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角种植的班本化微课程的实施与价值探析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月3期   作者:马高珍
[导读] 自然角是教育活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自然角是教育活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角里的动植物具有生命力,他们生长发展的过程,具备特定的教育功能,孩子们在种植、喂养、采摘等体验活动中,观察动植物、照顾动植物,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兴趣以及幼儿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观察事物等方面的能力,萌发幼儿爱护动植物、亲近自然的情感。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学习经历,也能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提高幼儿园;自然角;种植;实施
        引言
        自然角是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园地。教师创设自然角,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内容选择上要体现适宜性;在活动指导上要体现幼儿的发展性;在记录上要体现多样性;在管理上要体现幼儿的参与性,这样才能使自然角“活”起来,以发挥自然角的最大功能。
        1概述
        自然角是指在班级的门口或角落开辟一个小场地,种植植物、饲养小动物以及陈列各种自然物,让幼儿进行自主、自由观察,进行非正规的科学活动的场所。科学合理创设自然角,并有效发挥自然角的教育功能,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周围事物变化的欲望,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现象,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幼儿关注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习惯,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尝试记录、从而获得多种探索科学的经验和方法,从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当前,部分幼儿园自然角的创设都是流于形式。开学初,教师就会要求幼儿带一些诸如小金鱼、小乌龟、小鹦鹉、小兔子之类的小动物,一些盆栽的花卉、盆景、种植物,或是一些苹果、桔子、萝卜、大蒜之类的蔬菜水果或者干果入园,教师只要把幼儿带来的所有东西分类往自然角架上一摆,就算完成。在种植和饲养的过程中又疏于管理,种植的是什么植物、养殖的是什么动物,有的连老师都不清楚,没有制定明确的目标,没有设计合理的观察记录表,更谈不上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过了一段时间,盆景花卉、蔬菜水果以及小动物死的死,烂的烂,枯的枯,剩下的是一个个空花盆。这样创设的自然角形同虚设,没有真正成为科学的探究活动。
        2幼儿参与自然角活动的现状
        2.1自然角的管理缺少幼儿的真参与
        在自然角中,通常植物的摆放、自然角的位置选择、动植物的养护照顾,都被“能干”的老师和保育员阿姨“一手包办”了。比如,发现自然角中的植物枯黄了,就会马上更替,自然角养的小鱼死去了就马上处理掉……在植物角创设和管理方面,教师因自己的“能干”限制了幼儿的参与程度,减少了他们接触自然事物和现象的机会,进而扼杀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幼儿的探究能力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因此,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养护、管理活动,体现出幼儿的“真参与”和“真体验”。还要重视幼儿的提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和观点,支持和引导他们积极进行猜想和假设,创造条件支持幼儿寻找问题的答案。
        2.2自然角的环创“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教师们将自然角布置成了一幅幅有众多装饰物又绿意盎然的自然图画。当孩子们想要进到其中去看看小种子是怎么长出根须的,看看小种子们在土壤中是个什么模样的时候,却被漂亮的装饰物所遮挡,孩子们的探究和观察就被阻碍了。久而久之,自然角就只是班级中漂亮的一角,只徒留班级环创的价值。
        3通过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
        3.1抓住契机适时指导,发挥自然角的探究价值
        ⑴结合“值日生”制度,幼儿自主组队,形成管理小组(3—5人),为自然角的一日管理出力。孩子们首先通过谈话、投票的方式商定自然角管理的一些方面。如浇水、遮阳、剪叶、施肥、观察记录的内容,并用图画的方式制作成“自然角值日生工作”示意图。

然后再由幼儿自主选择成为自然角的值日生,参与植物的观察和养护工作,激发幼儿的爱心、责任心和小组协作意识。⑵微课程从自然角出发。自然角中在春天开始饲养蚕宝宝,蚕宝宝就是很好的微课程资源。教师带领孩子们孵化蚕籽,采摘桑叶,喂养,搭蚕宝宝上山的山,观察蚕宝宝吐丝结茧,化娥产籽,参与蚕宝宝的一生,积累幼儿对自然生命的生长经验。
        自然角虽小,但却蕴藏着认知、情感、探究、知识和技能种种的教育价值。教师要认真倾听幼儿的诉说,用自己的心和智慧来重新审视自然角,带领幼儿建构一个真正“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秘密花园”,在“真参与”和“真体验”中提高幼儿的探究意识。
        3.2倾听孩子的心声,让播种的内容从孩子中来
        自然里首先要有种植物,那种什么呢?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引领下,在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观念下,我们关注各种资源,探索其价值。我们将种什么的问题抛给了孩子。以大班为例,我们这样做:⑴讨论。利用谈话活动的形式就:你想种什么?现在是什么季节,可以种什么?你想种在哪里?等话题与孩子们讨论。孩子们有天马行空的想法,有的说种大蒜,有的说种萝卜,有的说种花朵……最后通过投票的方式决定种植内容。⑵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借助家园共育的平台,孩子们通过和爸爸妈妈们查阅资料,询问家里的长辈等途径填写了“种子播种大调查”的表格,通过统计的方式,商定出种植的植物有:大蒜、香菜、萝卜、草头……⑶采访。化身小记者,设计采访的话题,如:现在的季节适合种什么?种植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需要使用哪些工具?种植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等为题,孩子们采访了幼儿园中的保育员阿婆,家里的爷爷奶奶,专门负责种植养护的阿姨。最后,通过小小采访员的分享,孩子们商定种植的内容。
        3.3大胆“放手”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同时,我们应大胆地“放手”,给幼儿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管理属于他们自己的一角。自然角虽然是角,但是这个角也是窗口,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利用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以及幼儿入园和离园的时候,“放手”让幼儿去管理他们自己的自然角。这个本来是为他们而设置的角落,我们就应该让幼儿发挥他们剩余的精力,努力去管好他们自己的天地。从这个小窗口中获取他们想看到的,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快乐。在这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就足够了。
        3.4让孩子做“小主人”
        在自然角的创设过程中,怎样管理好自然角是最关键和最实际的问题。老师可适着充当一个“顾问”及起着指导作用的角色,真正地让幼儿成为自然角的主人,一切都靠他们自己来操作。从而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比如:班上许多幼儿都习惯于主动观察自己种植的青稞、小麦、大蒜等植物,看得出幼儿把它们当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天天去观察,去给它们浇水,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从而获取了不少知识经验。
        结语
        总之,教师在创设的自然角,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重与课程的整合;在有效发挥自然角作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引导幼儿自由自主的观察和探索,使自然角“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角的教育作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虞永平.种植园地与幼儿园课程[J].幼儿教育,2010(13).
        [2]尹坚勤.种植园地:重要的幼儿科学教育资源[J].幼儿教育,2006(3).
        [3]幼儿园种植园地开发与指导的实践研究[J].华瑜.?好家长.?2015(23)
        [4]基于幼儿多元发展的幼儿园种植环境创设策略探析[J].王雅男.??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02)
        [5]自然角环境创设中幼儿观察记录能力的培养[J].李菊梅.??新课程(综合版).?201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