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无缝隙护理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6/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9期   作者:安芯阅
[导读]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无缝隙护理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无缝隙护理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颈椎骨折患者94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围手术期护理中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满意概率(95.7%)高于对照组(80.9%)(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5%)低于对照组(25.6%)(P<0.05)。结论:对颈椎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中,无缝隙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概率发生,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无缝隙护理;并发症

        颈椎骨折属于严重创伤中的一种,这是由于车祸、重物砸伤、高空坠落等情况导致的[1]。根据发生的程度和部位可以分为不稳定性和稳定性,对患者会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还有可能会造成高位截瘫、参加等,脊髓平面以下还会发生自主神经功能、括约肌、反射、运动、感觉障碍等,同时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还会影响生命,值得更多的医护人员重视[2]。患者发生颈椎骨折惠普精神、心理的承受能力均会降低,表现出悲观失望、精神苦闷等,所以要求医护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及责任心,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对于为手术期的颈椎骨折患者实施的是无缝隙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并发症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颈椎骨折患者94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过MRI、CT、X片证实为颈椎骨折;②所有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表示自愿参与;③所有患者资料较为齐全。排除标准:①患有肾、肝、脑、心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②患者精神类疾病;③患有血液系统、代谢系统、免疫系统疾病。对照组47例,男31例,女16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42.6±2.2)岁;研究组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28-62岁,平均年龄(41.8±2.6)岁。资料有可比性(P>0.05),此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并通过播放动态影音资料以及宣传手册等方式进行教育,帮助患者了解手术内容,并配合手术前护理,手术后对疾病持续监护,出院时进行有效的指导。
        1.2.2研究组:建立无缝隙小组,并选择资历较高的护师作为组长,选择沟通能力较强的护士为副组长,辅导员选择专科护士长,选择其他成员作为小组成员,定期进行培训,并根据每个成员的职责、工作要求划分责任,查阅相关资料以及自身的经验,制定对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实施。具体内容为:手术前:①监测生命体征,并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发生骨折损伤后,患者的呼吸会比较费力,并且呼吸肌产生的力量较小。产生的分泌物也不容易排出,所以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细谈、吸氧等,监测血氧饱和度以及生命体征等。②心理:因为一般颈椎骨折是由于意外导致的,所以会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担心恢复、麻醉风险、手术情况等。需要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疏导,拉紧医患之间的信任,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稳定情绪,争取配合治疗。术中护理:①巡回:根据医嘱准确的执行,并准备好手术中需要用到的物品,严格观察患者引流瓶中的出血量、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等,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的告知医生。②消毒:保证手术区域处于干燥、整洁、无菌等,并提高手术者之间的默契,及时并且准确的传达手术中需要用到的器械。术后:①体位护理:患者平卧在硬板床上,并戴有持续颅骨牵引或者颈托等,促使颈部处于自然中立位,7-12h之后再轴向翻身,保持躯干、肩、颈、头处于一条直线,手术后每2.5-3h改变一下体位。②饮食:手术后的2d之内禁止饮食,3-5d可以食用半流质或者温凉流质的食物,之后逐渐正常的饮食。防止压疮的发生:患者的床位上要保持没有渣屑,并且干燥清洁,按摩皮肤受压处以及骨突处,提高营养摄入以及抵抗力。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包括:疼痛、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3]。
        (2)比较两组满意概率。使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其中总分是0-100分,非常满意:85-100分,比较满意65-84分,不满意<65分[4]。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x±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满意概率对比
        研究组满意概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颈椎骨折导致患者致残率以及病死率较高,并且疾病较为复杂,有较多的患者因为此骨折导致身体终身残疾。目前临床中的主要治疗方式为颈部前入路手术,已经取得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暂时有一定的不足之处[5]。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高效并且系统的护理方法可以减少不良事件对患者的伤害,帮助提高患者自身的安全性,促使疾病可以快速的康复。
        无缝隙护理在临床中属于新型的护理方法之一,主要核心为“无缝隙”,这种概念是通过美国医疗中心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患者在围手术期带来的风险,以及提高无缝隙被使用更加广泛,同时也是为了给予患者更加连贯、完整、细致的服务[6]。同日常生活中得到的常规护理做对比,无缝隙护理比较注重细节、全面、整体,对每一个环节中的缝隙均进行护理,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避免受到伤害。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满意概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表明,无缝隙护理可以更好的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减少心理或者生理痛苦,提高对风险的预见性,早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填补了常规护理中的不足、被动等。这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责任心、耐心、沟通能力等[7]。
        综上所述,对颈椎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中,无缝隙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概率发生,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鹏飞,王宝辉,尚昆等.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规律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9(11):941-947.
[2]丁文彬,林宇生,欧阳建安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高龄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贫血管理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9,164(11):1633-1636.
[3]吕超亮,宋跃明,刘浩等.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体支撑体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手术重建中的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4):338-341.
[4]李伟伟,王锡阳,弓立群等.颈胸段后凸畸形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17,37(4):242-251.
[5]王红强,高延征,朱宇等.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颈椎骨折的手术方法选择[J].中华创伤杂志,2019,35(4):320-326.
[6]李丽娜.PDCA模式在颈椎骨折围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9,027(002):65-66.
[7]吕慧.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针对并发症的临床处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028(021):2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