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中趣味田径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月3期   作者:张建
[导读] 新课改提出要加强各高职类院校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
        摘要:新课改提出要加强各高职类院校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领域,田径教学一直是体育大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必须要创新课程教育模式,开展丰富多元、有趣味的体育教学课程,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本文针对高职类院校,对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用趣味田径教学的优势和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趣味田径教学法
        1、简析趣味田径教学法
        趣味田径教学是将传统田径教学的教学方法加以改善,以激发学生自身兴趣,提高田径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以及生理等特点进行调整,在整节课的开始、准备、进行和结束的过程中穿插着趣味游戏进行展开,集趣味性、知识性、健康性、多元化于一体,项目简单易懂,规则宽松,能够提高学生田径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掌握相关动作技能,提升田径运动成绩,且能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当前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校方不重视,师资力量有待完善
        高职类院校的田径运动,大体分为:引体向上、立定跳远、仰卧起坐、50米跑、女子800米和男子1000米。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补给不足导致很多器材没有得到维护、更新甚至没有相应的专业器材,生活中常用的就是400米跑道。
        教育力度不够,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待于提高,现在很多教师的教学重点都放在瑜伽、健身操、太极等观赏性体育项目上,教师自身都不注重田径运动的教学,潜移默化造成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田径运动;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过度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课堂中只是简单地讲解理论,忽略为学生建构完整的田径理论知识框架体系;教学的目的也只是增强学生的田径专业技能,以此用来评判教师的教学水平,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偏差,严重阻碍教师正常教学水平的发挥,无法推进田径教学体制改革。
        2.2评价标准不健全,学生存在抵触情绪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田径课程教学虽然在不断地深入,慢慢地呈现多元化教学,逐步满足高职学生健康成长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高职院校的田径运动都遵循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技术教学,课内或课后的练习项目单调,且教学内容的设置并没有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标准过高,学生的受教育水平、身心发展尚不完全成熟,对田径课程的理解只处在为增强自身专业技能和基础性理论知识上,且学生都会存在一定的叛逆情绪,当教师找不到田径教学与学生身心健康之间的平衡点时,过高强度的田径运动,会增加学生的抵触心理,使其不服从教师的安排,严重时甚至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3、趣味田径教学法的优势
3.1起点要求低
        趣味田径对于场地的要求,仅需要30×60米左右的空场地即可,不需要像传统田径一样,要求有专业的跑道,专业的设施设备等,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采买部分辅助器械,自行设置或者制作活动器材,减少高职类院校的开支。
        3.2专业技能要求较低,具有普及性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高职类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趣味田径教学能够综合提升学生的心肺耐力、柔韧性、意志力等各方面的身体素质。对传统田径运动项目来说,趣味田径在器械、比赛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其展示形式更加多样,规则相对简单,且对训练人群没有特殊要求限制,具有广泛的普及性,适宜推广至全民健身运动,有助于推进我国田径竞技事业的发展。
        3.3快速缓和师生关系
        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新课改明确要求学校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收益。

田径运动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来说,枯燥单调乏味,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极大的挑战,能够培养学生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且通过教师合理的安排趣味田径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适当的团队合作运动,能提高学生的凝聚力,释放学生的压力,快速缓解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好的开展课程教学。
4、高职体育教学中趣味田径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4.1合理控制运动量,确保运动的安全性
        高职教师在编制新的趣味田径教学项目时,要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确保整个过程的负荷在学生的承受范围之内。如先利用专业肺活量测量仪器,确定学生的肺活量,利用20米折返跑等确定学生的心肺耐力,趣味活动进行时,要准确把握项目进行的节奏,确保学生的身体没明显不适症状,否则要及时叫停。
        另外,通过使用辅助设施,确保学生的安全。首先要保证相应器材的安全稳固,在进行动作设计时,考虑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承受能力,必要时使沙袋、海绵垫等辅助设备。如绕杆运动,要先确保各类杆的稳固,然后考虑学生的柔韧性,合理安排学生间距,确保学生安全。
        4.2灵活穿插游戏,提高趣味性
        传统体育课堂的教学过于死板,田径运动本身具有的枯燥性,就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等负面情绪。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将田径运动的教学中穿插加入游戏的元素,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性,用趣味性代替枯燥性。
        如:在快速跑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采用先深蹲然后起身快速跑,或者原地转圈之后快速跑,适当的安排一些小游戏,既增加了田径运动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又能达到田径运动的目的,真正做到“快乐田径,趣味体育”。
        4.3合理分析、安排、制定教学计划
        高职类院校的田径课程教学体系与内容,在专业性与实践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要保证在课程教育中能够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合理安排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专业技能之间的课程占比,要多观察每位学生对于田径运动的不同态度,保证课程的有效性、专业性、针对性以及实践性。
        如在田径热身的过程中,以四百米跑道为例,教师会要求学生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先跑两圈或者四圈进行一个热身,最大程度放松身体,避免课程进行中出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师的要求;有的学生会投机取巧,在跑步的过程中穿插慢走,走跑交替,甚至直接躲藏到其他学生完成之际再加入队伍;另一部分学生直接找各种借口拒绝执行教师的要求。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必须按照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主、自愿地进行田径运动,如分小组进行接力赛热身,在进行往返跑的途中,为学生准备相应的趣味性器材:乒乓球、容器、接力棒和标志杆,学生在第一次前进跑步时要求将小球运送到容器内,折返时再将小球拿出来,并且准确传递接力棒,这一棒就是完成,以此类推,所用时间最短的小组获胜。在团队游戏中,既能增加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增加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习田径的兴趣浓郁,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5、结束语
        趣味田径教学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高职类院校的教师,应该注重趣味田径教学的探讨,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放松、快乐、自由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侯玉萍.新课改背景下趣味田径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素养教育,2020(14):161-162。
        [2]郭华军.趣味田径教学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09(26):75-76。
        [3]郭林翠.多元化视角下高效田径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08(26):126-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