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电子信息行业的转型调整,为提高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优势,我们不断更新职教理念,合理配置师资、技能大赛培训经验、实训设备资源,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专业方向课的教学过程中。项目化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水平;多元评价机制的引入,有效实现学校与企业考核标准的对接。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项目化教学;多元评价;
1.引言
“十三五”期间,随着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通讯、手机游戏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更有意向从事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家居等新兴行业。
为提高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优势,紧跟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增设《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物联网应用技术》、《网络布线与实施》和《PLC技术应用》四门方向课。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一体化教室里,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实训设备融合。以项目为载体,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合理配置。以中电信1701教学班为研究对象,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显著。新的教学模式在师生的磨合中获得一致接受,学生顺利通过顶岗实习企业测试。
2.理实一体化教学具体实施
以《物联网应用技术》方向课程教学为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这样实施的:
首先,综合考虑学生学情、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大赛标准和行业规范、企业标准,及师资力量,兼顾智慧社区实训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组织骨干教师完成以下前期工作:
(1)撰写课程标准。
(2)确定项目,细化项目任务,明确教学目标,评估实施课时。
(3)制作任务工作页,撰写教学设计。
(4)设计多元考核评价表,从学生自身、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到教师评价。
接下来,按照教学计划,在一体化教室里实施运行。一体化教室综合理论教室和实训室的优势,可以完成:
(1)多媒体信息化展示。
(2)教师实践演示。
(3)学生实践操作。
(4)互联网资讯搜索。
(5)师生交流互动,演示与实践同步,总结与评价互补。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施,从被动学习知识技能,到以项目为中心、主动探究理(论)实(践)一体,师生收获丰富。
从教师的角度:教师只做引路人。把控项目进展节奏,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头脑风暴和团结协作,引入公平竞争、考核奖惩机制。
从学生的角度:学生为主体、为主导。以项目为中心,学生解读要求,分解任务,讨论细化分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锻炼团队协作,及时针对问题集中探讨,出谋划策,集体解决问题。脑(智慧、记忆)、口(交流、口才)、手(操作、记录)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理实一体化教学应用探究
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的是向社会输送高技能型人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专业方向课教学中的运行成效显著。
(1)巩固学生主观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可以有效的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该种模式的应用,主要围绕学生的实际问题展开,这样学生就能将理论充分的运用到实践中,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1]。
(2)理实优势互补
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结合,而通过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就能有效地做到优势互补。为项目为中心,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理论。通过实践,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找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此自主、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组协作中,培养合作意识。这样就能更好地满足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2]。
要做好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兼顾学生学情、师资、实训设备、行业企业标准及考核准则,选定典型项目,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明确目标要求。
(2)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学听课、评课活动,评估教学内容安排、多元评价体系等的合理性,根据反馈及教学效果,及时修订任务工作页、教学设计、校本教材等,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3]。
(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有效巩固和应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敢于放手、善于引导。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老师能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打独斗”到小组协作,团队中发现自身的弱点,既能做到知识技能的查漏补缺,也能学着敢于改变自己,成为自信、乐观、勇于担当的团队正能量。
(4)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不断更新,学习的方式不再局限教室课堂,线上方式成为热宠,线上预习、线上知识回顾、复习等等。打破地域的限制,开启线上学习“遨游”的“自由自在”。教师和学生灵活运用好这些线上平台资源,抽象的知识点内容更生动、更形象的展示出来,扩展了师生的交流,更好地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5)加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运行,送教师、学生进企业实践、实习;接技术员、工程师、实践专家来学校、进课堂;实现四对接---知识与技能对接,学习任务与工作项目对接,教师与技师对接,考卷与岗位考核对接,做到校企互通互融共享共建。这样,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内容、考核标准、目标要求等才能真正“落地”。
4.结论:
不断地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到中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会继续进行理实一体化模式的高效实施,并同时归纳总结应用研究成果,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提高课堂活动的开展质量,加强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培训,外炼能力,内修理念。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相长,达到“师生默契”,共同培养出具有强、韧品质的专业型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石媛媛.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新通信, 2020, 22(04): 228.
[2]孙晓龙.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实施[J].科技创新导报, 2019, 16(36): 206+208.
[3]钟素娟.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工电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职业, 2019(29): 60-61.
[4]徐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电工电子》教学中的探索[J].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8(14):36-37.
作者简介:王争艳,女,汉族,(1980- ),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电工电子类专业课程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