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难度性,同时因工程点多、面广的特点,也使得输电线路施工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加强对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的管理,使其贯穿于工程全过程,从而提高电力工程的建设质量,确保电力工程建设目标的顺利完成。基于此,本文就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的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要点?
1电力工程项目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技术的重要作用
1.1满足输电线路施工过程的质量要求
提升电力工程项目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技术控制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使其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严格开展电力工程项目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技术控制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含量,使施工操作流程更加合理,提高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
1.2降低输电线路项目的建设工期
电力工程项目输电线路施工的技术控制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协调各类施工企业外部的影响因素,以满足电力工程项目输电线路实际的施工要求。另外,电力工程项目输电线路施工中,实施技术控制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还能够有效协调施工建筑企业的内部关系,强化施工技术环节,减少施工时间,进一步缩短输电线路工程项目施工周期。
2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的要点?
2.1勘察前工程施工技术
输电线路在进行施工建设前,可通过对地形地质的勘探,探讨和判断线路方案是否能够达到施工需求、满足供电要求,选择最优的施工线路,保证后续使用中线路少受损伤。在勘测的过程中,要对线路的距离、转角、高差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测量,进而为线路的选择及施工提供数据参考。以500kV湘韶线的勘测为例,通过对香韶线沿线的气象、地质、水文等各种因素进行测量和分析,选择了最优的设计方案。湘韶线在线路的朝向整体呈现由西向东,后半部分主要为南北方向,整体线路长达13km,沿线经过14个村落,要设立70多个线路基座。在勘测的过程中,首先,确认沿线的地质类型,对岩层的结构与分布进行摸排;其次,调查岩层下的地下水的情况,结合气象特点,分析水流的冲蚀;最后,调查附近存在地震隐患,分析沿线的地震效应。通过多层次、认真详细的调研可知,该区域地质结构稳定、地形开阔、地势平坦,抗震能力较强,确认了方案的可行性。
2.2输电线路基础设施施工技术
在进行输电线路施工时,其基础工程为土石方工程、桩基础工程以及混凝土工程等。为了提升此些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要严格依照有关施工规范进行工程施工作业,以此确保输电线路工程具有较高的质量。在进行土石方工程施工作业时,若是采取人工开挖方式,则需在施工前对开挖现场进行细致的调查,在开挖时禁止对土体内部原有管道及线路造成破坏,不可出现超挖或欠挖问题。若在施工前,工人未对施工场地进行细致的检查、做好施工规划轻则会出现涌沙或涌水的问题,重则会出现坍塌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因此,为了确保工人的生命不受到威胁,要依照安全标准规范进行工程施工,在非施工作业期间,禁止土石方施工地有人员逗留;在每次施工结束后,现场管理人员都要对工况进行检查,比如:坑壁是否有脱落或变形状况,做好挡土板设置工作。在爆破施工时,要设计好炮眼位置,全部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后再进行起爆作业。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要先做好三盘混凝土的安装作业:(1)对吊装工具设备进行检查,查看设备是否可以正常运行;(2)根据土质条件明确坑口距离,并以土埋办法进行防滑固定,避免出现滑移问题。(3)在三盘混凝土起吊时,要避免其与周围事物相碰撞,要准确无误的放置在所设计的位置上。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混凝土构筑物出现裂缝、麻面或是蜂窝等问题,施工人员应当合理选择原材料,控制好温度、在混凝土的搅拌、振捣、浇筑等环节要进行严密的控制,进而提升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为输电线路施工提供良好的施工基础。2.3输电线路杆塔施工技术分析
2.3杆塔工程施工技术
首先,杆塔的选择。
