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继电保护新技术分析周燕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22期   作者:周燕
[导读] 现如今我国的智能电网在扩展与创新的历程中奋力前进着,有关电力建设与系统维护的技术研究在逐步趋于成熟,并且在生活中应用也更加稳定。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智能电网在扩展与创新的历程中奋力前进着,有关电力建设与系统维护的技术研究在逐步趋于成熟,并且在生活中应用也更加稳定。而在此期间继电保护装置在电网智能开发的过程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并且依照其独有的智能化、信息化优势,得到了较好的用户反馈,也在为电网如何更加稳定发展和运行提供了保障。智能电网的出现使新时代电能利用得更加合理、科学,在此基础上优化了各级电网,实现了机械自动信息化独立处理的发展目标。智能电网发展至今,其中不可替代且沿用至今的技术便是继电保护技术,在新时代下也面临着全新挑战,因此,当前继电保护技术也需要深入的变革,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继电保护新技术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背景下;继电保护;新技术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均电量需求也在逐渐增长,推动了我国电力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在我国电力的发展过程中,智能电网就是典型的电力行业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代表。智能电网对我国电力系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能够有效的保证了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性,促进了智能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
1、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的相关概述
        1.1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概念
        目前,电网结构不断改革和发展,扩大了电网的有效覆盖范围。比如电网会出现错接现象。对于这种现象,有关部门需要加以解决。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降低其工作效率,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其可靠性和运行稳定性,有必要对其关系进行计算和掌握,为电网的稳定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多数情况下,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线路属于双向流动方向,但在电网结构分布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功率点,这些功率点也是用户的用电点。其中的一个功率点是分布式功率点,它可以分离并独立存在。目前,智能电网运行方式不稳定,但也存在一定的变异性,无法确定电网的距离保护。因此,有必要研究一定的保护措施,以提高继电保护的效果。
        1.2继电保护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
        目前,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继电保护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对继电保护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目前,继电保护技术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等技术,可通过技术的有效组合为继电保护的发展奠定基础。智能电网继电保护需要保证其工作的实时性。其运行方式具有灵活性和不确定性。若将过流保护整定值整定,应提高其适应性。在电网中,应科学地调整设备的使用范围和功能,以保证设置的准确性。要想及时掌握和了解电路的温度和容量,就要在电网中安装传感器。智能电网可以对传感器进行分散或适当调整,保证传感器处于正常状态,减少温度和容量对传感器的不利影响。智能电网具有数字化、信息化的特点,这些特点也促进了继电保护技术的创新。
2、现代电网继电保护所面临问题
        2.1大电网问题
        超/特高压的建设是由我国客观因素决定的,主要与资源分布不均有关,特别是能源集中地区与负荷高消耗地区相隔数百甚至上千公里。大电网概念是解决能源资源配置问题的关键。如今远距离超/特高压网架结构初见规模,电网结构的整体性和复杂性日益显现,电网安全成为关注的重点。电网规模增大的同时故障的概率也随之升高,同时区域电网互联互通成为常态,这无疑为大范围停电事故提供了可能性,从国外几起严重停电事故中可见端倪,电网稳定策略的实现对继保要求更高。此外,随着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成熟,电能传输效率更高,走线占地更小,具有显著综合效益,然而交直流转换也带来了控制和保护上的难题。


        2.2配电网发展相对滞后
        在现代电网中,智能配网也是电网建设的重点内容,由于传统配电网在自动化应用上的不足,采用的是单向供电模式,不存在用户同电网的信息交互,电能供应缺乏可预见性和计划性,同时配网故障缺乏自动恢复功能,增加了电能损失并使供电可靠性降低。网络信息和自动化技术发展为智能配网建设打下基础,要对传统配网进行配置优化,建立互动渠道,使电网能够获取用户用电信息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电体验。在智能配网中,继保装置是实现配网智能控制的关键,应加大先进继保技术引进使之适应复杂配网以及新能源接入所带来的问题,还要打通用户反供电网的限制,并适时调整继保装置以确保电能交互安全。
3、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继电保护新技术分析
        3.1超高压交直流电混输技术
        随着用电量的不断增加对电网建设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电网建设结构也逐渐完善,从而为其在超声高压的交直流混输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技术优势。与此同时,也就要求继电保护技术不断进步,满足电网建设的发展要求。在超高压交直流混输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如果电网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相关问题,并且暂态的特点比较显著,谐波分量处于增长的状态,就要求继电保护系统中的互感器性有更高的性能。由于电网系统具有的较为复杂的特点,所以,电网系统需要将谐波作为继电保护的重要根据。比如,电网继电保护中的保护变压器,以往对二次谐波的参考标准,主要是通过判断系统运行是否正常。
        3.2智能传感技术
        智能传感技术主要针对于继电保护信息,通过高效便利的采集方式,以及精确可靠的采集结果,能够为继电保护发挥作用提供支持,在实际应用当中,比如变压器的保护工作,通过传感技术作为基础,在变压器本身、一次侧和二次侧都进行部署和安装,并且根据实际用途,传感器的种类也存在差异,一般包括振动、温度、液面和流量传感器等类型,分别对变压器的各项功能参数进行有效监测与控制,其中在一次侧的振动传感器主要检测位置,而在变压器本体则应当进行更加多样的传感器安装,实现对变压器本体振动、温度、液面、流量的精确检测。智能传感技术在变压器当中的应用,虽然能够提高检测和管理工作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变压器一次侧和二次侧的振动传感器容易受到冰冻、雨水等外界环境与气候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失误,而本体上的所有传感器也会受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或是恶劣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应用当中,需要企业和工作人员能够对工作环境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提高传感器布置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确保传感器工作结果的精确程度,并且为了保障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在日常工作当中还应当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通过对其部件的观察以及性能的检测,了解传感器的工作状态,一旦发现故障,则应当立刻进行维修或更换,而在恶劣天气发生期间,则应当对传感器进行有效防护,并在之后对传感器进行全面检查,通过反复实验,确保传感器能够符合工作标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电网的发展离不开继电保护技术的进步,只有顺应智能坚强大电网的发展趋势,继电保护才能更好地发挥电网防护功能。现代电网所面临的大电网建设、配网建设滞后性、新能源接入以及电力系统多变的拓扑结构和运行方式等问题也给继保装置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要注重继电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大力发展广域保护、系统重构等技术,推动继保功能多样化发展,并做好继保装置的维护工作,从而提高电网运行稳定和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艳辉.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36):195-196.
[2]黎明钧.智能电网背景下继电保护的关键问题及对策[J].低碳世界,2019,9(12):55-56.
[3]叶孟辉.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探讨[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4):18.
[4]吴奇泽,张凯博,李谏谋,高千,官鑫,关绍洋.智能电网背景下继电保护新技术的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0):81.
[5]肖德仁.智能电网背景下继电保护新技术分析[J].当代化工研究,2018(08):126-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