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电力仪表远程监控系统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4期   作者:夏晓航
[导读] 摘要:电力能源已经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宁波市  315031)
        摘要:电力能源已经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的不断发展,逐渐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使得对电力能源的控制和应用更加高效。本文将针对智能化电力仪表远程监控系统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电力仪表;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目前电力仪表正朝着集成化的方向不断进步,各种功能更加完善。在此过程中必须要依托于现代化的电力仪表,以此来实现对电力能源使用过程的精确监控。考虑到现阶段电力系统的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做好电力仪表的远程监控功能的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全方位提高整体的监测效果。
        一、关于电力仪表远程监控系统的概述
        总体来说,电力仪表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相关经验也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由于社会各界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力仪表远程监控功能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电力仪表来对电能进行精确监控,实时采集电压、电流、频率、相位等方面的信息,能够及时发现电能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还能够有利于对电能进行调配,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率。由于国内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整个电力系统的规模也就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因此使用传统的电力仪表在进行监控时,往往会遇到较大的难题,相关工作也很难高效开展。因此就需要着重提高电力仪表的精确度,并且依托现代通信技术来实现对各种信息的有效传递,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朝着智能电网的方向不断前行。所建立起的远程监控中心能够实现对多种数据的实时监测,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二、电力仪表远程监控系统软硬件结构分析
        2.1  硬件部分
        要明确智能化电力仪表远程监控系统建设的目标,在确定了功能需求之后,然后开展硬件系统建设,选择合适的硬件架构以及电子元器件。这里选择基于STM32+ATT8022E来开发智能化三相电力仪表,承担整个系统运行的逻辑控制功能。其监测的信息包含了电压、电流、频率、相位等,集成化程度比较高。并且要确保整个系统设计的框架合理,结构尽量简单,拥有比较低的功耗。通过采样模块获取到数据之后,要依托微型无线传感装置来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最终将所有的数据汇总到中央处理单元进行数据运算。远程控制中心承担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的判断功能,以便给相应的工作人员一些控制建议,在紧急的情况下还能够实现自动控制。考虑到实际工作的需求,使用互联网与远程监控中心以及以太网控制模块进行连接,以太网的数据来源于基站与基站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
        各个数据采样单元获取到的数据并不能直接使用,主要是由于采样单元得到的数据很有可能会存在一些干扰,这样就有可能给最终的结论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有可能会出现误判的情况。因此就需要通过软件来进行自动校准,尽量提高数据的精准性。无线收发模块(CC2430)SPI通信与主控芯片(STM32F103C8T6)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主控芯片通过辅助电源来进行供电,使用SCI通信方式来将数据传输到显示单元,显示屏显示出相关的数据。主控芯片运行的过程中,需要与储存单元之间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以便一些重要数据的保存。

电能计量芯片(ATT7022E)不仅向主控芯片回馈数据,并且也能够按照主控芯片的指令来调动电力仪表传感器模块的运行。考虑到实际工作情况,整个电力仪表远程监控系统规模庞大,涉及到的数据比较多,因此需要针对该远程监控中心建设专门的数据服务器,其中拥有大型的数据库,以此来实现对多种电能信息的实时存储以及计算。这样有利于对电网运行的情况进行评估,以便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每一种不同的具体电能参数,都设定了相对应的报警范围,一旦数据超过界限,就能够立即发出报警信号,既能够依据整个系统来进行故障处理,也能够通过提醒工作人员的方式来进行故障决策,以此来完成手动远程控制。
        2.2  软件部分
        软件部分直接关乎到整个系统运行的逻辑,在已经建设好的硬件系统框架下,完成整个控制过程。在主控芯片上电之后,首先开始系统初始化,检测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是否存在故障,如果整个系统检测不存在任何问题,就开始进入控制逻辑。整个控制过程持续不断地对各种监测的数据进行采样,一旦数据采样完成,就将这些数据进行预处理,进行谐波分析以及参数计算,然后将这些数据实时发送到显示模块中进行显示,同时数据库中也存储了这些内容,形成了工作日志。整个系统框架采用C/OS-域嵌入式操作系统,使用c语言来进行编程,程序中内嵌不同的任务模块,例如显示模块、采样模块、运算模块等,至此就完成了软件部分的整体设计。整个系统设计中使用通讯功能比较多,芯片与芯片之间采用SPI通讯,芯片与显示模块之间使用SCI通信,也提高了板设资源的利用率。考虑到整个系统后期可能存在升级的情况,因此还预留了远程软件升级功能,以便后期随着功能的不断拓展,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以及十分便捷的方式来实现软件升级。在软件控制架构中,可以针对系统逻辑控制方面进行优化,要能够提高自动预警功能的效果,特别是电网运行过程中受到一些外在因素影响时,就会引起电网的一些参数变化,这些参数信息直接能够与具体的故障进行对应。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精确监控,就能够实现对故障的实时监测。一旦出现比较严重的故障,系统就能够按照已经设定好的逻辑来进行处理,切断一部分线路,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损失,并且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满足智能化控制的目标。
        三、结语
        本文对智能化电气仪表远程监控系统设计的一些要点进行了分析。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要实现协同配合,共同完成逻辑控制处理功能。通过STM32+ATT8022E的组合模式已经能够满足该系统设计的需求,不仅能够实现对电能质量的在线监测,还能够针对一些常见的故障进行自动预判以及处理,提高了整个系统运行的效率以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建伟.电力仪表远程监控系统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10):92+110.
        [2]刘文浩. 基于CFD逆流湿式冷却塔热力性能监控系统与远程监控平台[D].华南理工大学,2016.
        [3]高丽婷,孙皓月,祁爱华.基于无线传感网的电力仪表监控系统的研究[J].电源技术,2014,38(10):1937-1939.
        [4]叶季衡. 湿式冷却塔热力性能在线监测仪与远程监控平台研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作者简介:夏晓航(1994-11-08),男,汉族,籍贯: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当前职务:软件开发工程师,当前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电力仪表,电能表软件编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