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型高炉在高煤比生产运行状态下,煤粉喷吹的稳定性对维持高炉稳定顺行尤为重要。宝钢湛江钢铁公司2座5050 m3高炉,长期维持175-190kg/t高煤比,针对高炉煤粉喷吹过程中喷吹量不稳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通过改造喷煤设备、改进喷吹过程控制、调整喷吹工艺参数、强化标准作业等措施,使喷煤稳定性明显提高,为高炉稳定顺行和高煤比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大型高炉,高煤比,喷煤,稳定性,优化措施
1前言
近年来,提高喷煤比成为大型高炉降低铁水成本、减少工序能耗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喷煤量的增加,高炉对喷吹过程的均匀性要求也越高。高煤比情况下,喷煤量波动大,将严重影响高炉的料柱透气性、压量适应关系和炉热制度,造成堵枪、风口煤流不稳不均、风压限制减风、炉温波动大,甚至引起煤气流分布失常,破坏高炉稳定顺行。
喷煤稳定性主要包括喷煤准确性、均匀性。准确性,即每小时实际喷煤量与设定喷煤量的偏差;均匀性,即瞬时喷煤速率与设定速率之间的偏差[1]。
湛江高炉喷吹系统采用三罐并列、锥部流化、下出料、流化管式二次补气器、喷吹主管加分配器直接喷吹工艺。每座高炉各设置一套煤粉喷吹设施,每套喷吹系统各有一个煤粉仓和三个喷吹罐。湛江1高炉煤比提高至175kg/t,喷煤量达85t/h,2#喷吹罐喷煤稳定性出现大幅度波动,喷煤准确性难以控制在每小时±0.5t以内,且存在较大的均匀性偏差,瞬时喷煤速率极大值与设定值之间偏差最高超过75t/h,瞬时极小值偏差70t/h,甚至瞬时为零,已经影响到高炉稳定顺行和进一步提升煤比。而且,随着煤比进一步提高,喷煤量达到91t时,喷煤准确性无太大变化,但是瞬时喷煤速率波动加剧,极大值偏离设定速率最大超过180t/h,极小值偏离设定速率达到80t/h。因此,对2#喷吹罐整个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探究,通过改造喷吹设备、改进工艺过程控制、强化岗位操作等一系列优化措施,使得其喷吹稳定性显著提高,并延用至整个喷吹系统,全面提高了湛江高炉喷吹稳定性,为高煤比状态下确保高炉稳定顺行创造了条件。
2 湛江1高炉2#喷吹罐问题分析
2.1 喷吹波动问题简述
湛江1高炉于2015年9月25日点火投产,至2016年5月,高炉煤比已经逐步提高到175kg/t以上,喷煤量达到85t/h以上,其中最高达到200kg/t,喷煤量100t/h。2#喷吹罐开始出现喷吹稳定性波动的问题,而且随着喷煤量的增加,波动逐步加剧。喷煤量85t/h时,小时实际喷煤量与设定值间偏差较大,喷吹过程中需要不断人为修正和干预,才可基本控制在±0.9t/h以内;瞬时喷煤速率极大值偏离设定值最大超过75t/h,极小值偏离设定值70t/h,甚至出现瞬时为零。2#罐喷吹过程中,其稳定性明显弱于1#、3#罐,上下波动频率较高,严重影响喷吹的精确控制和高炉的稳定顺行。风口观察时,煤流波动较大,且班中风压、炉温出现阶段性高低波动,影响炉温调剂和压量关系的稳定控制。选取设定喷煤量85t/h时,1#、2#、3#喷吹罐喷吹趋势如下图1所示,其中波动较大的白色喷吹曲线为2#罐喷吹趋势。
.png)
图1改进前2#喷吹罐喷吹过程趋势图
2.2 喷吹波动技术原因分析
煤粉仓锥体下部用氮气流化煤粉,向三个并列布置的喷吹罐装粉,每一个喷吹罐均按装料、加压、待喷、喷吹、泄压、再装料的程序循环交错地进行,当一个喷吹罐进行喷吹时,另外二个喷吹罐分别处于装料或待机状态。每个喷吹罐各设有称重压头装置,顶部设有加压管1根,下部椎体有8根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加压支管,再往下设有流化设施,介质均为氮气。被流化的煤粉通过下煤阀进入输煤管路,三个罐的下输煤管在混合器前集成一根管线后进入混合器,二次加入输送气,将煤粉输送到高炉顶部的两个分配器。分配器接出与风口数相当的喷吹支管,通过喷煤枪将煤粉均匀地喷入高炉。工艺流程简图如下图2所示:
