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刘成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月8期   作者:刘成 王婷婷
[导读] 本文将针对房屋建筑地基工程中软土地基的特点以及处理技术的重要性和技术举措进行分析。
        摘要:近些年,由于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现代科技水平整体提高,推动了现代房屋建筑行业的技术革新,其中各种新工艺和技术在建筑行业内得到大范围推广使用,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技术开始向科学化,集约化,智能化转变,取代原来的粗放式。软土地基———如今工程施工的一大难题,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本文将针对房屋建筑地基工程中软土地基的特点以及处理技术的重要性和技术举措进行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软土地基;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就导致人们对于居住房屋的要求和条件也在不断的增多,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有很多的建筑施工单位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建筑工程软土地基不稳定、抗震水平低等等。建筑工程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但是在建筑工程当中软土地基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来说至关重要。再开展具体的施工工作的时候,运用施工技术不当,将会对整个项目的质量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强化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处理十分关键。
        1软土地基特性基本概述
        软土地基是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形成的,其具有含水率高、压缩性能强、承载力低、透水性差、固结时间长等特征。将这种土层结构作为房屋建筑的地基结构,很容易增加房屋建筑基础结构的不稳定性,使上层建筑出现各种质量问题。所以相关人员需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增大软土地基的强度和承载力,以维护房屋建筑安全。(1)低透水性。对于软土地基来说,其具备较强的储水功能,含水量比较大,导致软土地基透水能力不强,加剧地基不平稳特点。(2)不可预测性。软土地基因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可预测的特点,容易出现各种差异问题。例如,在进行建筑工程建设中,由于打破软土体积原有固态结构,导致发生土壤液化软化现象,影响建筑整体结构的平稳性和安全性。(3)可压缩性。软土地基突然结果比较特殊化,存在可压缩特点。这是由于土层中土壤比较松散,并且含水量比较大。在给软土地基施加无法承载的重力以后,建筑工程地基将会发生沉降现象。
        2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
        2.1换填管理法
        在进行实际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过程中,通常会运用换填管理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这种处理方式能够把软土地基的涂层换为施工工作需要的土质,从而更好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这样能够在坚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房屋的建造工作。首先,为了改善房屋建设的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应该在进行软土地基施工工作通过在现场涂覆矿渣垫层和碎石层,可以改善地基的水渗透能力,避免在之后的施工工作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保证整个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其次,铺上素土层和灰土垫层,当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整个荷载力比较大的时候,该层可以平衡桩与桩体之间的地面,而桩体可以分担负荷。保证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垫层能够实现受力平衡,这样有利于让建筑工程更加的稳定和牢固。最后,利用砂垫层涂层,其主要功能是将土壤中的气体和湿气完全排出到外面,该方法使软土地基得到更快速的巩固,提高土质的承载力。不光光是这样,对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软土地基的施工工作来说,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对施工现场的基本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和研究,选择更加适合的工作方法,这样能够更加高效的处理软土地基问题。
        2.2胶结处理技术处理法
        胶结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软土地基原有的固结性能,在软土中融入水泥砂浆,石灰粉等水泥材料,从而将软土地基转化为复合地基,提高地基土层硬度和承载性能的处理法。胶结处理技术运用有灌浆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注浆法等。

其中,高压注浆法是使特殊浆液利用高压的方式冲散原软土层,然后让土体和特殊浆液融合,最终实现固结。水泥搅拌法,适用于土壤抗碱性大,含水量高的地基中,是将软土和水泥混合发生反应,最后形成固体的处理法。灌浆法是通过将泥浆灌到土层中,让土层和泥浆充分结合,提高地基结构强度和载荷能力。
        2.3强夯置换处理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如果出现软土地基,采取的直接处理方式在于强夯置换处理方式,这种施工技术主要是结合软土地基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处理,降低原有不良土质结构带来的影响。强夯施工方式的应用,主要是结合建筑工程中出现的软土地基情况进行处理,让对应区域可以在夯击作用下达到理想夯实效果,减少土壤空隙。根据强夯施工处理技术要求,选择对应夯击设备,保证重锤和起吊设备搭配合理,能够对软土地基进行夯击。对于重锤重量选择,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保证夯击效果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在此过程中,夯击处理方式应用应根据置换操作要求进行,针对含水量比较大的地基,不适合采取夯击方式,而是通过土壤置换,让工程结构满足夯实要求,防止出现不良夯实效果。在置换材料选择上,应该保证材料质量和性能的稳定性,选择本地材料。要想提高夯实效果,在实际操作中应采用分层填筑方式,防止由于一次性置换,影响建筑地基结构稳定性。
        2.4 DDC灰土挤密法处理法
        DDC灰土挤密法的原理是用强夯法将软土地基转变为混泥土复合地基。首先用强夯法对深层的地基孔进行夯实处理,然后借助螺旋钻机将灰土分层注入到地基的混凝土空隙中,接着夯实成桩,经过重复锤击后,扩大桩径,形成混凝土复合地基。这是一种新兴的广泛被应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通过改变土质结构,提高地基稳定性。在我国那些有湿陷性特征的黄土区域内的房屋建筑地基处理工作中,DDC灰土挤密技术被广泛利用于改善湿陷性黄土。
        2.5完善施工人员专业素质
        施工人员专业素质水平的高低,对于房屋建筑软土地基处理质量的好坏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中,需对施工人员实行岗前及定期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树立正确的质量和安全意识,明确施工要点,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开展施工作业。再者,安排专人对现场施工实施监督和管理,规范和处理施工人员行为,降低施工中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以加强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同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让施工人员明确了解施工技术要求、质量及进度管理要求,对现场环境进行详细勘察,并对存在的不合理内容,予以及时上报和解决,进而促进施工作业的有序进行,保证施工技术的有效落实,避免延误、返工等问题而增大损失和工作量,彻底提升房屋建筑的整体建设价值。
        结语
        总之,作为建筑工程的一部分,软土地基是最常见的建筑工程之一。在软体地基的建造过程中,如果发生技术错误的情况,将会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所以,与工程施工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合理、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降低沉降发生几率,有利于建立更有效的经济和社会企业,促进建筑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朱敬锋.试析房屋建筑地基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技术处理[J].建材与装饰,2018,(30):47.
        [2]苏丹阳.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J].四川建材,2016,42(4):156.
        [3]康国云.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374(16):82-83.
        [4]李浩.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30):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