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砼裂缝防治策略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9卷2月4期   作者: 李莹
[导读] 混凝土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的基础,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摘要:混凝土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的基础,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但是抗拉强度较小。在压应力的作用下混凝土的破坏程度较小,但是在拉应力的作用下,混凝土会出现裂缝现象,因此,应该重视混凝土裂缝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混凝土裂缝现象进行防治。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砼裂缝;防治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复杂工作,施工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工艺技术,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施工砼裂缝的发生,比如施工材料不合格,施工条件控制不到位或施工方案不恰当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结构裂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施工砼裂缝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得到改善的,所以施工人员应当对此引起足够重视,充分了解产生砼裂缝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改进,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砼裂缝产生的原因
         1.1温差过大引发的裂缝
         温差是引发水利水电工程裂缝产生的直接原因,如果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内外部的温差过大,就会增大砼裂缝发生的概率。由于水泥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其本身的性质相对特殊,当水泥遇水将产生反应,此过程是放热过程,在此反应下,砼内部温度无法及时散发,而外部温度跟不上此变化,使得内外部存在较大的温差,且砼本身具有极为明显的热胀冷缩特性,一旦其内外应力超过了砼自身可以承受的强度极限,就会产生裂缝。
         1.2混凝土材料质量不合格造成裂缝问题
         混凝土是施工现场经过施工人员配制制作而成的,主要的材料包括水泥、水、石灰以及其他辅料等,每种材料的成分以及用量配比不同,最后制作出来的混凝土强度、黏合度以及抗拉度等有着很大差别,会出现裂缝的几率也大不相同。此外,混凝土材料中的辅料添加剂如果使用过量还会与其他材料发生不良化学反应,进而侵蚀整个混凝土结构,甚至侵蚀混凝土中的钢筋材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利工程建筑出现裂缝的几率。由此可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以及配比质量,也是造成裂缝的重要因素之一。
         1.3出现混凝土收缩现象
         水泥是制成混凝土的重要成分,水泥出现水花现象就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从而导致混凝土温度升高,外部水分挥发,混凝土收缩,就会出现收缩变形现象。混凝土变截面由于收缩变形就会产生裂缝,从而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出现开裂、变形现象。混凝土裂缝较深,钢筋在空气中暴露,发生氧化逐渐被腐蚀,从而对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1.4砼塑性坍落引发的裂缝
         坍落度是混凝土施工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混凝土塑性坍落也会引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通常情况下,塑性坍落裂缝多发生在浇筑结束以后的2~5h内,在此阶段,混凝土尚处于塑性状态下,一旦出现渗水等问题,再加上受到重力等的影响,就会使得混凝土材料出现下沉现象,而钢筋、模板等会对混凝土下沉产生一定的约束,而此时,在混凝土的上部分,会出现与钢筋长度方向相一致的裂缝。
2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防治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工程建筑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混凝土会产生裂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较大。因此,应该实施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混凝土裂缝进行防治。


         2.1对材料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控制
         混凝土是一种复合型的建筑材料,为了减少混凝土裂缝,应该对材料的质量和数量进行严格控制。第一,控制水泥用量,水泥出现水化反应后,产生的热量较多,导致内部温度升高,内外温差较大,从而出现裂缝。因此,应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减少水泥发热量。实施发热量低的水泥,或者对水泥用量进行减少,掺入粉煤灰,可较少水泥的水化热。第二、对骨料配比进行调整,增大骨料粒径。骨料的粒径越大,会减少孔隙率,有助于减少水泥用量和砂浆用量以及水化热现象,很大程度上减少或避免了裂缝的产生。将中砂作为细骨料,中粗砂的孔隙率比较小,有助于降低水化热现象,从而预防裂缝。
         2.2施工温度管理
         通常而言,混凝土施工中温度升高的原因,都是由于水泥与水化合时所产生的热量而引起的。因此,施工人员需要依据混凝土具体所需功能,尽可能的降低水泥的使用,或是使用水化合热量偏低的水泥,如此便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配比时温度升高的问题。另外,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前,要使用凉水对碎石进行冲洗,这样也能够减少混凝土搅拌所释放的热量。在进行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作业时,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的选取浇筑时间以及办法。一般会在早间六点到九点,晚间五点到七点来对混凝土搅拌并进行浇筑作业,在这一时间段,可以预防日间温度过高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变大的问题。在进行浇筑作业时,施工人员还应使用分层浇筑的方式,利用泵送混凝土,并全面振捣,能够有效加大其陷落度,且还能提升流动性,达到散热效果。如若水利工程运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人员还应该在混凝土里安装冷水管,以便于降低其里部与外部的温度差距,继而减轻其应力,这样便能够有效防止裂缝的出现。
         2.3对施工工艺进行选择
         在混凝土的拌制过程中,可以加入冰水,也可对骨料进行预冷。常用的方法有:风冷法、水冷法以及汽化冷却法等,应该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控制,从而降低入仓温度。在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表面实施压实和抹平,有助于避免裂缝的产生。在浇筑过程中,可实施分层浇筑、分区浇筑方法,振捣方式为流水振捣,保证浇筑层的紧密性。除此之外,对浇筑时间进行控制,一般春、秋季节可多浇,在天气比较热时,不建议浇筑,避免出现裂缝问题。
         2.4砼裂缝处理方法
         当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砼裂缝以后,有关人员要立即针对此裂缝问题加以必要的处理,一旦裂缝处理不及时会严重影响后期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当工程施工中出现砼裂缝以后,有关施工人员要立即对裂缝问题加以观察,分析其类型、大小、可能的发展方向等,进而确定最佳的砼裂缝修复方式。针对砼裂缝问题,有关人员要制定完善的裂缝治理流程与对策(见图1)。总之,在砼裂缝问题出现以后,要严格根据此修复处理流程来进行裂缝的修复。基层处理是最为基础的处理环节,其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砼裂缝的处理成效,因此,相关施工人员必须重视此环节的修复处理。当砼裂缝基础修复完成以后,有关施工人员要立即对裂缝加以土桩、耐火喷漆、砂浆涂抹等处理,保持混凝土结构表面的平整性,保障其处理效果。
结束语
         经过以上分析阐述可以发现,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出现裂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材料选用、温度以及施工工艺等,再加上水利水电工程本身施工条件就较为复杂,水体内的杂质也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一定的腐蚀作用,所以水利工程建筑施工裂缝的发生几率要比其他建筑施工高出许多。对此,相关行业设计人员、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等,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对水利水电施工结构裂缝问题的预防力度,以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长效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忠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砼裂缝的防治[J].中国住宅设施,2019(12):17-19.
[2]刘国峰.水利施工中砼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建议[J].智能城市,2019,5(23):189-190.
[3]陈绍辉.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砼裂缝防治措施研究[J].居业,2019(11):131-132.
[4]曾永乐.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砼裂缝的防治[J].智能城市,2019,5(19):157-158.
[5]冯政栓.水利工程砼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研究[J].珠江水运,2019(13):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