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是汉字、汉语与文学作品的相互融合的活动,打开语文教材,我们就会阅读到一篇篇文本。“部编本”新教材特别重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这一理念。按一般的理解,“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也指“学识、造诣、技艺、才能、品格”等方面的基本状况。“语文素养”则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最新界定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和审美鉴赏与创造四个模块。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面对新教材,面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要求,我们微观的课堂阅读教学该怎么去实现,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有以下自己的思考。
一、转变观念,按照新教材单元编写理念和体例组织教学
新教材理念已经要求语文学科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向素养的养成,这个不只是名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师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变化,不论是教者还是学生都要改变思维。“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篇目,单元文体概念清晰,主题明显,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线索。同时将“语文素养”各种基本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须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分成若干小点,分散到单元课文的预习提示、思考探究、积累拓展或者课文结束后的补充的知识方框中。让“语、修、逻、文”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更清晰的呈现。重视课外阅读,加强了“名著导读”,改变了以往赏析的方式,每一个“名著导读”都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方法。比如八年级教材中就有关于纪实作品阅读方法、科普作品阅读方法、选择性阅读方法和怎样做摘抄和笔记的介绍。将40分钟的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而实现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
二、重视教材中经典课文的教学
对于经典文本,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一书中有非常明确地解释,“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他认为阅读经典的用处就是教人见识经典一番。经典课文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除了落实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外,更重要的是要充分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修养,积淀文化的底蕴。
比如在九年级下册教材《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将刻苦求学教育内容渗透进新课导入,我国古代文化中刻苦求学的故事你知道多少?1、囊萤映雪。2、悬梁刺股。 3、凿壁偷光。 4、画荻教子。古代的宋濂也是这样一个勤奋好读书的人,而且还是个善于劝学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送东阳马生序》。作者以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苦和勤奋,表现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不敢出言。谈谈自己怎样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引导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涵。可以各抒己见,不强求答案统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让学生从古人身上感受到优秀的学习品质和思想品质,并将这种品质传承下去。
再例如《出师表》中封建社会推崇的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赋予新的内容。《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当下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在教材中有论述人生的理性选择,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山水美篇,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实例,有描写生活、抒发豪情的吟唱。学习它们,可以感受他们的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与担当。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文化得到认同并得到良好的传承,流入骨子里面形成素养。
三、少讲精讲,注重引导启发,提高学生课堂思维运转力
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掌握知识,用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许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主要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花费的功夫不少,结果成绩和能力展示都不理想,究其原因还在于思维运转力不够,尤其是对创造性思维缺乏足够的重视。新教材的许多知识体系是按照循序渐进的过程编写设计,知识的前后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体现了思维发展的一个过程。
例如《变色龙》一文中契诃夫用漫画式的写法塑造了鲜活的变色龙形象,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反观我们现实生活,类似善变的后果则会是人际交往的荒漠,所以真诚友善才应是我们处事待人的追求。让我们工整地写就“人”字的一撇一捺。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广场事件之后》为题,把后来发生的事情写出来,字数200字左右。要求: 1、内容上与原文衔接,不另编故事; 2、人物的性格、品质符合原文;3、续写内容主题与原文保持一致; 4、语言力求生动流畅。作为语文教师,立德树人是我们远景目标,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传授一些知识外,主要是结合语文教学,认真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素养内涵的东西,尚真知,尊重事实和依据,用科学的思维指导行为。
良好的素养让人终生受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有高尚人格的健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