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出台,在目前的小学教学中,越来越重视针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好的品德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培养方向,所以要引起小学教师的极度重视。在小学课堂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促进了小学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水平。本文对在小学法治与课堂上提升德育教学水平的方法进行分析,并且结合日常教学中的教学内容以及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旨在提升我国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水平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虽然已经列入小学生必学科目,但是很多学校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理论不能很好地和实践进行结合,最终导致学生学习不到课程的精髓部分,只是单纯的内容认知,这和小学德育教育的初衷大相径庭,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该着重研究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分析学生实际情况,从而设定科学有效的课堂环节,从而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水平。
一、创设学习情境
很多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堂知识的时候,表示对课堂内容有很大的陌生感,很多情况下是教师本身的授课方式有待改进,如果想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先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不管是在课堂开始还是课堂中间,还是课后安排上,都要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所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我会结合当天的课堂内容,为学生们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通过情境中的故事,来吸引学生跟随我的思路,从而提升他们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以此更好地进行内容的学习,便可以促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德育教育的水平。
例如,在学习“不一样的你我他”的时候,在课堂开始之前,我先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情境中,“在一个动物园中,有着无数的动物,有一天,动物园举办动物颁奖大会,为每一种动物颁发奖项,大家想一想这些动物可以得到什么奖项呢?”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对每个动物的特点进行思考,从而引出“其实我们和他们一样,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因此才会有现在不一样的你我他”。情境的创设吸引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为更好地完成课堂授课提供帮助。
二、开展课堂讨论
在现在的课堂上,很多教师依旧采用说教的方式进行授课,结合板书内容,将知识传达给学生,这样的课堂上,学习氛围极其压抑,而且小学生的思路本身就较为活跃,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很容易跟不上教师的步伐,不能很好地专注于学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就会结合课堂知识开展讨论互动,让学生针对某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能够通过该过程优化了课堂学习的氛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出非常强的逻辑能力,也学习到了很多课本之外的知识,所以,教师们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是提升小学德育水平效果非常显著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生活离不开规则”的时候,在讲述“生活里的那些规则”的同时,我组织学生对“各位同学家里都有着什么样的规则呢?”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很多同学都能说出自己家里的那些规则,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晚上十点之前必须上床睡觉”,“每周都会和爸爸妈妈去锻炼身体”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扩散了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彻底掌握其中的内涵,从而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实现德育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力量。
三、组织课后实践
学生在学习完课堂知识以后,还需要进行巩固和梳理,如果只是单纯的读、写或者是背诵等方式,不足以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课堂知识,而且很容易遗忘,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还是不能很好地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所以,我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实践,结合课本上的重点知识,举办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比如“课后辩论赛”,“话剧表演”,“实地实践”,“互帮互助”等活动,通过这些课后实践,让学生既能够学习到课堂知识的真正含义,也能够提升他们在生活中应用课堂知识的能力,从而为提高德育教育水平助力。
例如,在学习“请到我的家乡来”的时候,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课后地图拼图活动,首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各自负责省份的绘制,主要包括剪纸、涂色、描线以及文字标注等过程,在完成地图拼接之后,让每一位学生对自己所负责的部分进行讲解,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很多学生掌握了我国的省份分布,从而提升了课堂德育教育的效果。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水平需要教师认真仔细的研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感受,同样,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将会影响整体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可以根据上述内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学生特点,并且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快地实现小学生德育教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月青.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学周刊,2020(05):40.
[2]王丽静.浅论如何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J].学周刊,2020(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