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框架结构为主的建筑中,整体结构将梁柱作为骨架可以承担建筑的大部分压力,进行梁柱节点施工期间,节点是对钢筋混凝土模板的交汇点,所以需要对框架结构建筑中的梁柱节点施工工艺进行掌握,并且做好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的质量控制,以下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节点作为框架结构,梁柱交汇区域也是受力和传力的关键部位,其联系整个框架结构,对建筑的抗震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在实际工程施工期间,进行梁柱节点的施工存在施工不到位情况,进而对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必须加强梁柱节点施工质量控制。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对高层建筑施工,裙楼为商业综合体,建筑主体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柱墙混凝土以及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别为c50、C30,框架柱竖向钢筋数量为62根,纵向框架梁上下配筋数量为30根,钢筋数量较多且分布密集,施工难度较大。
二、建筑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工艺
(一)梁柱节点区的钢筋绑扎施工
进行梁柱节点钢筋绑扎施工期间要对纵筋锚固以及箍扎间距重视起来,在具体施工期间需要对这两方面问题有效处理,进而提升钢筋绑扎质量。施工人员需要尽量保证箍筋直径规格和间距一致,根据施工情况进行纵筋锚固操作,支座的钩弯以及长度都要达到相关标准。但是在实际施工期间往往存在节点箍筋绑扎不合理或者距离过短、数量不足等问题,导致很多的钢筋缠绕一起。出现这种原因,与施工技术水平不高和监管水平不足有关,进而导致节点钢筋不能达到施工要求,在具体施工期间必须要对柱身以及节点区域进行箍筋绑扎。在模板和两底下端5-10厘米部位预留出施工缝,进而为混凝土灌注提供条件。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提升箍筋绑扎的质量,还能发挥出混凝土连接的作用。在施工期间需要对沉梁法进行有效利用,该方法是在预留的节点位置,等到模板和底膜安装后进行箍筋绑架施工,该方法可以避免遗漏柱箍筋的情况,进行钢筋绑扎施工期间必须对施工工序做好,细致安排完善施工流程,让钢筋施工和其它工序有效衔接,以此全面提升钢筋绑扎施工质量,如图一:
.png)
图一:梁柱节点区的钢筋绑扎施工
(二)节点区域的模板安装施工
一般施工人员在梁柱节点支模施工存在施工效率较低的情况,主要是利用临时散装法进行拼装导致模板尺寸出现偏差,并且会出现缝隙和平整度不足的问题,所以在施工期间需要利用节点箍盘绑扎的方法,也就是在装梁底膜以及穿梁底膜施工后进行钢筋的绑扎进行节点模板的安装,模板安装期间主要利用人工定制的模板。在模板安装过程中需要对梁柱节点的尺寸进行掌握,分析楼板的规模以及具体位置,之后对节点进行编号,以此保证安装的正确性。制定节点处模板安装方案的过程中,要对节点部位的几何数据搜集,然后确定施工方案,通常框架两处模板是由矩形板组成,在模板搭接后需要进行固定,然后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组装节点模板,并且要固定组装模板的尺寸,通过具体编号绘制量柱节点模板。模板的安装可以在现场进行,结合施工进度确定模板的安装速度。对模板的固定来说,需要在框架梁柱上进行初步固定,之后检查模板高度与建筑垂直度,发现不合格的情况必须及时调整,并且利用螺栓固定[1]。
(三)节点区域的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施工关键在于对混凝土的等级进行控制,要结合节点要求科学进行配置,通常情况下梁柱施工需要预留施工缝,进行混凝土灌注时需要将节点区域混凝土和梁板一起浇筑和振捣需要注意以下内容:在节点区域和两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持连续性,不可使用强度不同的混凝土浇筑,并且在交界部位流出施工缝,需要对施工配料严格控制,对混凝土的坍塌度加强关注,之后需要进行现场养护,避免出现收缩裂缝问题。为避免交界面出现施工冷缝,需要采取同时浇筑的方法,梁板混凝土利用泵送,对节点区的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利用塔吊运输。节点和梁的混凝土浇筑利用二次振捣法,该方法可以提升混凝土密实性。
三、建筑框架结构梁柱节点质量控制
(一)钢筋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现场主要利用先进行梁板模板的安装,之后对钢筋进行绑扎的方法,在梁筋绑扎完毕后整体沉梁,但是该方法存在箍筋间距不能达到施工要求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施工人员可以先进行纵横梁筋的绑扎,并且根据设计要求将钢筋从柱的两侧分别插入柱内,然后进行焊接,在完成柱箍筋的施工后,对靠近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进行钢筋绑扎。在筋下料时可以增加与箍筋同级别的短筋,然后根据设计间距在两侧相对焊接,最终焊接出四周封闭、上下开口的骨架,如图二:
.png)
图二:钢筋施工质量控制
(二)模板施工的质量控制
进行梁柱节点施工过程中,因处于梁柱板中心交叉点,并且受力复杂、密度大,导致加固不易操作,所以施工现场加工会出现模板尺寸偏大、垂直度和平整度不足问题,这样会容易导致漏浆问题,最终出现蜂窝麻面。所以在梁柱支点支模施工期间,必须对施工图纸内容详细了解,尤其要分析出节点处楼板、梁柱几何位置和相互关系,进而编制出模板制作方案。施工人员需要根据节点模板的组合方法确定模板尺寸,然后编号,通过该方法不仅可以提升施工速度,同时还有效节约了施工材料以及人工成本[2]。
(三)梁柱节点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在满足输泵需要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前提下,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比如减少粉煤灰以及外加剂的用量。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先高强度厚低强度的浇筑方法,并且对振捣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在浇筑期间还需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以此保证混凝土振捣到位。对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养护工作需要高度重视起来,以此避免水泥水化热导致的裂缝问题。此外,利用塔吊运输混凝土期间,必须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加以关注,对节点混凝土浇筑要利用二次振捣法,以此减少收缩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梁柱节点施工是关键,通过相关技术措施的有效利用,可以有效控制梁柱节点高低强度等级交界处的裂缝问题,进而有效提升建筑框架结构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赵日. 论建筑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014):1817.
[2]赵忠金. 建筑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柱箍筋质量控制技术创新[C]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大会优秀论文集.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