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道路运输快速发展,各种运输车辆的数量增长迅速,但是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也日益增多。其中“两客一危”车辆安全性要求高,一旦发生事故,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提高“两客一危”车辆监管水平,遏制“两客一危”车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文中以湖南省“两客一危”车辆为例,分析了“两客一危”车辆监管现状,对建设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两客一危”车辆智能监管平台进行探析。
关键词: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两客一危;主动安全;智能监管平台
引言
“两客一危”车辆,是指从事旅游的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两客一危”车辆监管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大局,监管工作能否做好,至关重要。特别是近年来重特大道路运输事故多发,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触目惊心,教训深刻。如何遏制和减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何解决道路客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夯实道路运输安全基础,确保道路运输安全,成为摆在行业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两客一危”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两客一危”风险指的是安全生产风险,即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可能性,具有客观(不可消除)、可识别、可控和不确定性。在确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过程中,首先确定其作业分类,分析各作业单元,确定此作业分类可能导致的典型事故类型,然后采用典型事故树分析的方法对作业单元引起典型事故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危货运输过程中,出车检查单元—检查车辆作业过程中引起车辆伤害为例,其作业单元包括检查车辆制动、转向、灯光、轮胎、刮水器、喇叭等;检查防抱死系统、安全带、保险杠、座椅安全头枕,根据此过程的典型事故树即可确定待评估指标。
2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两客一危”车辆智能监管平台建设方案
2.1主动安全防范系统
主动安全防范系统通过主动安全防范智能终端,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北斗定位、高清移动视频监控技术、抗恶劣环境存储技术、4G无线通讯技术等手段,结合湖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两客一危”车辆智能监管平台,实现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和高级辅助驾驶的实时监测。当出现不安全驾驶行为和不规范驾驶行为时,主动安全防范智能终端生成告警信息,通过本地语音播报提示驾驶员,并将对应的预警报警数据、图片和视频传输到后端平台。在“两客一危”车辆内部部署主动安全防范智能终端,通过摄像机,结合主动安全、智能辅助驾驶等技术,实现对驾驶员疲劳驾驶、接打手机、分心驾驶、超速、超员等危险驾驶行为的分析、预警。其中,不安全驾驶行为告警包括生理疲劳告警、使用手持电话告警、抽烟告警、超时驾驶告警、超速驾驶告警、超员驾驶告警、夜间异动告警、未系安全带告警、未巡检安全带告警、干扰监控系统告警、精力不集中告警、不规范变更车道告警、前向车距提醒等。
2.2强化道路客运安全监管
(一)切实加强包车客运安全监管按照《客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规定,督促包车客运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运管机构要加强对包车客运企业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包车客运企业经营资格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包车客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包车客运车辆和驾驶员管理是否到位、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是否正常使用、自有或租用的停车场地是否落实等。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并督促整改落实。(二)严格包车牌发放使用坚持“一车一运次一牌”,落实例检制度,严禁客运包车未持有效的包车客运标志牌进行经营、不按照包车客运标志牌载明的事项运行、线路两端均不在车籍所在地、按班车模式定点定线运营、招揽包车合同以外的旅客乘车经营行等。要充分利用车辆卫星定位监管平台对本辖区包车客运车辆异地经营情况进行筛查,发现异地运营行为及时通知包车客运企业整改,整改仍不到位的,停发包车客运标志牌。(三)强化旅游客运市场监管各地要以游客集散中心、著名观光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为重点监管区域,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加密巡查频次,严格查处旅游包车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异地经营、持有虚假包车客运标志牌等违法违规行为。对违规严重的涉事企业,要停业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对其包车客运标志牌审核发放。(四)严格执行长途客运车辆夜间运行管理规定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号)“长途客运车辆凌晨2时至5时停止运行或实行接驳运输”的要求,三级以下山区公路不具备夜间安全通行条件的,严禁客运车辆夜间22时至次日凌晨5时通行。
2.3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两客一危”车辆智能监管系统
智能监管系统主要为“两客一危”车辆的智能监管提供智能采集、智能综合分析、综合处理、数据维护、综合统计、信息展现、督查督办、行业管理等支持。利用第三方共有云平台,结合云计算、云存储、云备份、网络安全、风险行为大数据分析处理等技术,建设湖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两客一危”车辆智能监管系统。对于云平台的建设,分为私有云和公有云两种建设方式。私有云和公有云对比情况如下。(1)软硬件成本。私有云需自行搭建云服务器平台软硬件设施,需一次性购买大量软硬件资源,包含网络系统、信息安全系统、业务类系统、大数据平台系统软件、大数据平台应用软件等;公有云服务器可根据管理的需要,按需使用、按需付费。(2)扩展性。私有云若对平台进行扩展,需要对服务器添加配置,在配置期间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公有云若对平台进行扩展,仅需重新提供平台需求,按需扩展。(3)部署时间。私有云因涉及机房、设备安装调试等因素,部署需要数天至数周的时间;公有云因已有现成的机房、设备等,可即时部署,仅需完成操作系统的安装。(4)故障处理。私有云一旦发生故障,故障环节将立即停止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故障维修;公有云具有兼错性,操作系统以及软件环境可备份,发生故障时可使用备份资源继续运行。本项目通过云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数据库资源建设风险行为大数据分析处理、行为分析系统,并实现视频存储。通过VPC进行云隔离,在隔离的VPC里灵活规划网络架构、划分子网、ACL、DHCP等。为保证业务访问高效顺畅,拟利用弹性负载均衡和弹性伸缩服务搭建的均衡系统;通过点到点的专线电路与智能监管中心机房互联,采用波分保护电路保障网络连接的安全性;VPC与客户内网互通,并全面支持IPv6协议;通过安全组规则控制范文范围,提升安全性;采用适用于全云架构的国产关系型数据库,以满足客户数据库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需要。
结语
在风险辨识过程中,对“两客一危”道路运输过程进行作业单元划分,使划分过程更具体化,以避免遗漏重要和关键的步骤以及与之相关的危害;同时在现有风险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创新评估方法,建立新型评估模型,进一步将科学研究成果落实到企业风险防控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在风险评估方法中,采用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研究,此方法可以避免由于每一个评价指标分得的权重较小,造成评价矩阵信息丢失较多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进行综合集成。
参考文献
[1]殷涛.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道路运输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11):107-111.
[2]刘萌斐,钱瑜,夏秋.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区域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概率评估[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4,21(6):17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