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李胜平
[导读] 近些年,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得到了加大幅度发展与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是严峻的耕地保护问题,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推进都造成了较大影响。
        摘要:近些年,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得到了加大幅度发展与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是严峻的耕地保护问题,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推进都造成了较大影响。基于此,文章对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能够为实现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和谐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耕地保护;城市土地;利用
一、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土地利用问题
        (一)征地过宽过大,耕地占用过量
        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处于公共利益考虑,国家可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依法征收。然而由于对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不具体,导致了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过量征收,大量耕地被盲目占用。加上缺乏健全的法律体系,未能对农民土地归属权、继承权、支配权等进行明确解释说明,尤其是随着种粮经济效益下降,农民对于农业经济重视程度有所降低。当政府提出征地补偿等措施时,在短期利益的诱惑下答应了耕地征收,土地保护意识薄弱,助推了大量耕地被占用。
        (二)土地资源利用粗放,导致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由于缺乏合理地利益分配机制,土地资源控制力度不强,加上缺乏正确的政策引导,导致了土地资源得不到精细化利用,存在较大的土地资源浪费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增长指标,以牺牲耕地为代价进行盲目的招商引资,产业园、开发区、教育园等土地用地规划缺乏必要的合理性,导致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在历史因素与城市土地规划落后等原因的影响下,我国许多城市存在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问题,大大降低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党政机关单位、院校等占据了城市中心及高地价区域,服务业等生活保障类型规划较为偏远,城市土地的差别利用效率得不到充分体现,降低了城市土地资源产出效率。此外,工业用地规划偏大,而城市园林绿化与交通规划用地面积偏小,无法发挥土地集约利用价值。
        二、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耕地保护问题
        (一)城市化推进与耕地保护存在较大矛盾
        对于城市化发展而言,需要占用大量耕地面积才能实现外延扩展,此消彼长,耕地面积总量逐年减少。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过程中,城建扩张所占用耕地比例约为50%~80%,甚至一些城市达到了惊人的90%。城市化不断推进必然以牺牲土地、耕地资源为代价,而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面积小,因此保护耕地资源对于国家战略发展极具意义,而城市化推进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客观存在,并将越演越烈。
        (二)地方耕地保护政策力度不大
        在土地利用与城镇扩展博弈中,地方政府占据着较大优势。耕地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明显大于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然而,地方政府为了政绩考核,忽略环境资源承载与实际经济能力,出台多项政策极力推动耕地非农化来扩张城市化建设。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热情与耕地消极保护形成明显的对比。地方城市化建设未能站在全局发展角度进行规划,未能充分意识到耕地保护重要意义,也就未能形成强有力的耕地保护政策,导致耕地资源流失严重。
        (三)耕地动态平衡失衡
        我国土地管理法中明确,以“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进行审批,占用耕地的单位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开垦相应数量、质量的耕地,否则须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用用于耕地开垦。

这种占补平衡的制度主要是为了保持国家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但是实际上,城镇化建设大多占用的是城市交通沿线周边的两田,而补偿耕地大多在偏远、条件较差的地区,以及补偿耕地资金到位不充分,甚至不到位等,使得我国耕地失衡越演越烈。
        三、城市化进程强化耕地保护对策
        (一)加强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
        结合对我国实际国情,以及现阶段经济发展阶段考虑,我国城市化建设重点在于坚持资源节约集约型城市化道路。提高对城市发展内涵重视程度,提高环境保护质量,形成土地利用集约型模式,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地完成旧城改造,高效推进城市化建设。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加强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实现耕地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定合理的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实现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合理控制,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城镇建设规划用地。加强对现有建设用地的整合、整理,通过市场调控与行政管理功能对闲置土地、零星耕地、低经济效益的土地进行整合开发,实现对土地的集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
        (二)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耕地保护力度
        政府管理不到位、政府行为不规范等,是农用耕地被肆意占用等重要原因,这也是我国土地管理体制的重大不足。相对来说,农用地的经济效益较低,若是采用市场机制配置的方式必将导致农用地不断地被转化为建设用地。而足量的耕地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不断加强对农用耕地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数量,对于国家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就要求应从征地与供地这两个方面来不断规范政府行为,彻底转变当前以牺牲耕地面积来换取城市化建设进度的发展模式,实现农用耕地的动态平衡发展。在规范政府征地行为中,具体就是要对各级政府征地权进行严格控制,严格审批建设用地,杜绝出滥用现征用权的现象。同时,为确保农民合法权益,应合理地提升征地成本,把好供地关,完善与贯彻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严格落实土地招拍挂流程,确保土地征用、出让公开、透明。
        (三)落实耕地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观
        地方政府在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过程中,应遵循与贯彻科学发展理念,树立起科学政绩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城镇化发展进行合理规划,避免盲目扩张而导致后力不继的问题。在城市化用地的科学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实现集约用地、科学用地、按规划用地,为实现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协调发展,在保护中寻发展,在发展中促进保护,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城建用地的集约化。在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过程中,忽略经济建设而单纯地保护耕地,或者是只顾城市化建设而忽略耕地保护,都极不取,唯有结合对两者的衡量考虑,牢固树立起耕地保护与城市化建设协调发展管理,才能实现城市化建设的双赢发展。
        (四)健全和完善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形成长效发展机制
        政府应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对耕地占用补偿责任进行进一步明确,通过落实复垦、开垦、整合整理等方式履行占地补偿义务。通过对经济发展与耕地占用数量关系进行深入研究,评价耕地质量与生产潜力,完善耕地储备管理体系,形成耕地补偿长效机制,推动农业耕地产业化发展。成立专门的土地开发管理部门,对土地开发、整理进行项目化管理,通过严格招拍挂流程,落实项目推进监督机制,推动项目规范化运营,充分保障土地建设效益。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为投资方提供多渠道资金筹集,以及相关的税费优化政策,提高土地开发整理主体积极性,更好地推耕地占补平衡机制的长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滕雷.关于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问题的研究[J].黑龙江国土资源,2016.
[2]滕晓波.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问题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6.
[3]王冲.基于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工作的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