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探讨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月9期   作者:克力比努尔.罗合曼
[导读] 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越来越突出。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越来越突出。国家进一步强调国土空间规划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人性化设计。国土空间规划既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又要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真正体现人民的需要和诉求。本文从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出发,探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路径。
        关键词:以人为本;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路径
        引言
        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深化改革,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与机制发生重要变革,新的自然资源部成立以后,基于原有空间规划和职能而提出的创新性、适应性和综合性规划任务。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国土规划编制,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但是,如何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地进行国土规划管理,就本人管见所及,有些问题仍然需要引起重视,进行深入研究。
        1新时代以人为本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
        1.1脚踏实地落实国家战略
        国土空间是“地”与“人”的统一,具有人本性。国土空间是一切活动的本底,支撑人的安全感;国土空间蕴含着资源,满足人的获得感;国土空间是权益,体现人的归属感;国土空间蕴含着文化,提升人的幸福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相继做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这些重大战略的实施,本质就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国家意志与人民期待高度契合的体现,需要通过国土空间规划来实施,并落地见效。
        1.2积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人民群众的诉求是具体的、实在的。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编制规划,不是把“人”只当作统计意义上的“人口”来测算用地规模和配套设施,而是要以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全面发展来安排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既要从宏观层面推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资源更加均衡、高效配置,也要从微观层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体育、住房、养老、绿色开敞空间、社区生活圈、城市安全等诉求,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空间布局安全便利、舒适宜居、美丽有序,让人民群众生活在山青水秀、充满活力、温馨安宁的美好家园,切身感受到国土空间规划带来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2国土空间规划建议
        2.1建完整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激发国土空间规划的作用及价值,需要从优化基础建设入手,构建完整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保证上下级规划部门与不同职能的规划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实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一方面,以国家级规划部门提出的要求和目标为主要工作任务,国家级与省级规划充分体现宏观的战略目标,将国家的宏观目标作为原则性问题的指导。地区规划部门要实现良好的上下级沟通,以便确定正确的工作方向,从而制订符合上级规划精神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规划方案。另一方面,规划中的横向协调也至关重要,想要分工明确,就要突出层次性,在同一标准的基础上突出目的与方法的差异性。总的来说,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规划任务,需要工作人员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功能有全面、准确的了解。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建立完整的信息库,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了解国土资源的利用状况,从而对国土资源的发展规划有更明确的判断。
        2.2明确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编制目标
        在省市县等核心功能区建立明确的总体编制目标,确定具体的发展格局,将规划任务反映在各类指标上,以实现对区域内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管理的统一性。管理的统一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规划单位对本地资源的管理不再是单一的发展或保护,而是要以土地建设为基础,加强生态环境和耕地保护,实现经济发展;是在传统的保护任务、整治任务与多元化发展基础上的提升,有助于确立综合规划编制指标的地位,保障区域内部现有资源的合理有序规划。第二,开展地区资源管理时淡化各行业类国土空间规划的界限,按照统一的指导理念、目标和规划实行具体的发展格局建设,即各行业空间类项目规划站在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的同一平台。

第三,对于规划之间重合、交叉的情况,以上级规划为主,调整国土空间规划方案,将不属于空间类型的编制囊括在内,保证达到规划指标的落实。
        2.3探索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方法
        发挥各规划区域内的特色,紧密结合当地发展水平,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控制指标,需要解决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修订传统的规划制度,转变传统规划观念,以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理念,更加注重质量、特色、协调,以期达到更高的发展质量。探索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方法是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与规划编制单位面临的主要问题,留给各级规划单位可利用的空间有限,因此,必须明确空间优化导向,尽量缩小国土空间管理的误差。国土空间规划中实现国家意志向地方传递,主要通过控制各项指标和三条控制线来实现,各级规划单位通过把握上级规划内容主线,将规划布局保持在较为统一的高度上。
        3以人为本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路径
        3.1底线思维
        查清国土空间的“家底”,以现状生态本底为基础,严控发展底线,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构筑网络化的地区生态空间格局,加强生态敏感区域保护,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引导空间格局优化。
        3.2战略导向
        战略导向主要是在全面贯彻国家战略、充分符合发展趋势、满足人民美好向往三个方面凝聚共识。贯彻国家战略指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充分符合发展趋势指推进区域协同、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发展,依据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和地区协同发展要求,科学研判当地发展趋势、提出国土空间发展目标。满足人民美好向往,是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3协同编制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已基本建立,国土空间底线已基本划定,国土开发保护格局已基本明晰,国土空间治理已基本明确。根据部委相关文件要求,我们编制空间规划应坚持“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纵向传导、层层落实,横向协调、强化管控”为指导,构建出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3.4全域整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标、任务和重点区域,安排全域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规模、布局和时序,明确各类自然保护地范围边界,提出生态保护修复要求,提高生态空间完整性和网络化。
        结语
        建立新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作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国家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将完全有别于传统的空间规划体系,也不是简单的“多规合一”,而是对现有空间规划体系的一次重构,是对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一次重大改革,将从根本上解决多规矛盾,完全转变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国家空间规划的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结合国家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重点突出在对空间规划审批、实施、管理、运行等全流程的监督与管控,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地经济发展的指导约束作用,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金岩.空间规划体系论:模式解析与框架重构.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22).
        [2]强真.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职能构架与路径设计.中国土地,2019(25).
        [3]孙雪东.塑造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国土空间.中国土地,2019(36).
        作者简介:克力比努尔?罗合曼,身份证号码:6529241991063000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