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沈静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月3期   作者:沈静
[导读] 深度学习本质就是在于深度思考,所以其需要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
        【摘要】深度学习本质就是在于深度思考,所以其需要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质量得以提升,关键还是要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与探究,因为只有真正实现了深度学习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知识理解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本文也以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为例,分析了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数学;深度学习
引言
        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的学习新思想与事实,同时将自己也已经具有的知识结构迁移到全新的情境之中,以此来作出合理的决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本就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一定要想传统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可是在深度学习下的小学生则成为了知识的创新者与思考者,从而有效从之前传承知识逐渐走向知识创新学习,这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还能让学生在深度学习课堂上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与素养,从而有效保障数学教学实效。
一、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构建起数学知识体系
知识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逐渐提高自身思想、能力,同时发展精神[1]。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从某些方面来说是指学生在一定教学情境之下,借助于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来让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经验得到有效扩展和提升。在浅层数学学习课堂之上,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课堂之上,学生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都是点状、孤立、判断化的,有时候即使学生现在对某一知识形成了良好把握,可是对于全新形式的问题就无法处理。但是,深度学习下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则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真正将教材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得以发展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曾经提到过,思维可以分成低阶思维、高阶思维,其中低阶思维主要体现在一些浅层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上,是浅层学习的表现,也是一种机械化的学习方式。在浅层学习模式下,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尚未形成批判性思考与反思,也无法将自身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有效发挥出来,不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度记忆与理解。而深度学习下的五年级数学教学则属于高阶思维教学手段,其会将学生放置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同时让学生在分析、对比、归纳与总结之中形成专属于自己的判断,这样就能有效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三)能够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深度学习教学活动若能得以顺利实施,还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发展。在深度学习课堂之上,教师会教导学生透过表面、浅层现象来分析更深层次的规律,这不仅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质疑辩论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渐提高自身数学学习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发展[2]。
二、小学五年级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沉浸于数学学习中
小学五年级学生深度学习教学活动要想顺利实施,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体验中沉浸于数学学习之中,这样就能有效实现深度学习。有效的教学情境本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与思考的关键,教师在教学期间若能结合教学内容来创设出能够让学生沉浸于其中的情境,自然能够有效落实深度学习。在此期间需要注意,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不仅仅会涉及到物质环境,其更加重要的还是学生内在心理情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心理的深度匹配,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沉浸于数学深度学习之中。

例如,教师在进行“小数乘整数”教学期间,为了能够有效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可以结合这一课时内容来为学生布置一些趣味性的竞赛情境,通过列出小数乘整数例子来展开分组竞赛,通过这一方式来激活学生求生心理,这样学生就能在求生欲望刺激之下,更加专注的投身于数学深度学习之中,从而有效实现深度学习,而学生则能够在竞答过程中提高自身计算能力与水平。在此期间教师需要注意,虽然深度学习离不开有效教学情境创设,可是在数学深度学习课堂之上,教师若只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却没有考虑到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特征以学习情况的话,其创设出来的情境自然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也与小学五年级学生认知方式不相符,最终自然无法实现深度学习,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还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来进行合理分析[3]。
(二)基于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有提到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也永远都是从问题而开始的。”为此,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深度学习教学要想有效实施,教师在教学期间还可以以问题作为驱动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之上实现深入思考与探究,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设计好大问题、小问题,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必要时追问问题,以及在什么时机提出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出问题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先使用数方格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即让学生将教材翻到87页,不足一格的则可以按半格计算,让学生数一数这一个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是由几个小格构成的?之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数格子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具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在问题指导下进行深度思考与探究,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同时有效落实深度学习。
(三)适时引导,做好学法指导
        虽然深度学习提倡学生深度思考、自主学习,可是这并不代表教师在数学课堂之上就不重要,教师除了要将数学学习课堂还给学生之外,还需要发挥出引导作用,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做好学法指导,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出教师作用,而学生也能在教师引导下更好地参与到深度学习与实践之中。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之上,教师若发现学生具有主动探究意识,可是却不知道从何下手的时候,就可以适时进行引导,以此来为学生提供解决与思考方向,这样学生就能在有效指引下进一步深度思考,同时有效提升深度学习效果[4]。例如,教师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的时候,在学生探讨过程中,学生对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把握,可是对于究竟要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却不知道如何下手,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适当进行点拨与指导:“同学们,除了数方格之外,你们还能使用其它方法来证明它们之间的面积相等吗?假设要直接让你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你要如何计算呢?”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在教师指引下对其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有效落实深度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课堂之上,深度学习是有效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重要教学理念,其提倡将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以及探究过程,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上主动思考与参与,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高阶思维,最大程度保障数学教学深度与宽度。为此,教师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课堂之上,一定要意识到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性,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安排以此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这样才能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云娟. 例谈小学数学以深度教学引发深度学习[J]. 基础教育参考, 2018, 000(022):56-57.
[2] 颜爱华.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J]. 安徽教育科研, 2019(19).
[3] 刘宝超. 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分析[J]. 新课程·小学, 2019(4).
[4] 黄晓佩. 谈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J]. 华夏教师, 2018, 000(030):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