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安装技术及调试方法

发表时间:2020/6/30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5期   作者:张春伟
[导读] 摘要: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既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程,又是较为复杂和细致的工程,系统联调一旦出现问题,其检修难度较大,不仅耗工耗时,严重时还会影响工程按时交付。
        (浙江诸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诸暨  311800)
        摘要: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既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程,又是较为复杂和细致的工程,系统联调一旦出现问题,其检修难度较大,不仅耗工耗时,严重时还会影响工程按时交付。本文从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进行系统阐述,对类似工程的施工起一定指导作用。
        关健词:视频安防;安装;调试
        1工艺流程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安装包括管路敷设、分线箱安装、线缆敷设、机房设备安装、终端设备安装和系统联调。采用先机房设备安装,后终端设备安装的施工排序,实现终端设备安装和单线调试或单体调试一体化。
        2施工要点
        2.1管路敷设
        2.1.1钢管敷设:敷设前先检查管内侧有无毛刺,镀锌层或防锈漆是否完整无损,管子不顺直应调直。
        1)管路连接
        a.管与管的连接
        管箍丝扣连接:套丝不得有乱扣现象,管箍必须使用通丝管箍。上好管箍后,管口应对严,外露丝扣不应多于2扣。
        套接连接:只用于暗配管且管壁厚大于2㎜非镀锌导管。套管长度为连接管径的2.2倍;连接管口的对口处应在套管的中心,焊口应焊接牢固严密。
        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镀锌和壁厚小于等于2㎜的钢导管不得采用套管熔焊连接。
        镀锌钢导管、可挠性导管不得熔焊跨接接地线,接地线采用面积不小于4㎜2的软铜导线,并用专用接地卡做跨接连接。
        b.管与盒、箱的连接
        盒、箱开孔应整齐并与管径相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铁制盒、箱严禁用电、气焊开孔。
        管口入箱位置应排列在箱体二层板后,跨接地线应焊在暗装配电箱预留的接地扁钢上,管与盒跨接地线可焊在暗装盒的棱边上,管入盒、箱里外均应采用螺母锁紧,露出锁紧螺母的丝扣2~3扣。两根以上管入盒、箱应长短一致,间距均匀,排列整齐,见图1。
 
        图1管与盒、箱的连接
        c.金属软管引入设备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金属软管与钢管或设备连接时,应采用金属软管接头连接。
        金属软管用管卡固定,其固定间距应不大于1 m。
        不得利用金属软管作为接地导体。
        2.1.2线槽敷设
        1)线槽安装要求
        a.线槽直线段连接应采用连接板,用垫圈、弹簧垫圈、螺母紧固,连接处应严密平整无缝隙。
        b.线槽进行交叉、转弯、丁字连接时,应采用单通、二通、三通、四通等进行变通连接,线槽终端应加装封堵。导线接头处应设置接线盒或将导线接头放在电气器具内。
        c.线槽采用钢管引入或引出时,可采用分管器或用螺母将管口固定在线槽上。
        d.建筑物的表面如有坡度时,线槽应随其坡度变化。
        e.线槽盖板安装后应平整,无翘角、出线口的位置应准确。
        f.在吊顶内敷设时,如果吊顶无法上人应留检修孔。
        g.穿过墙壁的线槽四周应留出50㎜空隙,并用防火材料封堵。
        h.金属线槽及其金属支架和引入引出的金属导管必须接地可靠。
        i.线槽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时,线槽本身应断开,槽内用内连板搭接,不需固定。保护地线和槽内用导线均应留有补偿余量。
        j.敷设在竖井、吊顶、通道、夹层及设备层等处的线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有关防火要求。