.png)
图2 湛江喷吹系统工艺流程简图
根据文献2和3,煤粉从喷吹罐经二次补气输送至高炉风口,具有下列压力平衡关系式:
.png)
(1)
式中,P1为喷吹罐压力,MPa;Ph为风口前压力,MPa;ΔPx为输送中煤粉压力损失;ΔPG为输送中二次风压力损失。
瞬时喷吹速率的实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2)
.png)
式中,V为瞬时喷吹速率,t/h;?W为?t时间内测得的喷吹罐重量变化,即?t内喷吹的煤量,t;?t为数据更新时间差,可以根据需要更改设置,目前设置为1s;n为数据取样个数,可据需要设置,目前设置为1。
由公式(1)可知,湛江高炉高煤比喷吹状态时,采用恒定罐压,调节二次补气量的方式进行喷吹量控制。Ph风口前压力一定的情况下,ΔPG、P1的波动,均会影响到ΔPx的波动。例如,ΔPG增大(即二次风量增大),则 ΔPx减小(即煤粉喷吹量减小);P1减小(即喷吹罐压减小),则ΔPx减小(即煤粉喷吹量减小);反之亦然。由公式(2)可知,瞬时速率计算的取样时间?t为设定值,取样个数n为设定值,则测得的喷吹罐重量变化?W有波动,会直接影响到瞬时喷吹速率V的波动。
从以上工艺过程及技术原理分析得出,影响喷吹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喷吹过程中煤流量的波动,而造成煤流量波动的主要来源有喷吹罐压力波动、二次补气量波动、重量检测波动、煤粉流化效果的波动。
3 提高2#喷吹罐喷煤稳定性的优化措施
3.1喷吹罐压稳定性优化
(1)适度提高喷吹罐压。随着煤量增加,逐步提高喷吹罐工作压力,将喷吹罐压提高了15%。大喷煤条件下,适度提高罐压,可以提供相对充足和稳定的煤流输送动力。同时,相对减小罐压的系统波动值,弱化罐压波动影响;借由椎体部加压支管改造,强化煤粉流化效果。
(2)改造加压支管。喷吹罐下部椎体,周向均匀设置8根加压支管,由此进行充氮对罐体加压。利用定修时间对加压支管进行了改造,多次调整其端部加压N2孔的开孔方向和位置,找到了最适合2#喷吹罐的加压孔工作方向。一方面,提高了喷吹过程加压稳定性;另一方面,强化了对椎体上部煤粉的流化效果。
图3 湛江2#喷吹罐加压支管及端部充气开孔简图
(3)调整加压调节阀上、下限开度设定。喷吹过程中,罐压偏离设定值时,加压调节阀会根据实际罐压反馈值自动调节开度,调整加压N2流量,以补充或降低罐压。通过摸索调节阀自动调整的范围,由15%-45%开度范围,设置为23%-53%,缩小了因加压调节阀开、闭动作过大而导致的罐压波动区间,由之前的±0.05MPa降至±0.02Mpa以内,使罐压的调节控制过程更加平稳。
3.2 二次补气稳定性优化
(1)固定载送气量,减少人为干预。之前喷吹控制为固定罐压设定值,人为通过调节二次补气量进行煤量的控制,存在很大的人为干预因素;后改为固定罐压设定值,同时固定二次补加的载送气流量,通过自动程序闭环微调罐压、二次补气量,稳定调节喷吹量,减少人为大幅调整补气量导致的喷煤量波动。
(2)提高二次补加载送气流量计的灵敏度。二次补加载送气时,设有流量检测计,将其检测时间间隔设置为1秒,检测精度提高到0.5m3/h,与输送气流量调节阀联锁控制,自动调节阀门开度,微调补气量。
3.3 重量检测准确性优化
(1)校准2#喷吹罐水平位置。定修时进行2#喷吹罐的水平零位校准,发现其罐体有略微倾斜。通过调节罐体的防扭拉杆松紧,校正了罐体水平零位,且使罐体喷吹过程中能够保持水平稳定。消除了测重压头因罐体不平导致的测量数值偏差,以及喷吹过程中罐体晃动引起的测量偏差,使瞬时喷吹速率计算更加精确、稳定。