在选择输电线路使用的杆塔时,若是施工地点为交通便利、地形平坦、人流密集区域,则需要使用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杆塔或是预应力混凝土支撑的杆塔;若是施工地点的交通运输不便,地形复杂、跨径较大等,则需选择搭建铁塔。其次,杆塔的组立。在进行杆塔搭建施工时,杆塔的组立作业极为重要。我国常用的配电电压等级为110kV,其杆塔组立的方式共有两种,分别为整体组立与分解组立。按照组立方式进行区分,分解组立又被分为外抱杆式、内悬浮抱杆式以及落地摇臂抱杆式等多种类型的分解组塔。其中,悬浮抱杆组立铁塔较为新颖,其主要采取倒落式人字结构,加以吊塔吊装配合,采取分片扳力与单根吊装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杆塔整体的稳定性。因为抱杆质量较大,所以在托举抱杆式要采取合理办法,以此节省人力。通常情况下,施工方都会利用普通滑车组与平衡滑车组一同施力托举,通过落地线来维持平衡,防止在托举时出现倾斜问题。再次,塔杆的强度。因为塔杆线路的强度和其受力形式、结构形式及使用的材料存有必然联系,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满足输电线路运行时的刚度所需,要在建设塔杆时做好不同竖向力的支撑作业,承担起导线与避雷针的重量。最后,杆塔的稳定能力。若是杆塔整体结构较为细长,那么就要注重其稳定性,在杆塔施工过程中,其要承受上部导线的重量、风荷载、气候变化以及线路覆冰等因素影响,若是杆塔未做好稳固措施,遇到强风天气时,其会产生轻微的振动,稳定性能受到影响;若是杆塔质量较低,那么易出现杆塔倒塌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2.4输电线路架线施工技术
因为施工位置不同,所以架线工程中所跨越的对象与程度存在差异,要合理选择架线方法。通常情况下,线路电压等级为35kV时,为低压线路时,应选择高空过线法;线路电压等级超过330kV,为高压线路时,要选择张力放线法。当前,在我国各等级架线施工过程中,大多会采用张力放线方式。
具体来说,架线共有两种展放方式:(1)拖地展放;(2)张力展放。在进行拖地展放时,无需抽动线盘,将其拖地即可完成。不论是运用哪种展放方法,在放线前都要仔细检查好避雷针及导线的材料质量,要确保此些材料具有合格证书,与施工要求相符,不可使用带有损伤的材料,进而提升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对张力放线施工进行重点探讨。(1)在进行张力放线、紧线以及附件安装时,要保护好导线,以免导线出现磨损问题。(2)要使用牵张机进行架线施工,以此确保导线张力合格,提升放线质量。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完成架线施工,要注意这几点内容:a.在完成导线展放后,要利用牵张机临时固定导线,以此降低导线的震动效果,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断裂的可能;b.锚线的水平张力要低于原计算17%;c.在锚固时间相同时,主导线与子导线的张力大小不同。(3)不同的导线之间要具有间隔,全部导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都要超过5m。传统的人工架线方式多用于施工环境良好的工程中,但因我国多数架线工程施工环境复杂,譬如:在某森林保护区内进行110kV的双回输电线路施工时,线路总长为24.3km,共建铁塔116座,并且线路地形十分复杂,落差档距较大,增加了架线施工难度。若是利用传统方式搭线,施工人员需要穿越到山的另一侧,这显然是个费力费时的方法。因此,施工者可以利用无人机放线技术,结合张力计完成全部电缆搭设作业。并且利用无人机进行牵引放线,施工人员可以通过GPS进行远程遥控,以此降低施工难度,提升施工安全性。
2.5防雷接地装置技术分析
输电线路的接地施工是确保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其可以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发生的雷击情况对线路造成损坏。在进行防雷施工的过程中,一方面,接地线的电阻必须计算严谨,要保证接地线的电阻不大于4Ω;另一方面,接地线的铺设深度要高于60cm,一定要确保开挖深度大于设计深度,避免线路遭受腐蚀,可适当增加接地体的长度,保证防雷效应。
3结束语
想确保输电线路施工项目有效开展,确保电网正常运行,就必须要加强项目管理,在全面掌握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加强项目人员培训,提高其综合素养,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定期做好维护工作。
参考文献
[1]李鑫,余亮.电网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关键点的探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28):118-119.
[2]卜新斌.电网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关键点[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5):74+76.
[3]毛文剑.浅析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及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8(1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