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李岩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9卷2月4期   作者:李岩
[导读] 结构工程作为建筑设计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要:结构工程作为建筑设计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建筑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抗震效果,符合这些要求的建筑结构才能够投入使用。为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在增强忧患意识的同时,对工程建筑的抗震设计也应该做好严格的把控,最佳的抗震设计不能单纯的依赖于数据计算,而是需要将数据计算和实际情况以及抗震设计经验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设计完成后实现最佳的抗震效果。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引言
         近年来,全球地震灾害的发生率有所提升。地震灾害一旦发生,不仅会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还会造成人们财产的严重损失。所以在对建筑进行结构设计和建设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建筑结构本身的质量可以达到规范标准,同时还要满足建筑设计的外观造型,这样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建筑的要求。尤其是当前我国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促使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工作必须提高实施水平,这样才能够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提供保障。
1、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1.1、整体合理性原则
         要进行房屋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工作,首先必须确保结构设计保持整体合理,并严格遵守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结构设计标准,以确保建筑物总体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在此过程中,抗震设计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设计建筑结构时,应结合房屋建筑结构周围的环境特征来设置不同的抗震设施。抗震设计规划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总体规划方案,进行建筑物具体的结构规划设计,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从而有效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1.2、扭转不规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在具有偶然偏心的规定水平力作用下,楼层两端抗侧力构件弹性位移或层间位移的最大值与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大于1.5即为扭转不规则。同时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山西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界定规定》的通知,规定当该比值大于1.2时列为三项不规则界定中的一条。经相关研究表明,可通过以下调整措施来降低侧力构件弹性位移或层间位移的最大值与平均值的比值。①在布置剪力墙时,可在满足建筑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地加长建筑外围的剪力墙长度、增加建筑外围的剪力墙的厚度或者是增加周边连梁的刚度。②布置剪力墙时,应使各道纵墙或横墙尽量在一条线上,且刚度相近。③通过调整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比如适当地增减距离质心较远的抗侧力构件,以使得建筑的质心和刚心更加接近。
2、建筑结构抗震现状分析
         我国的很多现有以及在建的高层建筑或多或少都考虑到了抗震这一环节,但是很多时候设计方以及建筑方都未能将防震这一环节落实到位,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了我国目前高层建筑结构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高层建筑高度超标,很多开发商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选择了将高层建筑建的超过安全高度,而一旦建筑物高度超过了安全设计高度以后,其结构就会遭到破坏,稳定性自然而然也会随着下降,在遭遇地震以后就会导致建筑物更容易损坏或者倒塌;其次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高层建筑的建筑地址选择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对于住宅的需求也随着增大,开发商为了取得更多的利益,尽可能的开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进行高层建筑的建设,但是由于为了加快开发速度,很多的高层建筑在选择建筑地址前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地质问题,没有对建筑地的地质结构进行严格的勘探,这对于房屋建成以后的抗震性也是很大的考验,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1]。
3、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3.1、合理设置高层建筑结构的纵横墙
         墙体是建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墙体对建筑的整个抗震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墙体在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墙体一般分为横墙和纵墙,不管是横墙还是纵墙,在建筑时都要保证每部分受力均匀,每个局部都能承担高层建筑的整体重量,如果受力不均匀,一旦发生地震承载重量多的地方就会先受到破坏,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就会降低。目前很多落后地区的建筑仍然采取单一的横墙或者纵墙承受重量,整个空间承重能力弱,使用寿命短,并且经受不起任何轻微地震,更别说承受震级高时的破坏。为提高墙体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在建筑设计阶段应科学合理搭配横墙和纵墙,保证墙体的稳定性,避免发生变形,提高高层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2]。
         3.2、以力承载,延性基点
         对于建筑物的抗震设计,除了其对应的刚度需要我们重视外,它的柱子和墙的合理性设计和选用合适的材料,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只有我们在建筑的时候考虑周到全面,才能够在真的发生地震时可以使其对地震所给其造成的巨大的力量去进行分散,进而保证安全,增强其抗震的能力。除此以外,进行这些设计工作不是好看的花架子,是为了保证在地震后使我们的建筑物保持一个非弹性的状态,建筑物抗震所做的工作,需结合建筑物本身的建筑形态,房屋构造,施力点分布等内容。通过科学精密仪器计算和工程专家组分析,可以提前预测受力点的位置,在建筑时进行重点的把握和加固,及时分流所承受的压力,提高抗压能力,进而提高整体建筑物的安全系数,保证其地震的抗压能力,为建筑物主任减少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害[3]。
         3.3、柔性结构的应用
         由于强烈的地震破坏力,建筑结构容易变形。在这一问题上,即使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材料稳定性,建筑结构也会在短时间内倒塌。因此,为进一步延长断裂时间,建议将柔性结构用于结构的抗震设计。柔性结构是一种不受刚性角限制的用柔性材料建成的结构,其抗拉能力、抗弯能力、抗扭能力、抗剪能力及抗压能力都非常好。如果在使用了柔性结构的情况下,且其外部负载不是很高,则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整个房屋建筑结构的平衡。另外,其在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过大的应力,可以使用适当的变性抑制材料组合来延长房屋建筑结构的破坏时间[4]。
         3.4、最大化保证建筑材料的抗震性与质量
         高层建筑的材料选择与材料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层建筑建成以后的质量与安全性,所以说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环节中,一定需要对建筑施工材料的选择做出慎重的选择,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科学分析,设计人员们在对整体抗震结构进行设计时,需要将建筑材料本身的强度质量以及抗震性作为重中之重,确保选择的材料是可以为高层建筑提升结构稳定性与抗震性的,最大化的提升高层建筑的抗震承载力,也需要尽可能选择满足施工材料的延性需求,保证所选择的材料都是能够满足高层建筑抗震稳定性设计要求,从材料这个角度根本上提升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与抗震性,增强建筑结构本身的最大抗震特性,所以说为了更好地达到房屋抗争与安全要求,设计人员和建筑人员务必需要选择符合要求的建筑材料,确保在高层建筑建成以后有足够的抗震性[5]。
结束语
         近年来,由于受到土地资源匮乏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高层建筑的建设数量越来越多,建设范围也越来越广。高层建筑在设计中,从基础选型开始到上部结构的布置,再到细部构件的选择均需要非常严格,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本身具有非常良好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钟多利,张威.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85.
[2]茹彩磊.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J].居舍,2019(35):111-112.
[3]王卫东.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9(34):109-110.
[4]杨理.概念设计在当前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19(34):133.
[5]王大可.试论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J].居舍,2019(34):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