        2)吊装金属线槽安装
        钢结构中一般采用万能型吊具,安装前先将吊具及附件组装成整体,用卡具在钢结构上卡牢。
        a.线槽直线段组装时,应先做干线,再做分支线,将吊装器与线槽用蝶形卡固定,并逐段组装成形。
        b.线槽与线槽可采用内连接头和立下弯头,配上平垫和弹簧垫用螺母紧固。
        c.转弯部位应采用立上弯头,安装角度应适宜。
        d.出线口处应利用出线口盒进行连接,末端部位要装上封堵,在盒、箱、柜进出线处应采用抱脚连接。
        3)地面金属线槽安装
        a.根据弹线位置,固定线槽支架,将地面金属线槽放在支架上,然后进行线槽连接,并接好出线口。
        b.线槽与分线盒连接应正确,分线盒、管件,连接应固定可靠。
        c.地面线槽及附件全部安装后,进行系统调整,根据地面厚度调整线槽干线、分支线、分线盒接头、转弯、转角和出口等处,水平高度与地面平齐,并将盒盖盖好,封堵严实,以防污染堵塞,直至配合土建地面施工结束为止。
        4)线槽保护地线安装
        a.金属线槽及其支架全长不应少于2处与接地干线相连接。
        b.非镀锌线槽间连接板的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接地线最小允许截面积不小于6㎜2。
        c.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不少于2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
        2.2分线箱安装
        (1)分线箱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高度宜为底边距地1.4m。
        (2)箱体暗装时,箱体板与框架应与建筑物表面配合严密。严禁采用电焊或气焊将箱体与预埋管焊在一起,管入箱应用锁母固定。
        (3)明装分线箱时,应先找准标高再钻孔,埋入胀管螺栓固定箱体。要求箱体背板与墙面平齐。然后将引线与盒内导线用端子做过渡压接,并放回接线端子箱。
        (4)解码器箱一般安装在现场摄像机附近。安装在吊顶内时,应预留检修口;室外安装时应有良好的防水性,并做好防雷接地措施。
        (5)当传输线路超长需用放大器时,放大器箱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性。
        2.3线缆敷设
        (1)布放线缆前应对其进行绝缘测试(光缆、同轴电缆除外),线缆线间和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0.5MΩ,测试合格后方可敷设。
        (2)敷设光缆的长度,应根据施工图选配。
        (3)布放线缆应排列整齐,顺直不拧绞,尽量减少交叉,交叉处粗线在下,细线在上。电源线应与控制线、视频线分开敷设。
        (4)管内穿入多根线缆时,线缆间不得拧绞,管内不得有接头,接头必须在线盒(箱)处连接。
        (5)线管不能直接进入设备接线盒时,线管出线口与设备接线端子之间,必须采用金属软管过渡连接,软管长度不得超过1m,并不得将线缆直接裸露。
        (6)线缆与电力线缆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不得小于0.3m;与通讯线缆平行或交叉时,其间距不得小于0.1m。
        (7)进入机柜后的线缆应分槽绑扎固定。
        (8)敷设线缆时,光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光缆的牵引端头应做技术处理,光缆接头的预留长度不应小于8m;同轴电缆敷设时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外径的15倍。
        (9)架空敷设电缆时,应将电缆吊索固定在电杆上,再用电缆挂钩把电缆挂在吊索上。挂钩间距为0.5~0.6m。根据气候条件,每一杆应留出余量。
        (10)光缆架设完后,应将余缆端头包扎,盘成圈置于光缆预留盒中,预留盒应固定在杆上。地下光缆引上电杆时必须采用钢管保护。
        (11)室外管道电缆在引出地面时,应采用钢管保护。钢管伸出地面不应小于2.5m,埋入地下应为0.3~0.5m。
        (12)引至摄像机终端的线缆应从设备的下部进线,并留有不影响摄像头转动操作的余量,摄像机的同轴电缆、电源线及控制线应穿缠绕管固定,不应使终端摄像机插头承受电缆自重。
        (13)所敷设线缆两端必须做好标记。屏蔽型控制电缆和同轴电缆的屏蔽层应单端可靠接地。
        (14)线槽配线应符合以下要求:
