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建设行业的施工技术在不断的提高。城市工程施工技术包括管道、道路、桥梁等多方面。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根据项目特点及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施工工艺,更好地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进度,方便人民生活和工作,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本文就市政工程技术的通病与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质量通病;改进措施
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各类市政工程建设频率越来越高。工程质量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受到关注度较高。但是,施工过程常存在各类技术通病,导致工程质量受到影响。因此,需要找出改进措施,改善市政施工现状,提高工程质量。
1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的主要通病分析
1.1材料选购方面问题
材料选购对于任何一项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市政工程施工也不例外。现阶段来看我国市政工程在选购材料上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尚未明确材料选购标准、把关不严等方面。有些选购材料的工作人员为了谋取私利,向上层上报高价而真实选购过程中选择低价没有质量保障的材料,从中得到差价。也有些材料选购人员不具备良好责任心,没有在工作中对材料供应商资质进行认真核查,导致有些高价购回的建筑材料质量不达标,难以满足施工需求。
1.2机械设备通病
市政工程施工建设,需要关注机械设备情况。因此,施工的过程需要合理应用机械设备,如:压路机、摊铺机、起重机、测量仪等。如果没有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对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影响较大,严重条件下还会引发交通事故。道路施工时,部分坡度较陡,因此不建议采用大型压炉设备,这时通过适宜的小型压路机处理,无法保证压实的质量、效果,并且与大型压路机进行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道路施工中应用,随着时间的变化车辆碾压易于受到自重因素所影响,发生沉降的现象。如果发生路面开裂现象、下沉现象,因小型压路机质量较轻,故此需要合理选择吨位适宜的压路机。
1.3测量问题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测量工作为基础施工技术。在实践应用过程,常出现施工组织设置不完善、测量仪器准备不全面、岗位人员配置不科学,测量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市政项目的测量技术应用不合理,对施工精准度造成影响,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对此,需要把控测量“关口”,从初始环节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2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的有效对策
2.1施工原材料质量的完善方法
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和相关监督部门要共同重视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将新型施工材料的选购与施工技术优化结合到一起,结合项目施工需求、节能环保优势、性能优化、性价比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质量能够达标且经济成本更低的新型材料应用到项目施工建设中,以此促进材料施工应用技术的创新优化。
2.2机械设备的完善方法
施工的过程中,会使用较多类型的机械设备,如:起重机、压路机,以及摊铺机等。不同的机械设备的应用,均需结合市政工程具体状况选择,选择机械设备时应考虑到机械设备的性能、型号、操作要求等因素,然后采用可满足具体标准的机械设备。模板、脚手架使用时,遵循设计要求、施工要求,加以合理的设计,以便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质量。此外,定期需要引进国内、国外先进的机械设备,以便保证市政工程整体施工效率,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防止发生再次搬运的现象。
2.3测量差错的完善方法
为保证市政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对测量技术的应用加以完善。以道路排水项目测量为例,在明确项目的设计要求之后,需要科学设置测量组织,结合项目需求,在现场测量、资料整理、仪器保管等岗位分别配置工作人员,并配置测量过程需要的全站仪、铟钢尺、电子水准仪、反射片、棱镜、钢卷尺等测量仪器,保证所有测量人员明确前期测量、开槽测量、支护测量、铺设测量、竣工测量各个环节的测量内容,做好高程、导线、施工放样等测量工作。同时,建立导线、高程等控制网。针对现场施工相关测量工作,需要落实勘察、仪器准备、人员配置等工作,和建设方办理交接桩相关手续,对高程、平面展开复测,保证测量结果和交接桩之间误差处于合理范围之内。在前期测量方面,需要重点对地面高程、构筑物等展开测量,形成项目施工原始资料,作为管线设计依据。在施工环节的测量,重点注意明挖施工测量工作。明挖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支护结构的施工测量过程需控制水平、垂直度等,在距离钢板桩的施工区域30m位置中心线上设置全站仪,保证对钢板桩的合理控制。(2)对土方开挖的测量需要借助水准仪对标高进行控制,至标高以后,每间隔2m“散灰标记”。(3)在管道敷设环节,基槽内部管道两端基槽壁需高于管顶标高0.5m,用全站仪将管道中线放出,控制高程。(4)在土方回填环节,需标注回填高度。(5)在路面恢复过程,需要标记各层摊铺厚度,整平过程使用水准仪测量,以原路面高度为控制基准。
2.4施工技术管理的完善方法
市政工程中的施工技术涉及到管道施工技术、桥梁施工技术、路基施工技术几大方面。因此想要加强施工质量,避免技术通病出现,就要明确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这三大构成要素,并采取针对性的精细化施工管理,确保各个环节的施工技术应用向着标准化、高效化、安全化方向不断迈进。例如,市政桥梁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从桥梁支座、混凝土构件、桥墩、涵洞等细节的施工技术应用要点,加强培训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从而提升桥梁施工整体建设水平,保证技术应用科学合理性。又例如,路基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首先要明确沥青路面层、水泥凝土面层、路基层施工技术要领,将购进的新型混凝土材料施工要求渗透给施工人员,使其可以严格按照各个环节的路基施工技术、各种新型材料的施工要求顺利完成作业任务,给项目施工建设交一份满意答卷。
2.5创新施工理念,优化管理标准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创新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在现代市政工程建设中,应符合城市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理念,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优化现代市政工程的应用。为了满足人民城市建设的需要,进一步考虑群众的人类生态需求。通过提高整体结构的效率,降低了本发明的发生。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行政领导应该率先创新思想,打破传统观念,将新技术引入到大型的新设备和新设备中,促进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市政部门在实际管理当中,可以针对建设技术的共同问题和现代市政建设的需要,积极研究先进施工技术,维护市政施工技术和设备的升级。施工技术的管理也应科学有序,在标准化的市政施工技术的推动下,通过适当的技术开发投资和技术创新,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市政施工和城市发展、社会民生关系紧密,施工过程存在的技术通病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对此,需要相关人员找出技术通病主要类型,分析成因,寻求改进措施,提高工程质量,促使城市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大鹏.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与应对措施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4):151.
[2]曲爱民.市政工程施工通病与应对对策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1):16-17.
[3]刘文妍.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与应对措施探讨[J].居舍,2019(18):39.
[4]韩志鹏.市政工程施工中绿色信息施工技术的运用[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9,17(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