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供水管道及管线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山西省工业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9卷2月第4期   作者:吴丽雅
[导读] 市政供水管道作为市政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
         摘要:市政供水管道作为市政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居民的生活和工业生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相关施工单位在对市政供水管线管道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从多角度分析市政供水管线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市政;供水管道;管线工程;质量控制
         引言
         在市政供水管道施工的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将影响市政供水管道以及管线工程的施工影响因素找出来,本文结合实际对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给出了针对性的措施,以期的我国市政供水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其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1.市政供水管道及管线工程施工过程中突出的问题
         1.1没有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市政供水管道管线施工也是如此,在市政供水管道管线的具体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一般来说,前期的施工准备工作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1)施工方案的设定;(2)施工管道清理工作;(3)水准点测量放样工作。就施工方案而言,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进度,同时还可以明确施工的方向;就施工管道清理工作而言,如果在管道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管线清洁工作,容易对自来水的水质产生不利影响;就临时水准点测量放样工作而言,放样工作作为检测工程效果的最佳途径,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复核,会导致实际施工效果出现偏差,进而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1.2材料因素
         因为很多管理机构或者单位过度的关注短期的经济效益,逃避应负的责任,很多城市在材料招标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最低价的原则来确定中标单位,这就导致材料供应质量比较差,安全问题比较严重。比如市政供水管道项目中存在阀门无法开启、密封性差、长期滴漏等等,严重者会引发爆管等事故。由于阀门密封性不能达到要求,需要沿途关闭多个阀门才能进行抢修处理,导致停水范围比较大,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还导致人们正常生活无法进行,给社会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1.3施工过程中的因素
         (1)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不到位。施工单位没有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或者建立管理体系不完善,也没有将管理体系应用到实践中,形式主义比较严重。监理单位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开展监理工作,存在质量缺陷,也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质量管理意识比较差,旁站制度没有落实到位,隐蔽工程的监督管理更是无从下手,最终导致严重的质量问题。
         (2)管道变形、移位。管道沟槽的开挖施工环节,发现存在特殊地质条件,如没有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盲目的进行管道安装施工导致管道基础下沉严重,管道的安装位置未能达到技术标准引发严重的漏水、爆管等问题。
         (3)浮管。沟槽中存在积水量大、地下水含量较高的情况,沟槽基础没有根据技术标准进行加固处理,造成沟槽中的管线存在上浮的问题,或者在安装完成之后,因下雨使得管沟不能及时回填,从而导致浮管出现问题。
         1.4施工单位管理机制不完善
         城市供水管道和管线施工工作对市政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综合市政供水管线施工单位的管理情况来看,在工程施工方案、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人员管理工作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此类问题的存在不仅会降低施工效率,同时也对供水管道的施工质量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市政供水管道施工和其他施工有着本质的区别,供水管道施工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同时也要熟悉相应的管道施工技巧。但是结合目前施工状况来看,存在施工人员流动率高、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现象。


         2.提升市政供水管道及管线工程质量的策略
         2.1严把材料质量关
         (1)建立合格供应商会员库。
         建设单位需要积极地和当地招标局进行沟通和交流,逐步的建立合格的供应商会员库,要不定期的组织考核工作,将不能达到标准要求或者产品质量较差的供应商清除出去。对于阀门供应厂家需要加强管理,这是因为阀门是当前市政管网和净水厂中所必不可少的配件,该结构部分的质量对于整个系统的运行都会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要保证阀门质量合格。对于阀门产生的质量问题要持续的关注,如果要使用直径在100mm及以上的阀门,必须要进行必要的检测试验,保证其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之后才能投入使用。
         (2)严格执行材料到场验收制度。
         中标单位按照合同进行原材料的工作,应该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供应商需要提供原材料的合格证、检测报告、性能试验报告等专业的技术文件,要分批次的进行质量检测,在进入到现场之后,施工单位应该做好全面的质量检测,保证其符合要求之后才能允许进入到施工现场,否则将作退货处理。
         2.2整体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市政自来水管线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施工人员素质低下、专业素养较差等问题。基于此,为了保障供水管线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施工人员的招聘和培训工作。例如可以从施工人员招聘入手,通过网络和社会招聘选择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施工人员,并在施工工作开始之前对其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施工安全制度、施工技术分享,以及施工案例研讨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以管道施工数据为例,供水管道的长度、宽度、高度等数据直接影响到后期的施工效果。
         2.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1)沟槽开挖。根据设计方案确定市政管道项目的覆土深度、管径、垫层厚度以及道路标高等技术参数。禁止按照管道的自然标高确定沟槽开挖深度,从而可以防止在表层土清理之后存在管道暴露的情况,否则将会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也会造成管道的损坏,产生比较大的经济损失。
         (2)管道安装。管道安装施工开始前,要全面的检测管材、管件、阀门等结构部件,加大力度进行管道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保证各个结构部分的连接性能合格,尤其是容易发生渗漏的部位,要组织专人进行监测。比如对于管道和阀门连接的部分,多数都会应用橡胶圈进行密封性处理,保证结构部分安装质量合格,胶圈不能存在扭曲、缺陷等问题,按照要求确定扭矩,防止胶圈损坏,影响密封效果。
         (3)管道闭水试验。管道安装施工结束之后,回填施工前要按照技术标准进行管道的密封试验检测,此时要考虑到地形条件、施工方案等因素确定最佳的试验方案。在各个方面的性能全部达标后方能投入使用。
         (4)管道冲洗及验收。管道安装质量检测达标之后,要进行管道的冲洗、消毒等处理,水质要完成符合饮用水的标准,不能存在任何影响水质的因素,否则将不能投入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供水管道施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基础设施,对公众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市政供水管道及管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质量控制,积极落实各项施工管理措施,促进工程质量的全面提升,满足城市水资源的应用需要。
         参考文献
         [1]林宇东.城市供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策略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04):262.
         [2]韩佩君.关于市政供水管道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建材世界,2018,39(03):101-103+126.
         [3]曹爱芳.浅谈市政供水管道及管线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2):179.
         [4]范文飙.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点分布的合理性分析[J].水工业市场,2012(01):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