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脑梗死伴发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7期   作者:朱礼
[导读] 研究个性化护理在脑梗死伴发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在脑梗死伴发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伴发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25),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开展个性化护理(研究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优于认知功能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脑梗死伴发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家属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脑梗死;认知障碍
        脑梗死是临床高发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致病原因是脑部动脉栓塞和粥样硬化的发生,继而发生动脉管腔狭窄或是闭塞,最终造成局部脑组织坏死。脑梗死于老年群体当中高发,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由于神经功能受损, 引起中枢神经功能障碍, 导致肢体运动能力降低或者完全失去, 表现为肢体偏瘫, 丧失语言能力, 并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问题等[1]。而且即使在治疗后,还是会有很多患者遗留功能障碍后遗症,直接影响到其生活自理能力,据研究, 通过积极康复锻炼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 加速大脑组织侧支循环的建立, 实现病灶脑细胞的重建和代偿, 从而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2]。认知障碍会导致患者出现记忆障碍、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症状,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还会给患者家庭带来严重负担。目前,临床缺乏治愈脑梗死伴发老年认知障碍的有效手段,但是在治疗过程中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抑制病症发展,降低疾病危害。本次研究以50例脑梗死伴发老年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5月医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伴发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25),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开展个性化护理(研究组)。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53—82岁,平均年龄(67.85±4.61)岁;研究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54—81岁,平均年龄(67.92±4.57)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病情并予以对症处理。研究组开展个性化护理,具体如下:(1)基础护理。在患者床边加床栏保护, 陪人看护, 防止坠床。合理排班,确保患者身边时刻有人陪护。如果患者出现吞咽障碍,可予以鼻饲,营养液剂量不超过200mL。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并进行拍背,防止压疮发生。同时也加强了查房和巡视, 没有此项患者误吸、坠床的情况。(2)由于患者为脑部血管疾病,病情变化快, 反应迟钝, 缺乏主诉, 病情变化时不宜被发现, 因此, 要求护士掌握内外科知识及急救技能, 熟悉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得到及时治疗和抢救。(3)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面对陌生环境很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予以患者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帮助患者尽快适应这一新环境。在保障患者安全情况下,鼓励患者多进行户外活动,缓解患者心理负担。同患者分享病症控制良好的案例,提升患者恢复信心。(4)用药指导。治疗过程中把控药物剂量,并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严密监测补液剂量及滴速,在使用药物时要观察患者体温、血压以及呼吸频率等指标,一旦出现意外,及时向医生反映并处理。(5)认知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主要以“一对一”形式进行,训练内容主要包括:①记忆力训练。让患者认卡片名称,并反复记忆,10 min以后请患者回忆出卡片的名称,若患者回答正确则更换其他卡片,同时将间隔时间适当延长,在记忆力训练过程中,逐渐延长回忆间隔时间,适当增加一次需要记忆的卡片名称数量,每日训练一次,每次训练10 min。②注意力训练。将某一段文字的某字例如“天”删除,或在一串数字中将某数例如“2”删除,每次训练10 min,每日1次。③计算力训练。根据循序渐进原则,逐步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例如100连续减去6,每次训练10 min,每日1次。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在患者出院后可设计一些生活事件让患者进行计算训练,例如去超市、菜市场购物等。④定向力训练。让患者认时钟,并进行时间的推算;或让患者辨认家人的照片、并报出家属的姓名及与其的亲属关系,每次训练10 min,每日1次。⑤执行功能与视空间训练。提供给患者各种物体的轮廓图案,让患者使用彩笔填上正确的颜色,若填写错误则予以提示,直到完全填写写出正正确确的的颜色为止,反复训练;使用简单的的拼图玩具,让患者一步一步拼,在拼图过程中遇到难点时则予以适当的提醒和帮助,反复练习。每次训练10 min,每日1次。⑥语言功能训练。让患者数数字,再学说日常生活用品及日常所见物品的名称,例如“眼、手、嘴、门、灯、椅子”等,逐渐过渡至短句、长句。每次训练10 min,每日1次[3]。
        1.3观察指标
        (1)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采用MMSE及Barthel评定护理前后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2)家属满意度,向患者家属发放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收集家属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21.0 软件处理,设定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认知及生活能力
        护理前,两组MMSE及Barthel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MMSE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家属满意度
        研究组家属非常满意计16例,满意计8例,不满意计1例,家属满意度为96.0%(24/25);对照组家属非常满意计7例,满意计10例,不满意计4例,家属满意度为84.0%(21/25).研究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X2=8.000,P=0.005)。
        3讨论
                现阶段我国脑梗死患者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导致脑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也呈升高的趋势。该病患者可出现记忆力减退、语言表达能力减弱、注意力异常等认知功能障碍[4]。临床实践表明,在脑梗死伴发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进一步强化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危害。个体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要求护理人员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实际护理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患者病症变化,还要格外注重患者的情感、人格和意识,这样才能提升患者身心健康程度,控制疾病发展,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本次研究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个性化护理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认知及生活自理能力,且家属有更高的护理满意度(P<0.05)。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在脑梗死伴发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应用效果理想,可以改善患者患者认知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春华,赵恒静.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1):55-56.
                [2]郭悦.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7):174+176.
                [3]张红梅.认知功能训练配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9):255-256.
                [4]张超丽,钟雪华,柯秋琴.认知功能训练配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康复的疗效观察[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46(03):112-114+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