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实体论”和“主观论”两方面分析了基因伦理的哲学基础和困境,列举了基因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的各种问题,最后呼吁建立科学的伦理道德体系。
关键词:基因技术;实体论;主观论;伦理道德
德国哲学家库尔特·拜尔茨(Kurt Bayertz)在《基因伦理学》一书中从“实体论”和“主观论”,即人的自然本性和主观能动性两方面,详细阐述了基因伦理学的道德哲学基础。拜尔茨认为,当代基因伦理研究的核心争论在于人的本质问题。人的自然本质是否神圣不可侵犯?抑或是人的本质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基因伦理的哲学基础
(一)实体论及其困境
根据实体论,人的实体是自然界演化的产物,人的身体和精神、本质和尊严、生物学基础和人格都是统一且不可侵犯的。将人体视为一堆被技术操纵的基因组合,可以随意排列更改,这是对人的本质的不尊重,违背了人类的尊严。
实体论包含了对生命的敬畏思想,其本质是对生命技术介入的批判。面对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巨大冲击,实体论进退维谷。要么将实体论这一概念扩展到生命科技的所有研究领域,要么完全颠覆这一观念。一方面,盲目敬畏生命,崇尚生命的神圣性,压制生物科技对物种的研究,无疑会阻碍科学进步的脚步;而另一方面,对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完全不加以限制,忽略人伦道德的纠正和规范,也可能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
(二)主观论及其困境
主观论者属于技术乐观派,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他们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自主性和理性主义。主观论的典型代表是西方现代功利主义伦理学,它承认人的需求和利益,并试图通过相互协商来实现相关者的利益。
从近现代的思想意识形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目前主观论占统治地位。毫无疑问,人的主观能动性确实有助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改善生活状态。然而,主观论也存在着两难的困境。首先,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原因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实际上就是否认人的本质;另一方面,如若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超出了一个必要的阙限值,也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1]。基因技术领域的发展必须要有规范的伦理道德来约束。
二、基因技术的应用问题
(一)基因设计可能导致人性沦丧
基因技术的发展将导致大众行为选择权的扩大和价值观的巨大改变。如果由于人类的基因设计而丧失了人性的优良品质,那么我们就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如果对基因技术的发展不加以规范,未来我们可以像购买商品一样,去商店选购我们需要的基因,或者根据自身好恶修改我们的基因,那么,人类和由零部件组成的机器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还必须了解基因有特定的功能,基因是人类行为的内因。基因的编排设计是为了发挥一定作用,但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不可预测的负效应。
数百万年的进化使人类明显具有社会性和适应性。基因设计可能对两者都有不可逆转的影响。我们通过基因技术设计出来的人不一定具有社会性。我们通过基因技术也不一定能设计出能主动适应自然的人,就像“记忆机器”一样。
(二)基因设计可能引起更多歧视
人类基因并没有太多的先天差异,但如果我们试图加深物种间基因差异的程度,我们就在人为地制造不平等。如果因为基因设计导致人与人之间产生巨大的基因差异,人与人之间的歧视也将越演越烈,毕竟能负担得起基因改造费用的人只是少数人。因此,基因设计将导致现在的物种分为各种等级。这样一来,人类的歧视、斗争就会加剧。
(三)基因设计可能影响人类的进化
当然,我们有能力生产设计出远远优于自然基因的优势基因组合。但这也许是一个错误。一切事物都处于矛盾之中,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基因也不例外。有缺陷的基因也可能有特殊用途。例如,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基因,可以有效防止疟疾的流行,拯救了非洲数百万人的生命[2]。
因此,这一实例说明,基因突变的危害性是相对的,人类自然基因的多样性使得我们能够很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如果过分强调某些特定基因,反而不能保证我们的后代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四)优良的“基因组合体”未必对自然界或人类自身友好
对人类有益的基因不一定对大自然有益。例如,人类可能希望自己有免疫基因和长寿基因,这样人类就可以健康长寿。然而当我们变得“完美”时,地球上有可能只剩下“完美”的人类,如果这样,后果将不可预料。
此外,设计所谓的人不一定对人类自己有好处[3]。我们有可能设计出突变的“新人类”,“新人类”或许可能会完全不讲道德地对待我们,像狼攻击羊群一样。事实上,人类永远无法完全理解大自然的奥秘。在基因设计的试验中,我们可以主导开头,但无法编排结局。
三、建立科学的伦理道德体系
在伦理道德领域,基因技术仍然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地位。事实上,基因时代的到来是无法阻止的,限制它的发展,不如因势利导,使之走向正确的方向。
(一)树立科学的文化伦理道德
伦理道德本身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和规范的。新生事物与伦理道德相冲突,新的伦理道德超越旧的伦理道德,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建立在冲突对立的基础之上。传统的伦理道德最终要崩溃在力量雄厚的现代文化转型中,从而建立一个新的伦理和道德体系。
在当前这个生命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伦理道德的发展应该与新兴技术携手并进。新生事物的伦理道德判断标准应当以科学的、先进的、合理的文化伦理思想作为依据。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伦理道德规范,使之推动新技术发展,加快新时代的到来。
(二)建立政治伦理道德
建立政治伦理道德刻不容缓。基因是未来时代的聚宝盆。可以说,控制着地球遗传资源的手控制着整个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面对自然赋予人类的基因宝藏,开始秘密进行“基因殖民”,试图通过“基因殖民”来掌握未来世界的主动权。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正紧锣密鼓地密谋推进基因霸权主义,通过一系列令人不齿的手段,暗中从发展中国家窃取“合法化”的基因,这一无耻行径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基因库正在慢慢萎缩。
(三)树立新的生态伦理道德理念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经济发展史表明,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人类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面对即将到来的基因时代,人们往往只乐于大谈其优越性,却对由此带来的生态后果讳莫如深。事实上,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生育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大规模应用可能导致无法逆转的生态破坏,每一个被释放到环境中的转基因生物都可能对生态系统构成威胁。任何一种新的转基因生物的出现,都意味着原有生态网络出现故障,大量的转基因生物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将远远超过石油化工产品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因此,有必要构建新的生态环境伦理,树立公民科学的生态伦理和道德观念。
(四)树立法律伦理道德
基因时代的社会急需法律的保驾护航。人类应深刻反思基因技术的法律伦理和道德伦理问题,树立有利于新时代健康发展的法律伦理和道德观念,使人类共同拥有一个互利平等的基因时代。
四、结语
基因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人类基因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基因技术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进行伦理思考和道德判断的哲学问题。我们需要考虑基因技术的应用对人类医学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和用途;也需要从生命伦理学的角度思考如何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类生存的权利和生命的价值。这个问题需要哲学、社会、医学甚至工程学的多方合作来解决。
参考文献:
[1]朱晨静.当代基因伦理研究:问题·理论·前景[J].学习与探索,2012.第10-13页.
[2]吕炳斌.基因、伦理及其法律问题[J].科技与法律,2002.第58-63页.
[3]陈俊.基因技术与伦理关怀:保持必要的张力[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第76-79页.
作者简介:南丹,成都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科学技术哲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