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生产在我国经济总体中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大力发展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三农问题息息相关,利用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可以改善农村种植用地的用水环境,同时还可以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但是,当前在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中在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这就会降低灌溉工程投入使用的效率。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与运用进行探讨,从而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与运用
引言
目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大家的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为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节水灌溉工程是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关键,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水利工程管理部门需要重视灌溉技术的应用,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本文主要研究了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与运用。
1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
1.1滴灌技术
滴灌是指将具有压力的水通过管道或者是滴灌带输入到植物的根部。滴灌是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节约水资源。滴灌技术可将水直接输送在植物的根部,从而润湿土壤的表层。滴灌技术还可以减少灌溉过程中产生的水资源的蒸发和渗透,水资源只给植物的根部输送,可以有效地减少杂草吸收养分造成的杂草丛生现象,促进了植物本身的生长。在水中注入肥料可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也能控制地表湿度,防止害虫的产生,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滴灌技术的使用范围较广,水流出入比较均匀,在很多地表不平或是土壤种类不同的区域中都可适用。如黄羊河灌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区东部,东邻古浪,南靠天祝,西与杂木河灌区相依,北部与腾格里沙漠相连,为山前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区,海拔高程1647~1960m,纵坡1/70~1/200,区内气候干燥,降雨稀少,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160~180mm,蒸发量2189mm,土壤以黄平土、黄立土为主,土层厚1.5~5m。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甜菜、蔬菜和特色林果等,所以在黄羊河灌区可以利用滴灌技术。
1.2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以喷洒的形式进行农田灌溉。喷灌系统由水泵、管道等设备构成,原理是借助水泵增加水压或通过自然的水的落差,把小水滴喷灌到所需范围。因其构造的特点,其喷洒范围广且洒水均匀。其具体组成部分为:喷头(分为固定、半固定和移动式),喷灌水源(自然水源或城市供水系统等),不同管径的管道(如支管、毛管等),控制设备(包括动力设备、水泵、泄压阀、逆止阀等)。多适用于花卉、草坪、绿色长廊地带等。
1.3低压管道灌溉技术
为了有效减少农业灌溉对水资源的浪费,可以采用低压管道灌溉和输水技术,其是以管道代替明渠输水灌溉系统的一种工程形式。灌水时使用较低的压力,通过压力管道系统,把水输送到田间沟、畦,灌溉农田。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水资源损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低压管道灌溉和输水技术可以将等量的水分散到更大的土地面积上,这项技术不仅可以节约电能,而且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减少水力发电渠道的占地面积,节约更多的土地,低压管道灌溉技术提高了供水速度和投资,降低了农业投资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1.4步行灌溉技术
在农村,步行灌溉技术一般用于农田灌溉,该技术是将农村现有的各种农用机械与电力作为灌溉动力,支持相应的配套灌溉设备,促进移动灌溉的适应性。步行式节水灌溉技术是节水农艺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有机结合。这种灌溉技术不需要进行大量的修渠工程,节省了劳动力和资金,并且保证了灌溉的有效性,更适用于农村灌溉条件,操作相对简单,机动性也比较强,灌溉作物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灌溉,不仅提高了灌溉效率,同时也为农民减少了经济支出。
1.5井灌式节水灌溉技术
为了防止过度采用地下水,造成水位下降和地面塌陷等问题,利用井灌式节水灌溉技术,可有效实现地下水的合理分配。在灌溉的高峰期,井灌式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将地下水充分地提供给农作物,合理地分配给农田的各个位置,形成移动式的灌溉,避免了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以实现地下水的合理配置,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2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策略
2.1制定相关节水标准
以高效节水灌溉作为主要发展思路,深入实地对农业种植地区的水资源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关节水标准。节水灌溉工作人员应熟悉各个灌溉区域的相关指标,重视节水灌溉的作用,优化水资源的调用比例,保障节水效率。并逐步节水完善标准,并推进标准在各地的实施。应选择分质供水方法,对各类水资源进行科学的优化配置,避免出现重此薄彼的现象。水资源分配也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切忌盲目。在控制水资源总量的前提下,采取配额管理方法,科学制定相关节水灌溉政策,对各类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合理运用,提高农田灌溉的工作质量,为农作物营造健康良好的生长环境。并增加投入力度,加快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的脚步,真正将水资源配置和现代农业发展结合起来。
2.2优化调整水资源利用结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农业用水缺乏的问题一直难以得到改善,为此将要求相关科技人员要优化节水灌溉设备,进一步调整水资源供给结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地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气候条件科学规划水利工程,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出发,合理的安排农业用用水和生活用水。另外,农田水利部门还应该加强与政府部门和气象部门的有效联系,及时获取相关历史数据和资源评估报告,这样有利于对周围生态环境的评估。在每一个水利工程建造过程中,应该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能够自觉做到节约用水,有效发挥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应有的价值,保障农业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2.3灵活运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根据不同情况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灵活运用,不但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能杜绝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所以,应确保节水灌溉技术的科学性,紧随现代化农业生产灌溉的技术,通过先进的灌溉用水设备、工艺等,建设高效的节水灌溉项目。并不断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节水灌溉技术,使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具有现代化和信息化特征。比如,利用生物技术的调控,在第一时间获取农作物精准的生长信息,并通过计算机等设备分析相关数据信息,结合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开展节水灌溉工作,保障灌溉效率,使节水灌溉的作用更加高效。同时,也要结合当地的农业发展技术水平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农作物的具体生长条件及环境,有针对性的选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并科学合理的对水资源进行统筹规划,达到灵活运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为了达到节水灌溉效果需优化所运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并根据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确保在实际灌溉过程中能有效节约水资源,进而达到优化灌溉效果。
参考文献
[1]贾俊娜.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及实施要点[J].工程技术研究,2019(15):73-74.
[2]陈维民.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实施要点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13):108-109.
[3]李鸿.论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及实施要点[J].农村实用技术,2019(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