担着身处一线的重要管理指挥责任,但是由于防范意识疏忽或工作能力欠缺,可能会出现管理失误的情况,影响施工的正常运行,甚至不能及时帮助操作人员规避风险,造成人员的伤亡。
三、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范措施
(一)保证工作人员具备实操能力
虽然当前的线路带电作业已经在安全防护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依然具有安全风险,要求一线工作者必须具备实操能力,兼备技术和经验,做到持证上岗,并保证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具备良好的技术能力和身体素质,毕竟在野外的高空作业体力消耗大,环境也比较恶劣,容易出现体力不支和眩晕中暑等情况。另外,供电企业也宜自行进行内部人才培养,令更多的人了解并掌握带电操作的知识,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进步,人才培养首先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创新的意识,对企业内部人员组成足够了解,并为想接触或从事线路带电作业的人员提供培训机会。其次,需要制定有效的日常培训计划,包括时间、内容、对象等,可以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聘请领域内高素质人才作为讲师,分批次分内容地介绍基础知识、高阶知识和专业知识,形成层级教学结构,使员工们能依据自身能力选择培训课程。最后,需要重点关注岗位培训,这是直接为带电作业前线输送人才的培训环节,对职业能力和实操能力要求更高,供电企业可以将人才送到先进的机构进行系统化学习,最终通过国家行业的标准考核,满足供电企业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人才需求。
(二)推动创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增强业务水平
严格地履行技术操作规范可以达到较好的防范效果,但是其上限有限,不能实现社会进步的愿景,而当未来供电发生变化或科技实现突破时就能大大提高带电作业的安全性,利用高能力的技术手段避免施工操作的风险。所以工作单位有必要跟随技术发展的洪流,加强技术革新,可以学习世界先进的带电作业方法,也可以更多地引入自动化、网络信息技术等智能手段,针对现有工作水平的不足进行改进,如故障自动定位技术、线路自动隔离技术等都是创新研发的成果,作业团队可以开办会议对先进技术进行学习,相互讨论新技术的可行性,并利用下次工作机会或模拟带电作业的实际场景,提高对新技术的掌握程度,最终利用技术提高带电作业的效率和配电线路的安全性,保证人身安全[2]。
(三)保证工具设备的质量安全
根据长久以来对10kV配电线路带电工作总结的经验,在许多环节都已经做了安全防护改进措施,尤其是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它们是操作人员主要依赖的安全措施,只要技术手段不出现较大纰漏,目前很少发生特别严重的危险事故,但是这一切都是在保证工具设备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的,作业团队必须在施工前对防护硬件进行再三确认,按要求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工具,将绝缘设备安置在指定位置处,一般这些工作都会由现场的专业管理人员进行配置,但是操作人员自己也不应该放松警惕,一定要自己检查绝缘装备,做好心理准备。
工具设备的质量控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第一,要进行严格的日常更新和维护,执行科学的保存和养护策略,比如绝缘器具表面不能存在破损、绝缘防护工具要远离尖锐物体和避免阳光直射或雨淋、绝缘遮蔽工具要分件包装在箱子中并保持干燥等;第二,在将工具设备从库房转移到现场的运输途中,尽量减少颠簸,不准与酸、碱、油类和化学药品接触,并将金属工具与绝缘工具分开装箱,避免互相碰撞影响绝缘表面的完整性;第三,使用前需要选用合适的配套工具,并进行性能检查,尤其保证绝缘和屏蔽工具设备的性能满足要求;第四,在完成对10kV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后,还要及时检查工具的耗损情况,对出现较大问题的工具设备要分开存放并记录信息,带回库房后,将正常工具放归原位,将问题工具修理或更换。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技术能力的成熟,配电网的带电作业环境更加具有安全保障,而10kV配电线路结构更为复杂,发生的故障问题也相对较多,需要技术规范、管理制度、设备硬件等要素的综合运用,才能达到较优质的防范效果,在保证人员安全和线路安全的状态下,为社会提供可靠的电力。
参考文献:
[1]高强.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及预控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9,21(23):226.
[2]张永奎.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9(11):18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