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相关技术问题研究陈伟成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陈伟成
[导读] 市政公用工程规模和数量不断地扩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成为重要问题
        摘要:市政公用工程规模和数量不断地扩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成为重要问题。我国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政公用工程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与此同时政府也肩负着监督管理的责任。本文主要针对市政公用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作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可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技术;控制;问题
         引言
         市政公用工程的建设相较于以前已经有了新的变化,尤其是投资格局方面,政府不再是单方投资,而是逐步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多方投资模式。市政工程的质量管理关系着最终的建设成效和使用价值,为此政府一直以来强调监督责任,与此对应的监理单位等都不断地针对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单位进行管理,使得施工单位可以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避免施工质量问题。
         一、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市场规范化管理程度不够
         市政公用工程尽管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地扩大,但是市政工程仍然缺乏规范化的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标准。市政工程的施工方一般由市政府或者其他的行政部门授权委托,一些单位为了谋取私利存在职权滥用的情况。实践中经常存在的情况是很多施工单位缺乏资质却仍然承担着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责任,导致正式开工之后各项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一些政府单位为了追求业绩,导致很多的施工单位缺乏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工程质量许可证等,这样条件下投资建设工作长期无法正常进行,影响了市政公用工程质量。
         2、缺乏质量控制意识
         很多承担市政公用工程建设责任的施工单位缺乏质量控制意识,不仅如此一些市政单位也对质量控制不够重视。在这样的条件下即使组织开展了市政公用工程建设工作将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阻碍,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缺乏平稳的建设规划,无法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市政工程本身存在特殊性,更需要质量管控,但是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工期延后、表面功夫等现象。责任主体本身承担着管控责任,却为了谋取私利将标准宽松化,使得很多市政工程建设以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最终还未将市政工程建设完成。
         3、部分市政公用工程缺乏建设资金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需要资金的支持和保障,不过部分的市政公用工程缺乏有效建设资金,导致很多工程的施工进展慢,从而对工程质量产生了消极影响。市政工程的建设资金一般是由地方财政提供,一旦出现了资金无法及时到位的情况,资金链条出现大缺口,工程项目各项施工需要停止,工期长时间延后,工程质量便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4、缺乏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
         市政公用工程的技术标准缺乏科学合理性,甚至于存在部分技术标准缺失的情况。工程质量的保障需要各个方面加持和努力,市政设计人员层面很多施工人员以及设计人员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术,综合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构建的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方案无法真正地发挥预期的作用。尤其是施工图纸方面经常出现标注不清晰、说法不明确、设计指标不严谨等问题。
         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以及技术
         1、积极推动诚信建设工作
         诚信建设应当成为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通过诚信建设可以组织开展有效的施工工作。在具体的实践中各个责任主体,比如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及其审查机构等都认真落实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不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

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主体要承担起主要责任,积极与其他单位建立起协调配合的关系,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咨询和报告,增强整个施工过程的透明程度,使得各项工作可以高效率开展。
         2、增强质量控制意识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督部分等都要增强质量控制意识,质量控制意识的增强可以培养相关主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在源头强化了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意义和价值,才可以顺利地落实到具体的施工环节中。质量问题一旦出现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此积极推动质量控制意识强化工作必须要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技术,同时提高整个施工单位、管理单位以及部门的综合水平,加强质量控制力度。
         3、提高市政公用工程检测水平
         市政工程检测手段需要优化和完善,主要是针对市政公用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等进行检测,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市政公用工程检测水平的提高主要是为了让市政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属于一种质量安全监督手段。市政公用原材料的选择要求建立在相应的质量标准体系之上,与此同时相关的检测单位要承担起检测和核验的责任,对于原材料的性质、数量、批次进行检测,监理单位要对这些原材料进行取样核验。不仅如此一些施工过程中需要应用到的构配件等同样要经过严格的检测,确定质量符合标准之后方可投入使用。建设监理单位的关键是要落实旁站监理工作。
         4、合理化质保体系
         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建设工程质量以及安全意识增强。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质量第一要成为施工的理念和铁律,施工过程中的疏忽漏洞必须要加以避免。市政公用工程属于一种很多单位共同参与的工程项目,在这样的条件下更需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意识增强,各个单位之间相互配合,构建起完善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人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主体,需要建立起强烈的质保意识,形成强有力的指导措施。市政工程包括了多个责任主体,质保体系需要全面科学,保证施工团队、监理团队以及监督团队均拥有高业务素质、高操作能力,这样才可以初步地做到自控落实、监管到位。从具体的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来看,质保体系的建立是为了理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困难。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要想得到保障,需要施工单位积极落实相关责任和标准,不断地提高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的综合水平,使得实践中各项工作的施工效率大幅度提升,保证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在此基础之上提高各个责任主体的相互监督管理水平便可以推动市政工程建设工作。
         结束语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意义重大,需要在实践中引起重视。随着现在各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活力。市政公用工程的质量控制、技术问题一直都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政府作为监督主体有责任针对市政公用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以免造成严重的损失。我国的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水平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不仅仅是因为我国的经济近几年来才发展起来,还因为我国目前还没有对于建设施工质量管理人才进行培养,缺乏专业的技术性人才。因此要积极地借鉴他国的经验,并吸收他国先进的技术,积极促进我国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加快我国市政公用工程质量控制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国亮.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相关技术问题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11):167.
         [2]陈科宏.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相关技术问题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3):245-246.
         [3]赵青.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之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07):103.
         [4]孙益萍,朱永锦.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相关技术问题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7(27):47-48.
         [5]陈江华.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相关技术问题探究[J].江西建材,2016(19):267+2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