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况下,食物和液体能够在喉部和食管的肌肉挤压或收缩下,顺利从口腔移动到胃,但也会出于某种原因导致食物不能顺利的进到我们的胃里,就会出现吞咽困难。吞咽困难也叫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舌、软腭、咽喉或食管功能等进食部位的受损,不能使食物安全有效的从口送到胃里,而人体不能够吸收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它是喉咙或食管疾病的一种表现。吞咽障碍是不分年龄和性别的,它可以发生于任何人,尤其是老年人、婴幼儿和有脑或神经系统疾病的人,最容易出现吞咽障碍。
因为很多疾病都会导致喉部或食管功能异常,从而引起吞咽障碍,有些疾病可能只是引起轻微的吞咽障碍,但有些疾病就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吞咽障碍,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要因病情而异。如果只是出现一两次的吞咽困难,疾病导致的概率很小,但如果经常出现吞咽困难,就需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治疗,以防严重后果的出现。而导致出现吞咽障碍的原因有两大因素:即协助食物下行的肌肉和神经功能异常和喉部或食管被阻塞。所以对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来说,安全的喂食方法非常重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进食前的准备工作
1、患者的准备。喂食的前提是患者的意识一定是要清醒的,并且能够积极配合。在患者不能独自完成口腔清洁和呼吸道分泌物清理时,要给与协助,在喂食前给患者拍背助于排痰,还可有效清嗓,指导患者做空吞咽,反复练习几次,或者是进行冰敷刺激,可以有效的增加吞咽反射的启动速度,从而减少误吸。
2、环境的准备。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尽可能的尊重患者的饮食文化,不要大声喧哗,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进餐环境,避免外在因素的干扰,以防止注意力的分散,而影响食物的吞咽。让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在安静的环境下进食,可以促进食欲,减少呛咳,从而做到更安全的进食。
3、看护者在给患者喂食前应洗净双手,喂食速度要缓慢,喂食量以一口为标准,等待患者吞食完毕,再进行喂食。
.png)
二、食物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的严重程度,食物的选择也会因人而异。大部分吞咽障碍患者的食物都以半流质为主,因为半流质食物比较湿润,即使是没有牙齿的患者也可以用舌头挤压碎,并且容易形成食团,不会在咽部分散,比较容易吞咽。患者的食物选择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选择有适当粘性,这样的食物不易松散,在通过食道时容易变形,不会有残留的食物在黏膜上。
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来选择食物的种类和质地,如果有条件的话或者是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去医院相关科室进行临床检查,了解患者的吞咽功能,选择合适患者的食物种类。不过一般泥状的食物是吞咽障碍患者的首选,因为泥状食物质地平滑有粘性,不易松散,不会有残留,而且不需要太多的口腔运动。液体的食物可分为稀流质、浓流质以及增稠的三大类。对于大部分的吞咽障碍患者,稀流质食物和固体食物的吞咽难度要比糊状的食物大,稀流质食物是最容易导致误吸的,如清水、咖啡、汤类等,但是可以用增稠剂来增加液体食物的粘度,以减少误吸。通过搅拌机制作的蔬果泥、迷糊等粘稠的食物,对于患者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患者的饮食可从半流质食物开始逐渐过度到细腻碎软的食物,最好可慢慢恢复到正常饮食。
.png)
三、体位的选择
一个良好的吞咽姿势可以改善或消除吞咽时的误吸,所以患者的体位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有哪些体位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的进食呢?
1、身体状况允许的患者可以采取坐位,有利于食物的顺利吞咽。
2、不能够采取坐位的患者,可以采取躯干与地面成三十度的仰卧位,瘫痪一侧肩部垫起,喂食的人位于患者健侧,这样可以使患者看清食物,食物可以顺利的向舌根运送。
3、仰头吞咽,使食管内的压力增加,从而加速食管的收缩。
4、对于缺乏气管保护的患者,可以采取低头吞咽,使口咽解剖结构变窄,缩短舌骨和喉咙之间的距离,呼吸气道变窄,以达到保护气道的作用。
四、进食餐具的选择
1、汤匙。尽量选择勺柄粗易于抓握的汤匙,而且要不易黏附。
2、饭勺。选择表比较浅的小勺子,容易将食物送入口腔内。
3、吸管的杯子可以选择有刻度的,这样可以把握患者的进食量,控制饮食力度,做到安全进食,碗底可以放置一个防滑垫,协助进餐的顺利。
五、安全进食的注意事项
1、切勿对意识不清或者是不配合进食的患者喂食,以防止食物吞咽时呛咳。有义齿的患者在进食时,应戴上后再进行喂食。对于口腔感知差的患者,可以做一些刺激运动,在食物送到口中时,适当增加勺子下压舌体的力量。在进食时,可以给有认知障碍的患者一些提示,如果患者出现呛咳,应停止喂食,并怕打患者背部,助于清嗓。
2、对于松脆、需要咀嚼、质地混合以及有骨头的食物要加倍小心食用,如饼干、花生、鱼、小米粥等,这些食物尽量避免。
3、进食前一定要清洁口腔和咽部的分泌物,进食完毕后拍打背部辅助排痰清嗓,可有效预防肺部的感染,利于患者的治愈。
温馨提示:除了要注意患者的进食安全以外,还要给患者补充足够的营养,来维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选择适当的食物和比例,做到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