        1)在同一线槽内的导线截面积总和不应超过内部截面积的40%。
        2)不同电压、不同回路、不同频率的导线若放在同一线槽内,中间应加隔板。
        3)在穿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导线应留有补偿余量。
        4)接线盒内的导线预留长度不应超过150㎜;盘、箱内的导线预留长度应为其周长的1/2。
        (15)监控室内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地槽或墙槽时,电缆应从机架或控制台底部进线,将电缆顺着所盘方向理直,拐弯处应符合电缆曲率半径要求。电缆在弯曲处两侧不大于30㎜成捆绑扎,根据电缆数量应每隔100~200㎜绑扎一次。
        2)采用活动地板时,电缆在地板下应沿线槽敷设,且顺直无扭绞。
        2.4机房设备安装
        2.4.1电视墙固定在墙上时,应加设支架固定;电视墙落地安装时,其底座应与地面固定。电视墙安装应竖直平稳,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1000。多个电视墙并排在一起时,面板应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基准线平行,前后偏差不大于2㎜,两个机架间缝隙不大于2㎜。安装在电视墙内的设备应固定牢固、端正;电视墙机架上的固定螺钉、垫片和弹簧垫圈均应紧固不得遗漏。
        2.4.2控制台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台安放竖直,台面平整,台内插接件和设备接触应可靠,安装应牢固,内部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扭曲、脱落现象。
        2.4.3监视器应安装在电视墙或控制台上。其安装位置应使屏幕不受外来光直射,当有不可避免的光照时,应加遮光罩遮挡;监视器、矩阵主机、长延时录像机、画面分割器、控制键盘等设备外部可操作部分,应暴露在控制台面板外。
        2.5终端设备安装调试
        2.5.1支、吊架安装:安装前依据施工图,确定具体安装位置,再进行支、吊架的安装固定。固定要牢固,并达到承载要求。支架支撑面应保持水平。
        2.5.2云台安装:云台应在标准支吊架上稳固固定,且使之位置保持水平。其旋转死角应处在支吊架和引线电缆一侧,以旋转时不发生抖动为合格。
        2.5.3解码器安装:解码器应安装在摄像机附近且便于固定和维修处,如露天安装则需要做好防雨、防雷措施。若安装在吊顶内,吊顶应有足够的承重能力,邻近处应有检修孔。
        2.5.4摄像机的安装调试
        1)基本要求
        a摄像机引出的电缆应留有1m余量.不得利用电缆插头和电源插头承载电缆重量.
        b摄像机宜安装在监视目标附近不易受到外界损伤的地方,安装位置不应影响附近现场人员的工作和正常活动。安装高度室内以2.5~5m为宜,室外以3.5~10m为宜。电梯内摄像机应安装在轿厢顶部电梯操作的对角处,并应能监视电梯内全景。
        c摄像机镜头要避免强光直射,应避免逆光安装;若必须逆光安装时,应选择将监视区的光对比度控制在最低限度范围内。
        2)镜头选择
        为获得最佳的摄像效果,必须选择合适的镜头,镜头焦距与景物图像的关系如图2所示。图中f为镜头焦距;D为镜头至景物距离;V为景物垂直尺寸;v为图像垂直尺寸;H为景物横向尺寸;h为图像横向尺寸。图像v、h值如表1所示。则摄像最佳景物图像的焦距计算式为f=v×D/V或f=h×D/H。
        表1图像v、h值
        图2 镜头焦距与景物图像的关系
        3)球形摄像机安装
        a球形摄像机在出厂时已完成了设备的安装测试,故可直接安装。球机安装处必须牢固,能承受球机连同支架5倍以上的重量,以避免因安装不稳造成图像抖动。
        b从包装中取出球形摄像机,将防护罩打开,取出填充的包装。
        c检查各连接线的插头是否松脱并设置球机的拨码开关。
        d安装球形摄像机机芯,见图3,将机芯底部的三处安装槽对准安装板上的三处安装扣卡入(须注意卡入方向),确认卡入位置无误后,右旋机芯20度,此时机芯锁紧螺钉过孔恰好对准机芯锁紧螺栓,再采用M3螺钉将机芯与安装板旋紧,不可松动。
 
        图3安装球形摄像机机芯
        e按厂家提供的说明书要求,完成外部接线连接。
        f检查插头插座极性,各连接线连接无误后通电。通电后球形摄像机即进入自检,球机水平旋转360度,垂直旋转90度用于检测摄像机镜头,球机垂直和水平的电气和机械结构,然后执行复位程序旋转至原点,球机完全停止后,表示自检完毕并准备接受控制。
