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施工中地下管线施工技术探讨刘恩涛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刘恩涛
[导读] 城市中的各种地下管线是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所以,在地下管线施工的时候,必须要使用相应的技术,保证这些技术可以得到充分的落实
         摘要:城市中的各种地下管线是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所以,在地下管线施工的时候,必须要使用相应的技术,保证这些技术可以得到充分的落实。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城市之间的地质环境存在很大的不同,在地下管线施工之前,必须要对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结合这些内容,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来提升地下管线施工的合理性。同时,管理人员也要对地下管线施工进行严格的管理,避免出现管线施工不合格的情况,同时,也要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关键词:市政施工;地下管线;施工技术
         1地下管线施工顺序
         市政施工中地下管线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且施工环境非常差,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开展相关工作。在地下管线施工之前,要想保证后续的施工可以顺利进行,必须要做好现场的勘察工作,包括周边的环境、当地的地质情况等;根据调查结果,选择最合理的施工技术,做好挖沟的准备工作,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挖沟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开展接下里的施工工作,做好检查工作,避免施工中出现问题;购进管线施工的原材料,并且要保证这些材料的合格程度;做好管道设计工作,按照预先制定的施工方案,开展管线施工,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在施工完成以后,要进行整体性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处理,确认管线施工中所有工作都完成以后,进行沟壑的回填。
         2市政施工中管线施工技术
         2.1沟槽开挖施工准备
         在进行管线沟槽开挖前,为确保实际施工质量和效率,需对工程项目所在区域进行全面地勘探,将地下障碍物、管线具体分布位置进行标记,并与相关市政地下管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实际勘察与资料是否存在差别,避免后期出现重大的设计变更和施工变更,并参考勘察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管线保护措施,最大程度上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
         2.2管沟开挖
         一般来说,在进行市政工程管道开挖时会采用以下2种方法:人工开挖法和机械开挖法。在使用人工开挖方法时,需要严格控制管沟的高程和宽度,并确保管沟底部的土体不会受到破坏;若采用的是机械开挖法,则需要对其设计标高进行有效的把控,其范围为20.000~30.000cm,并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来进行后期清理。需注意的是,在对地下管沟进行开挖时,要严格遵循先深后浅的施工原则,并将土体放置在一旁,方便后期回填。
         2.3市政地下管道铺设技术
         在进行地下管道铺设前,应该对地下管线铺设路径情况进行检查,掌握地下管线铺设走向,如果地下关联需要穿过河道等,应该将河道土层及时清理,利用砂石进行铺垫,做好夯实工作。在夯实建设中,砂石控制比为4∶6。地下管道铺设需要根据工程施工方案进行,保证施工质量。在铺设地下管道之前,应该对管道铺设位置和规模进行确定,在铺设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标准进行;应该对各个物件情况进行检测和编号,提升施工效率,防止施工错误而出现返工现象。施工人员应该在地下管道铺设过程中,采用中心线铺设方式,并在经纬仪等设备的配合下操作,保证铺设精度。如果在管道铺设中面临恶劣天气,如暴雨等,应暂停施工,对地下管口位置采取封闭保护措施,防止人为或者自然因素给地下管道质量带来影响。
         2.4管道浅埋
         市政管道施工环节,使用浅埋技术可提高管道稳定性。在施工环节应控制管槽尺寸,当管槽直径较大时,应进行加固。在地下设置支撑保护,保证管道稳定性能。具体的施工流程为,使用现浇混凝土浇筑造管线的两侧,浇筑之前使用钢架板支护管线,以保护管线不受浇筑施工的影响。当管线内径较小时,应使用加盖方式,将沟槽覆盖,防止管线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受到损坏。使用加盖技术还能缩小管线施工误差,保证后续施工顺利。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浅埋技术之前,还应检验小直径管道质量,确保安装施工过程无缝隙。


         2.5深埋注浆技术
         地下管线施工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体积较大的管线阻碍地下管线施工时,应当根据现场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解决方案,以保证工程的质量与正常进行。进行深埋地基管线施工时,管线被破坏的主要因素就是土壤的松动,需要根据附近土层的性质确定合理的加固方法。目前在地下管线的施工过程中,注浆加固是最常用也是主要德加固方法。在管线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周围土层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一定程度的减少对周围土层的影响,一般会用震动钻孔机进行施工,并采用钻杆注浆的方式对钻孔进行加固,以减少对土层的干扰。
         2.6支撑体系施工
         支撑体系的施工是整个市政工程地下管道施工项目比较靠后的一个施工环节,设计该环节的目的在于固定地下管道,为其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避免在进行管道试压时,出现插口脱离现象。一般来说,管道支墩形式有以下2种:水平支墩和垂直支墩。2种管道支撑形式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受力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
         2.7回填沟槽
         当管道通过闭水试验之后,即可开展回填沟槽施工。施工过程应重点控制断面以及边坡稳定性。断面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挖深、槽底尺寸以及边坡坡度。通常管道两侧的宽度即为槽底宽,预留施工需要从管道安装角度考虑,同时便于管道夯实以及地下积水排出等。在开挖沟槽时,不可出现超挖情况,一旦出现需立即开展回填施工,夯实沟槽,防止沟槽内部渗水。夯实过程不可使用淤泥或者含有垃圾以及腐殖质的填土。在沟槽边坡的控制方面,需在开挖前,按照施工图完成现场放线。可使用机械或人工开挖两种方式。当沟槽处于岩石路段,也可适当使用爆破方式进行开挖。结合土壤性质确定沟槽深度。槽底位置存在坚硬土质时,沟槽开挖深度需大于管底深度;当沟槽位置土质松软时,开挖深度应略小于管底深度。
         3市政施工中地下管线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3.1利用信息技术
         充分保障地下管线施工的质量,是保障市政工程安全的重要前提,就我国目前的施工技术而言,需要有效结合现代先进技术,来建立一个完善的监控系统,或者使用先进设备,实现对地下管线施工的有效监控。施工人员还可以利用专业模拟软件来模仿施工周围的环境,优化施工流程,提高地下管线施工的效率。
         3.2加强地下管线质量管理
         在地下管线施工建设中,应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管,及时找出施工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便于保证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相关部门通过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对地下管线建设过程进行监控管理,有利于相关人员及时发现施工建设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并及时处理。在安装电子监控系统过程中,应该对工程现场情况进行核查,借助一系列专业设备进行工程建设模拟,保证地下管线施工建设有序落实。与此同时,通过电子监控系统,对整个市政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在节约建设成本的同时,也能保证市政工程施工质量。
         结论
         现阶段我国市政工程建设在不断往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为市政工程地下管线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地下管线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树立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施工要求,选择相应的施工技术,确保地下管线的施工能够安全有序的进行。同时,面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及时解决,避免留下安全隐患,影响市政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安军.市政施工中地下管线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543(34):17-18.
         [2]章玉泉.市政施工中地下管线施工技术解析[J].建筑·建材·装饰,2017,(14).
         [3]刘凯.市政地下管线施工技术要点分析与研究[J].居舍,2019,(05):55.
         [4]龙艳.市政工程施工中地下管线的保护问题探索[J].住宅与房地产,2019,(06):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