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和控制策略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26卷第8期   作者: 张瑞君
[导读]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越来越多先进的科学技术被运用到建筑行业,给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越来越多先进的科学技术被运用到建筑行业,给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控制策略
        引言
        在目前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工作环节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完善。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相关造价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因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整个工程的造价存在偏差。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可能对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形成深刻的影响。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中各方面的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和执行,造价工作也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充分重视,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中超预算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控制策略,以保证整个建筑工程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关于建筑工程造价预算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开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降低造价控制所引起的设计变更问题。另外工程返工的现象会造成工程中项目成本的增加,不利于项目工程的后期开展。因此为了在项目工程合理进行,需要对于项目工程的造价进行预算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于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和施工时具体的设计图纸都进行精准性的规划。为了更好地对企业项目资金投入进行合理规划,要结合具体的资金流程和资金运用控制机制,实现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根据项目技术的要素,合理针对项目工程的场地需要支构的材料设备等建立起适应的成本管理体系。
        2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
        2.1没有做好造价发展趋势分析
        工程造价管理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建筑工程施工内容复杂程度的提高,对于工程造价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建筑工程成本支出组成中,主要可以分为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技术、施工人员等内容,相比其他成本支出环节,施工材料的市场价格一直处于波动的状态,而施工技术也因为施工作业环境的差异性,其成本投入也不是一个定值。不过很多施工企业由于时间比较紧迫,对于这一内容没有进行合理的预估,这也导致预估结果的科学性降低,增加了工程造价超预算情况的发生概率。
        2.2从业人员能力不足
        部分从业人员在计算和分析的过程中,仍按照固定的思路和局限性的方法来操作,以至于容易造成较多的缺失、漏洞,这对于后续工作的落实,势必会带来更大的挑战。从业人员能力不足,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关于从业人员对工程造价超预算的管控,并没有完全按照预期设想来完成。例如,部分从业人员缺乏对信息和数据的时效性深入分析,过于依赖以往的资料,从而导致预算分析存在局限性,以至于当现场实际超出预想管控范围时,相关管理人员无法良好的把控,超预算几乎成为了必然的结果。②当从业人员能力不足时,面对问题,其自身无法细化分析,不能周全考虑应对措施,且不善于利用团队协作的优势,合理调整,从业人员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很多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都没有进行更好的调整,尤其是在团队的专业能力上,没有进行更好的优化,这对于后续工作的进行,会构成更加严峻的挑战。
        3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的控制策略
        3.1做好市场发展分析工作
        通过做好市场发展分析工作,可以进一步提高预算方案内容的合理性,提升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在实践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提前做好当地的市场调研工作,采集最新的市场资料,同时还需要对当地在建和拟建工程数量进行统计,借助构建的数学模型,对施工材料市场价格的发展趋势进行预估,结合预估结果进行施工方案和材料采购计划的调整,从而提升施工方案的可操作性。
        3.2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控制,必然要考虑到从业人员能力提升的问题。

关于从业人员的能力加强,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①系统地了解并学习建筑工程中所涉及到的造价、施工、管理等各类专业知识,接受相关培训、指导,明确工程造价工作的专业性,减少个人经验所造成的错误参考,最大限度的从根源上,对工程造价超预算进行妥善的解决。②除了关注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外,还需要在团队建设上不断地努力。团队建设是核心的组成部分,相互保持信任感,加强信息共享,不同岗位或相同岗位默契配合,齐头并进才能更全面而细致地对工程造价超预算进行管控。
        3.3对于工程的原材料进行价格管理
        在进行工程的造价预算时,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原材料的价格管理。因为原材料的价格管理是工程的价格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具体的方法为在施工的过程中重视对于成本管理的精细化处理,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价格,所选取的施工材料,首先必须要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开展经济上的研究,工程建设所需要材料,要按照施工进度的要求实施采购和运输,降低因为材料浪费带来的资金损耗,所使用材料的利用率必须达到最高,对材料使用情况予以管理,确保其与设计要求相符,避免超量情况的发生。并且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选取性价比最高的材料来进行施工,施工的造价管理人员可以建立一个数据库来,对于各种材料的情况进行综合比对,在经过一系列的计算之后,最终选取最为合理有效并且性价比最高的一组材料来进行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避免因为自然环境因素导致施工中出现不可控的情况,进而导致预算超支。
        3.4制定合理的工程合同
        为了有效降低因为建筑材料价格波动或者不可抗力等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需要制定相对明确、科学合理的合同条款。且在进行工程的报价时,合同中应巧妙地将相关风险进行合理量化,并将量化后的风险预估费用置于总价当中予以考虑。与此同时,合同条款应依据所采用技术方案、工程规模、社会经济环境等具体情况,明确约定合同中的计价方式及支付形式。对项目施工中出现的如工程变更等常见问题,要求甲乙双方做到权责分明。在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合同所约定的审批流程逐项确定。在投标时,如招标文件及合同中出现无限风险、所有风险或类似语句,规定投标人承担超出自身能力以外的风险内容及其风险范围或风险幅度的合同,投标人应予以规避或协商修改。在市场原材料波动较大时,尽量避免采用固定总价合同等合同模式或者在合同中对材料超出合理范围部分的费用予以约定。同时,要采取一定的工程保险措施,分散和规避“不可抗力”风险,最后,当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后,要按照合同积极进行索赔。
        3.5加强预算审核
        在工程造价管理中,造价预算审计工作是工程造价管理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实际工程造价管理中,由于整个建设项目比较复杂,必须充分整合项目建设中的关键问题,选择科学合理的评审模式,然后根据实际施工环境,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在预算审查过程中,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实际施工中,工程建设的具体内容,如施工设备的安装费用,维修费用和后续设备维修费用等,无法在图纸中反映,需要根据实际工程的实施情况合理收集;第二,建设项目的重点应当集中工程量的预算和审计上,以确保整个项目的施工成本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因此,要把工程量数据作为建设工程工程量评审工作的重点,严格按照施工预算表进行计算;最后,材料的单价也需严格把关,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有效的调整。
        结语
        预算不合理会对施工企业的经济问题带来影响。需要对于施工企业的经济问题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在各个施工单位之间吸取优秀的经验,改变原本传统的定价模式。运用科学的造价动态管理,帮助企业减少投入的成本,获得更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陈文建,柳攀,黄晓兰.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章黎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建设,2011(6).
        [3]姚晓峰.浅谈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