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当今初中语文新课标所提出的新要求,全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一项根本任务,各教育载体显然要充分发挥出教育引导作用,名著导读教学更是如此。文章就立足以趣味性导入为基础,确保学生阅读兴趣的全面激发;以多种引导方式并用为核心,助力学生阅读欲望的可持续性;以科学总结与评价为保证,实现阅读能力培养效果的理想化三个方面,就其应用性极强的培养路径加以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路径
引言:
毋庸置疑,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找准平台则是全面提升培养效果的关键所在,名著导读课堂教学正是最为有利的载体。为此,如何让名著导读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显然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文章就针对该课题展开深入的探究工作,希望广大初中教师能够从中加以借鉴。
一、以趣味性导入为基础,确保学生阅读兴趣的全面激发
导入部分作为课堂教学全程的起始点,是调动学生学习新知及掌握新技能与新能力积极性的主要平台,有着直接关系到学生课堂学习成果的作用。为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重要前提,名著导读更要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部分,发挥出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作用,而趣味性导入毫无疑问是明智之举。
以《繁星》教学为例,在进入课堂导入部分之后,先要向学生提出“有哪位同学有过夜观星象的经历?自己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另外,教师要将美丽星空的动态图片或视频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在图片的诱导下产生积极的回忆,在回忆中体会到夜观星空时的幸福感。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回忆的画面,肯定学生内心中所感知到的美好,顺利引出作者回忆时的切身体会。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建立一个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的生活情境,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学生阅读本课内容的兴趣也由此激发出来,这势必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以多种引导方式并用为核心,助力学生阅读欲望的可持续性
通过分析初中语文课堂结构不难看出,“新课讲解”是课堂教学全过程中的中坚一环,是各项教学成果形成的主要平台。为此,在名著导读教学中,确保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就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教学阶段。而采用多种引导方式来进行是极为必要的,原因在于有助于学生阅读欲望的可持续性。
以《童年》教学为例,在“解锁新知”阶段中,要以互动的形式开展引导工作,其主要实施步骤包括两个:一是向学生设置互动话题,即:“哪位同学还能记得自己3-10岁时的童年生活?是否精彩呢?”二是组织学生积极回忆并分享自己的童年记忆,教师也要将自己的回忆与学生分享。其间,教师不仅要带动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并将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说出来,这样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就能形成观点间的博弈,这恰恰为引导学生抓住故事主线,找到故事的中心提供了良好载体,这正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所在。而进入到“精雕细琢”阶段后,要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引导工作,具体操作也主要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布置小组合作探究项目,即:“阅读文本中的故事背景是什么?主人公的情感世界又是怎样的?”二是赋予学生自行组织小组合作探究的一切权利,如:自行分组、分派学习任务、开展讨论与分析、总结学习成果等等,教师要走进组内与学生共同完成合作探究任务,最后则要调动学生进行第二次观点博弈,为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开拓空间,突显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培养效果,学生阅读欲望自然得到了长时间的保持。
三、以科学总结与评价为保证,实现阅读能力培养效果的理想化
通过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大体结构,可以看出“总结与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收尾阶段,其作用在于进一步强化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状况,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需要,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障条件。正因如此,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确保总结与评价阶段的科学性与高效性,因为这是实现阅读能力培养效果达到理想化的重要保证。
以《伊索寓言》教学为例,针对课堂总结环节而言,教师要通过引导性的语言,辅助学生能够说出本课寓言故事向人们阐述了怎样的道理,哪里觉得非常有趣,从中还有哪些其它感悟,确保学生能够明确课上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帮助学生能够回忆起阅读能力培养的全过程。针对随堂评价环节而言,教师先要就学生课上学习的成果作出点评,之后要结合学生课上学习的态度和参与积极性做出评价,由此确保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究竟学会了什么。哪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怎样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到各个环节之中,课后学习方案是怎样的,这样显然为增强学生阅读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另外,教师还要赋予学生“说出来”的权利,倡导学生就课上导入阶段、师生互动阶段、生生合作探究阶段的看法以及建议表达出来,这些显然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具体需要,教师势必要将其作为今后名著导读教学方案设计的侧重点,进而为实现阅读能力培养效果的理想化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堂教学中,实现全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并非易事,既需要教师明确各个教学阶段的基本任务与目标,同时还要确保教学手段的适用性,进而方可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效果的最大化。对此,如何确保上述三项工作的不断深化就成为今后广大教师最为主要的教研方向,更为学生语言表达与理解等能力全面提升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夏丽敏.如何在学本课堂中提升初中语文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2016,(A5).
[2]张溶冰.加强专题阅读指导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