        g用柔软的绒布擦去透明罩上的灰尘和污垢,揩擦时不得划伤下罩。然后将下罩4个螺丝孔与外罩螺丝孔对准,再用M4螺丝将其固定。
        4)普通摄像机安装
        a摄像机外形及各部位名称,如图4所示。
 
        图4摄像机外形及各部位名称   图5为解决高频振荡而加入电阻
        (a)始端并联电阻方式;(b)终端串联电阻方式
        b区分镜头和摄像机接口是C型还是CS型,C型镜头不得直接旋入CS型接口的摄像机,安装时应先装转接器,然后再将C型镜头按顺时针方向旋入转接器。
        c镜头开关根据镜头类型设定。安装的镜头是DC控制的自动光圈镜头时,将镜头的选择开关设为“DC”,安装的镜头为视频控制类型的自动光圈镜头时,则将镜头的选择开关设为“VIDEO”。
        d调整背焦:摄像机的背焦一般不需调整,但因使用镜头的种类不同,可能会出现聚焦不准的情况,聚焦不准时,可按如下方法调整:
        定焦镜头调整:拍摄位于10m以上距离的较高清晰度被摄体时,将镜头的调节环调为无限远,然后旋转背焦调节环,使被摄体处于最清晰的状态,最后拧紧调节环的固定螺丝。
        变焦镜头调整:拍摄位于3~5m距离的较高清晰度被摄体时,将镜头的焦距最大限度地调至TELE方向,调节镜头的调节环,使被摄体处于最清晰的状态,再将镜头的焦距最大限度的向WIDE方向调节,旋转摄像机的背焦调节棒,使被摄体处于最清晰的状态,重复上述操作2~3次,直至焦点清晰准确。
        e在视频输出端子上BNC电缆的一侧连接器,然后将BNC电缆的另一端连接于监视器视频输入端子,最后将设有白色条纹的两条电源适配器电缆连接于摄像机的电源输入端。
        f通电调试,调试时终端设备处人员应与监控室人员通过对讲机进行通讯联系。调整工作是一项耐心细微的工作,反复调整,以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调整直至所有摄像机全部调整完成为止。
        g对于带云台和变焦镜头的摄像机,还要摇动操作杆,使云台按此对应地转动,再按控制台上的ZOOM、FOCUS、IRIS键分别调节镜头的焦距、聚焦和光圈。
        h调试中,如遇噪声干扰(50Hz工频干扰),采用在传输线上接入纵向扼流圈的办法消除。
        i调试中,如遇高频振荡严重影响图像质量时,则采用在摄像机的输出端串接几十欧姆的电阻后再接至电缆线上,或在控制台或监视器上并联75Ω电阻,如图5所示。
        2.6系统联调
        2.6.1单体调试完成后,对系统设备进行通电联调,顺序如下:
        1)首先开通系统电源,然后依次开通电源控制箱上各分电源开关,使系统进入工作状态。
        2)通过控制主机或控制台选定No.1监视器,通过控制台选定No.1摄像机,操作控制台使No.1监视器上观看到No.1摄像机图像。操作控制台显示No.2摄像机图像。……依次类推,可把全部摄像机图像浏览一遍。
        3)按上述同样的操作步骤,将某摄像机图像显示在其余的各监视器上,检查各监视器工作是否正常。
        4)按操作说明书规定,要将全部摄像机分组显示在所有监视器上,可按自动切换操作键,按下停止操作键,图像停止切换。
        5)录像机检查,先自动倒带后自动录像,操作多画面处理器或控制台,按录像机的放像键,实现录像带的重放。
        2.6.2系统检测
        1)系统功能检测:云台转动、镜头、光圈的调节、调焦、变倍,图像切换,防护罩功能达到设计要求。
        2)图像质量检测:在摄像机的标准照度下进行图像的清晰度及抗干扰能力的检测。
        3)系统整体功能检测:监控范围矩阵监控主机的切换、控制、编程、巡检、记录等功能;数字视频录像监控系统还应检查主机死机记录、图像显示和记录速度、图像质量、对前端设备的控制功能以及通信接口功能、远端联网功能;数字硬盘录像监控系统除检测其记录速度外,还检测记录的检索、回放等功能。
        4)系统联动功能的检测:联动功能应包括与其他安全防范子系统的联动控制功能。
        5)系统功能和软件全部检测,功能符合设计要求为合格,合格率为100%时为系统功能检测合格。
        3结语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目前已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施工工艺采用先机房设备安装后终端设备安装,实现了终端设备安装(摄像机、云台、解码器等)与设备单体或单线调试一体化,减少重复劳动,节约工时,并对设备单体单线调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给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对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