(2)更换测量压头并定期校准。更换了2#喷吹罐的三个测重压头,并对其测量数据进行了空罐测重、满罐测重、喷吹中定量变动测重等全面校准,保证煤量变动测量值的准确性。
3.4 流化效果均匀性优化
(1)严控煤粉质量。提高对煤粉质量的把控,水分控制≤1.5%,粒度-200目>60%,-325目<3%,严控杂物带入,确保煤粉均匀,提高流化效果和输送性能,减少堵塞、板结等情况。如下图4所示:
.png)
图4 湛江高炉喷吹煤分水分、粒度控制情况
(2)确保煤粉均匀加热。喷吹煤粉温度低,容易产生板结,疏松不充分,影响流化效果;若温度较低,煤粉流动性变差,容易堵塞管路和煤枪。通过换热器将加压N2、流化N2的温度提高了5-6℃;罐体通蒸汽保温,提高罐体表面温度;二次补气温度控制提高了约10℃。全面提升喷吹过程中的介质温度,确保煤粉充分保温加热,强化流化效果和煤粉流动性能。
(3)调整流化气量。湛江喷吹罐分为装粉、待机、喷吹三个运行状态,均进行通N2流化。煤粉流化不足或者过度,均会导致喷吹罐底部出煤量波动。通过摸索调整2#罐装粉、待机、喷吹三个不同状态下的流化N2量,寻找流化效果最适宜的流化气流量,使得2#喷吹罐喷煤稳定性明显改善。
3.5 设备维护及岗位操作优化
(1)加强设备维护。每次定修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维护,对测重压头、加压调节阀、二次补气调节阀、喷吹罐水平零位等进行校准;拆卸检查旧加压支管的磨损状况,更换新的加压支管;检查流化板磨损情况,并进行修复或者更换。
(2)优化岗位操作。固化喷吹控制过程的岗位规范,减少人为干预罐压、二次补气量的调节。当必须干预时,补气量控制值尚有余地时,首选调节二次补气量,每次动作量50m3/h,多次少量微调,减少人为波动影响;当喷煤量提高到一定程度,输送气量已减至下限控制值时,则不再调节补气量,改为罐压调节,每次动作量0.01MPa,多次少量微调,上限控制1.3MPa左右。
4 优化效果
(1)喷煤量准确性。依照每小时91吨的设定喷煤量进行对比:优化改进前小时实际、设定煤量偏差达到每小时±0.9吨;而优化改进后每小时实际、设定煤量偏差减小到每小时±0. 2吨。
(2)喷煤量均匀性。依照每小时91吨的设定喷煤量进行对比:改进前的瞬时喷煤速率的极大值与设定速率的偏差超过180t/h,优化改进后降至35t/h;极小值与设定速率偏差超过80 t/h,优化后降至16t/h。
(3)喷煤稳定后,高炉炉温和风压阶段性波动的情况逐步消除,运行稳定性和平稳性得到提高,煤比稳定提高至180kg/t水平,且其他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有稳定提高。
.png)
图5 改进后2#喷吹罐喷吹过程趋势图(白色曲线)
5 结论
通过改造喷吹设备、改进喷吹过程控制、调整喷吹工艺参数、强化标准作业等措施,显著提升了湛钢炼铁厂1号5050m3高炉高煤比情况下喷煤的稳定性,尤其2#喷吹罐的喷吹稳定得到大幅度提高。喷煤准确性,即每小时实际、设定煤量之间的偏差,可控制在每小时±0.2吨以内;喷煤均匀性,即瞬时喷吹速率极值、设定速率之间的偏差,即喷煤均匀性可控制于每小时16-35t/h以内。高炉炉温控制和风压波动减少,平稳性得到较大提高,为高炉长期稳定运行和进一步提高煤比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冯帅、谢建军、刘明明等,邯宝高炉喷煤稳定性提高的措施.炼铁,2016(12):33-35
[2] 王绪鹏等,天铁崇钢高炉喷煤系统技术改造.科技风,2017(11):235-236
[3] 任学利、赵月生、申和亭等,柳钢高炉提高喷煤稳定性的措施.天津冶金,2015(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