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点亮幼儿生命教育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谢丽芳
[导读]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1.【内容摘要】: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提供健康的、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孩子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经验。”区域设置的规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环境的主人。幼儿的学习要让幼儿不仅能对已学过的知识加以复习、巩固、消化、升华,还能对未知理论作新的探究、发现和创新,并在与同伴、成人的不断双向互动交流中积累和构建对世界的认识,需要在玩中学,学中玩,并能用多种方式表达所见、所闻、所想,让幼儿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有效的发挥其动手能力、想象力,培养其参与意识、创新意识,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要考虑到空间是第三位老师,空间会“说话”。幼儿的成长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与环境建立关系的过程,是互动、主动构建的过程。区域环境对幼儿行为是保持一致的。因此,作为教师,为区域环境投放“会说话”的材料尤为重要。
2.【关键词】:区域   “会说话” 材料
一、创设区域的意义
    幼儿园区域是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性活动之间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幼教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魅力。
        (一)有利于幼儿的思想解放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自由选取材料、选择内容和互动伙伴,在活动中探索和发现,既满足了幼儿自身心理需求,又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摆脱了教师常规教学的束缚,锻炼了幼儿各种能力,从而促进幼儿身心自由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实际操作来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从体力、智力和能力上讲,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三)有利于幼儿的潜能发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设计,活动氛围相当宽松,各种材料的组合、拼接,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在不知不觉中为幼儿提供发展潜能的机会。
(四)有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
        区域活动充分发挥孩子的共性,能够兼顾幼儿个体间能力的差异,有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
        因此,必须在区域环境的设置上保持长足认识,多投放“会说话”的材料。
        二、区域的创设与材料的投放
        没有材料也就没有区域活动,所以,区域的创设至关重要。教师对于区域活动的引导很大程度上通过创设环境、投放能物化发展目标的材料实现的,所以,应该认真对待区域创设,体现立体化、平衡化和动态化,以幼儿为中心,表达幼儿立场的审美效果,并与主题匹配。创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幼儿学习兴趣、发展为本,设置区域,种类丰富、均衡
        在幼儿自由探索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及时提供相关材料,创设环境。材料的投放要围绕主题目标。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可涉及五大领域,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是一个有机的网络化结构。区域游戏正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材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投放游戏材料。不断加强材料的可操作性,使之丰富多样。幼儿的认识和能力都是在操作和活动过程中建构。
(二)教室内外场地合理布局、利用,因地制宜、动静分离
(三)多种活动形式的需要
        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不同的需要、能力,尽可能多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个性、兴趣和爱好,同一年龄的幼儿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在组织区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活动形式。


(四)创设宽松自主的活动氛围,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自由的空间
        游戏时,教师应以一颗不泯的童心去理解幼儿的感情与需求,以平等的伙伴关系身份介入幼儿游戏。幼儿就是活动的主人和中心,教师要创设自主活动氛围,并尊重幼儿的想法和玩法,与幼儿共享快乐。幼儿在游戏时自然要与同伴进行交往。教师要帮助幼儿在交往中学会处理彼此的关系,让幼儿懂得尊重别人是首要,同伴间要有礼貌。
(五)界限分明、交通顺畅
(六)家园合作准备材料,丰富幼儿区域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越聪明、自信、大胆。因此在材料收集中就需要教师、家长共同配合。
三、本班区域的创设
        上学期,本班共设了阅读区、益智区、巧手坊3个区域。由于各方面准备不够充分,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操作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比较弱;操作材料投放的太少,幼儿不够玩;活动结束时我没有好好的进行评价……面对这些问题,本人在开展有效性区域活动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一) 有目的性投放活动材料
  1.根据幼儿发展和需要投放材料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如:阅读区,我投放的有“儿童故事书”,能够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提供“找名字”,让幼儿找找自己的名字,还可以找找其他小朋友的名字;还提供“甩一甩,说一说”的塞子、“故事图片,排排队”。益智区,投放“拼模型”、“编花”、“编绳”、“穿绳”、“夹弹珠”“等材料,发展幼儿双手协调能力。
  2.根据主题投放材料   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的自主活动中实现主题目标。如主题《春天来了》,我在区域角投放了有关春天的材料;阅读区,我投放了各种各样的有关春天图片;益智区,投放各种漂亮的春天美景。
  3.根据本班特色投放材料   每个班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区域角特色,我们班的特色区域是美工益智区。因此我们为幼儿创设 “一次性餐具”的特色区域,内容也比较新颖,让幼儿自由想象画画、捏胶泥等。
        (二)活动前展示操作材料
        教师可走到区角把投放的材料展示一下,并可以适当说一下怎么玩,幼儿跟着教师的思路观察。通过这样的介绍,不仅可以让小朋友知道今天要玩的内容,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可以想一想,到哪个区域角玩?玩什么?
(三)制定活动规则
        我们采用“进区卡”,每个幼儿活动前带着写有自己名字的小花形状进出卡,自己想玩什么区域活动时就把卡插到相应区域角的袋子里。每一个区域都有每个区域的规则。活动时还需要幼儿遵守一些原则,因此我们先制定了一些必要的原则,让幼儿心中有数。
(四)活动中突出幼儿主体地位  
        1.幼儿自主选择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让幼儿成了自己真正的主人。
2.教师的协助参与。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活动中教师不仅只是单单给幼儿提供材料,还要适时给幼儿一些启发、引导、激励,促进幼儿积极性的提高。教师要在各个区域角来回巡视。要观察每个小朋友的兴趣,对出现的问题应该与孩子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
(五)活动后的总结评价
        首先,可以从区域角规则中评价;其次,可以从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进行评价;另外,特别注意一些小小的细节。
        区域环境做为幼儿园众多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它的创设,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教育环境,而且对促进幼儿的智力、情感、社会性语言及动作的技能发展是大有益处的。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快乐的活动,因此,作为教师,为区域学习投放“会说话”的材料尤为重要。

3. 【参考文献 】: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何艳萍‘’
《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作者:周蔓    《幼儿园环境创设》作者: 李全华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作者: 袁爱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