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楼宇智能化技术为研究对象,在对楼宇智能化及其优势分析的基础之上,总结了楼宇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电气;应用
1楼宇智能化概述
1.1智能楼宇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在智能化楼宇电气系统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在电气设计之初就要对楼宇内的环境系统、电源、通讯、安全等进行合理的审核,并以此建立相关的控制需求,这样就可以实现对计算机系统的合理设计和配置。以此保证楼宇的“智能”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智能化楼宇的突出特征还包括智能化的环境控制,这包括照明、温度两大控制系统。照明系统主要是控制环境灯、周边灯、工作灯、遮光设备灯控制电气。在这里的电气系统设计应当注意对声控、光控、时间控制的合理设计,已到达合理使用、节能环保的目的。在温度控制系统里主要的电气就是空调和通风设备的电气系统设计,形成一个统一的温度控制系统,再与照明系统结合使楼宇内的温度、照明、通风这3个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此保证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舒适和节能。
1.2智能楼宇的电气安全系统设计
交流工作接地指的是必须在变压器中性线或者是中性点接地,中性线选择铜芯绝缘线,配电中存在的等电位接线端子通常在箱柜内。需要注意的是等电位接线端子不仅不能外露也不能和直流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或是屏蔽接地等其它接地系统混接还不能和保护接地线连接。采取中性点接地能够确保高压系统继电保护动作可靠、准确并避免零序电压偏移确保三相电压平衡。安全保护接地指的是对电气设备中没有带电的各个金属部分使用金属连接的方式与接地体作良好连接使用保护接地线连接智能化楼宇中的用电设备及其附近的金属构件但不能连接保护接地线与中性线。智能化楼宇中的强电、弱电、非带电导电构件或是设备都需要安全保护接地加果不作安全保护接地役备外部绝缘损坏可能使外壳带电不仅容易进一步损坏设备还可能造成人员触电事故。由于并联电路中支路电阻与电流成反比正常情况下人体电阻要远远高于接地电阻因此使用安全保护接地后设备外壳的电压十分低流经人体产生的电流极小不会对人员造成威胁。
2电气工程设计中智能化技术的优势
2.1 智能化技术具有一致性
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中,智能技术在相关数据处理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智能技术可以快速处理类似的信息和数据。快速高效的加工有利于提高电气设计作业的效率,以及确保电气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智能技术可以完成对各种数据的科学点评,并及时进行调整以习惯信息的改动,然后确保电气设计作业愈加谨慎和科学。智能技术可以有效操控各个方面,包含电气设计的各个阶段,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2.2 智能化技术拥有较强的控制力
由于电气工程控制对象多元复杂,并具有线性控制系统特征,因此,为实际电气自动化控制设计带来了难度。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深入,智能化技术能全面对电气工程设计实施科学的评估,从而确保实现对控制对象的精确控制。但随着智能家居的多元化需求日益显现,在实际部署和设计电气自动化系统过程中,智能化电气技术也不能同时对所有控制对象实现有效控制,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基于智能化家居需求和智能楼宇设计基底开展对不同控制对象的科学分析,充分利用其操控功能来捕获和操控目标,从而更好地实现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优势。
2.3 智能化技术较为灵敏
在修建电气规划中,传统技术首要依赖于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运转操控过程不够灵敏,机械化程度不够。一旦人为因素影响到电气规划,就会出现问题。然而,智能化技术在修建电气规划中的使用,将有助于减轻操作人员的压力,削减工作量,提高手工作业的效率。智能技术在电气规划中的使用,能够提高电气设备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然后提高工作功率。
3楼宇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3.1 提高防护安全性
具体应当加强电气接地设计,在设计电路时应当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保障电气线路的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采用科学化的电气接地方式,具体可以采用五线制系统 TN-S,重点保护每个单元的安全性,从而有效减少能耗。还要进一步加强电气保护,采用智能电路安全防范措施,切实做好交流电防护、避雷防护、安全防护与静电防护工作。在直流接地时应当选用较大电阻材料,交流电接地时可以使用部门中性接地材料。避雷防护可以采用避雷针等防护措施,达到免受雷电干扰的目标。在安全防护时应当进一步重视减少电磁波造成的干扰问题。
3.2智能化建筑制度的规范化
一套完整的智能化楼宇系统,其设计应与国家批准的设计准则一致,符合相关的标准与规范。其设计合格的基础是可以满足人们对安全的需求。尤其是资金投入比例高,安全性能较低的智能化建筑群,更应着重考虑安全性的相关设计,使设计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所以,国家建立相关楼宇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便显得格外重要,但在制定过程中,要对现有的各项内容加以整合,并不断完善,从而有效地规范智能化楼宇的发展趋势,为智能化建筑的进一步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提高技术应用有效性
首先,应当定期加强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考核工作,认真做好细节防范工作,提升电路铺设的安全性。落实智能化技术还要强化施工图设计工作,根据工程情况进行施工图进行必要的调整。其次,在电气线路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监督,保证电气工程施工符合智能化设计的需要,加强电气工程质量检验,有效提高电气系统设计的细节质量。第三,提高电气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和适用性,满足电气系统质量规范要求,合理控制电气系统的价格与成本,并且完善相关手续。第四,建立有效的管理考核制度,重视培养高质量的技术人员,大力推动创新技术人才的发展,从而有效满足电气系统设计的需要。
3.4强化建筑电气人员技术及管理力度
技术对策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①应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 定期公开技术考核结果。认真做好每个细节的安全防范工作,提升电路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②应全面依据设计图进行施工。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调整,则要获得多方人员的审核通过,不能私下进行。③电路施工相关工作应符合质量检验部门的审核标准,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满足质量规范要求。电气系统的质量安全检验工作应落实到每个细节,仔细检查电气系统中每个部件的安全质量问题,保证其均满足相关质量要求。④应保障电气系统整体的安全性与适用性,如设计满足质量规范要求,价格与成本相匹配,相关手续全面等。
管理对策方面,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安排和管理问题,公司应综合考量员工的技术先进性,完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员工管理制度,进而推动我国楼宇智能化的高速发展。还应改变人们对楼宇智能化设备的传统认识,培养高素质技术创新人员,从而有效促进楼宇智能化创新发展。现代通信与信息系统愈来愈发达,电气工程系统也应大力推进其技术创新发展,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相关人才的培养计划也应满足市场需求,进而推动国内楼宇智能化创新发展。
4结论
智能化楼宇因其功能多信息采集密度高对供配电系统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而且由于智能化的需要使得用电设备越来越多。因此在电气设计时厂定要将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灵活性摆在突出位置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设计优化并要做好智能楼宇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和智能楼宇的电气安全系统设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智能化在设计上达到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1]郝晓磊.对智能楼宇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相关问题探讨[J].科技视界,2019(10):12-14.
[2]伍玖壹.民用建筑电气线路防火系统设计初探[J].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9(1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