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实施手术治疗的病人越来越多,急诊手术患者也与日俱增,导致人们越来越重视外科围术期的护理技巧,基于此,本文将告诉大家一些外科围术期病人的护理技巧,以满足各位的求知欲。
.png)
一、术前护理干预措施有哪些呢?
(1)心理护理:外科手术风险比较大,且术后护理不当会出现较多并发症,导致大部分手术患者会出现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和饮食。且手术也是一个应激源,无论是小手术,还是大手术,都会对患者精神造成一定的刺激,增加其心理负担,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为此,应积极、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给其讲解手术的安全性,以及主刀医师的权威性,以安抚患者紧张心理,让其以放松的心态面对手术治疗。同时,术前带其参观手术室,给其讲解相关设备的用途,以消除患者对手术室的陌生感,进一步缓解其内心的不良情绪,进而提升治疗依从性。
(2)术前指导:指导患者做好相应麻醉准备,对于全麻病人,要叮嘱其术前禁食、禁酒、禁烟等,以保证麻醉师顺利进行麻醉操作。除此之外,在手术前一日,给患者静脉滴注适量的广谱抗生素。对于进行组织瓣修复手术的患者,要做好相应的皮肤准备,包括供区和手术区等两处皮肤,所选皮肤处不可出现感染病灶,并遵医嘱进行术前给药操作,以保证手术的顺利。
(3)接入手术室前的护理措施: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前,要检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将其详细记录下来,以判断是否出现异常。并做好胃肠道准备,具体措施有:①禁饮禁食:术前患者要禁食12小时,禁饮6小时。对于肠道手术的患者,手术前三日食用少渣食物,手术前一日食用流质食物。②灌肠:急诊手术患者无需进行灌肠操作,普通患者需在手术前晚进行灌肠操作,使用开塞露进行灌肠,或者使用浓度0.1%至0.2%的肥皂水进行灌肠,对于肠道手术的患者,需要清洁肠腔。③在手术当日的早晨留置肠管或者胃管。④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排便练习,并增加营养供给,以提升其身体抵抗力,进而保证患者睡眠质量和休息质量。
二、术后护理干预技巧
(1)一般护理:对于全麻手术的病人手术之后应按照全麻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待患者意识清醒,且各项生命体趋于稳定后帮助其调整为斜坡位休息,并抬高床头到15度角,或者30度角,以便分泌物顺利引流,减小颅内压,进而缓解局部水肿和头部充血等现象。除此之外,还需给患者进行低流量持续吸氧,以及常规超声雾化吸入等。同时加强引流管护理,保证其通畅,并详细记录患者引流液的颜色、量以及性质等,观察切口处渗血状况,以便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以保证切口处敷料干燥清洁,进而预防感染。
(2)病情观察:手术结束后的72小时之内,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神经系统体征与意识状态,重点观察肢体活动状况、眼球运动、瞳孔变化以及角膜反射等状况。并留意患者是否出现呕吐、头痛等颅内出血和颅内高压等状况,若出现呕吐、瞳孔改变、意识障碍、头痛或者烦躁不安等状况时,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除此之外,还要定时监测病人的呼吸状况、体温、颅内压、血气分析指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且手术结束之后还要给予患者脱水剂、止血药、抗生素等药物,再实施血常规检测。注意,使用脱水剂药物时,要严密监测水电解质状况,以便及时给患者补充钠和钾等元素。
(3)观察切口状况:术后密切观察切口状况,看是否出现裂开和感染等状况。一般情况下,术后第3日至4日切口感染最为明显,表现为切口局部改变、体温升高等现象。手术后初期患者高热时,只要体温不高于38摄氏度,均为正常,这是因组织被破坏后会出现局部渗液、分解产物、渗血吸收等现象,进而引起吸收热或者外科热等现象,无需进行特殊处理。手术结束后的第3日至4日,体温正常后又再次发生高热现象时,应及时查看切口处皮肤状况,看是否出现红、痛、热、肿、波动感、硬结等不良现象。手术后第6日至9日常出现切口裂开现象,裂开最为常见的属腹部切口,此现象多出现在营养不良、切口缝合不佳、切口感染、体质差的患者中。
(4)预防切口并发症:①切口护理时要执行无菌操作。②给予患者营养供给,或者饮食指导,以提升患者机体的抵抗力。③手术避免患者出现呕吐、腹胀等腹内压增高症状,若出现要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以促进创口愈合。④对于肥胖患者,要适当延长拆线时间,或者使用张力缝线进行缝合,拆线之后要继续使用腹带进行加压包扎,以免切口裂开。⑤严密观察患者伤口变化和生命体征变化,对于切口出现化脓现象的患者要及时进行间隔拆线,并进行脓液引流,以免切口裂开。
三、出院指导
对于要出院的患者,给予出院指导,让其注意休息,不可进行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并注意防寒保暖,期间可适当进行康复锻炼,以增加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康复。同时叮嘱患者要遵医嘱用药治疗,不可出现私自停药等不正规用药现象,以免影响身体康复。
上述内容即是外科围术期患者的护理技巧,希望对各位读者有所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