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建筑施工工程数量和规模的日益扩大,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建筑施工引发极大的关注,钢筋混凝土结构对于房屋建设施工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深入探讨和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明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优势特点,有效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一、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技术应用优势
1、融合了原材料性能优势
钢筋混凝土建筑工程的主要材料是混凝土、碎石、钢筋及钢板等材料。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将钢筋、钢板与混凝土进行融合应用,形成复合的结构,在保证建筑承重强度的基础上,增强了建筑抗拉、抗变形的性能。如果单独选择混凝土材料进行工程建设,可以保证建设具备良好的抗拉能力,但在抗拉、稳定性方面性能较差。相反,钢筋结构尽管抗拉能力较强,但承重性不高。钢筋混凝土结构融合了两种材料的性能优势,可以更好地满足复杂的建筑要求,是现阶段适用范围较广、实用性较强的工程技术。
2、建筑结构稳定性强
钢筋材料与混凝土材料的有效融合在保证了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基础上,还具备一定的防爆性能,材料之间的紧密结合,提升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能。此外,在建设技术的控制与管理方面,需要结合具体的建设要求,选择不同的钢筋类型与混凝土配比方案,保证二者的技术优势可以有效的发挥出来。
3、技术成本相对较低
由于钢筋与混凝土材料容易获取,应用范围广泛,建设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具有较强的经济适用性。需要注意的是,建筑工程使用的混凝土与钢筋的基数较大,需要工程队伍做好现场管理,保证材料的运输、存储、计量与检测等环节的规范管理,实现建筑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施工质量因素
1、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自身因素
建筑施工项目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经常会出现很多关于施工质量的情况,这大多数都是由于钢筋混凝土自身所存在的因素引起的。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包含很多特性,这些有效的特性都被分别运用于建筑施工中。
2、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人员因素
因为建筑项目的施工人员多数都是在外地务工的工作人员,他们没有很多的专业性经验,对于施工的安全性不是特别重视,所以在实际的施工项目中就会经常出现一些违反规定的操作,这些操作对于施工项目有着很大的影响,施工的质量也因此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3、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材料因素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材料因素包括很多种材料的质量,例如钢筋、水泥和模板等材料,这些材料在施工中有着很苛刻的配比标准,稍有差池没有合理配比就会影响到建筑的质量,因为施工的材料没有达到标准,钢筋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混凝土的强度和粘合力也会因为配比问题而受到影响,还可能会出现泥浆现象。
三、灵活运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施工技术
1、模板施工技术
模板施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的关键步骤,要保证模板中不能出现漏洞,避免混凝土浇筑时出现漏浆的问题,并将隔离剂涂抹于模板内部,避免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影响。其具体施工流程包括:模板定位、垂直度调整、模板加固、验收、混凝土浇筑、拆模等步骤,要在模板安装前充分清除模板表面的油污、水泥等杂物,充分润湿木模板,进行钢模板的严格校准,使之满足平整度要求。在进行模板的测量放线作业中,要注重全程跟踪、监督和检查,保证模板拼接的坚固性和整体性,避免混凝土浇筑时出现漏浆的现象。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过程中,要及时修整不规范的钢模板,注意保证接缝尺寸最小,不得出现模板拼装不严、接缝尺寸过大的现象。还要注重对模板的变形控制,有效降低钢筋混凝土表面的蜂窝、麻面、孔洞等缺陷。
2、做好钢筋加工和绑扎施工
为了确保钢筋的正常合理使用,要预先进行钢筋的锈蚀检验,依照施工图纸进行钢筋的加工成型操作,注意钢筋绑扎时不能出现移位现象,并要将受力钢筋布置在箍筋的四角,如图1所示。
.png)
图1钢筋布置在箍筋的四角
具体做好以下方面的施工:
1)严格钢筋进场检验。要由专人做好钢筋的进场检验工作,进行不同型号钢筋的分类,杜绝不合格钢筋流入施工场地。
2)钢筋的加工与安装。圆形箍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受拉锚固长度,两末端均应作不小于135°的弯钩,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于一般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和75mm两者的较大值,如图2所示。
.png)
图2圆形箍筋的搭接长度
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应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应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应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如图3所示。
3)钢筋加工作业。在严格核对钢筋的级别、尺寸、规格、形状的条件下,进行钢筋的试制、成批制作等施工,主要包括有钢筋的除锈、调直、下料切断、弯曲成型等,并由专人负责监督和检查。
4)钢筋绑扎作业。在合理确定钢筋绑扎方式的前提下,依照柱、梁、板的顺序进行钢筋绑扎,即:先绑扎底层筋,再绑扎第二层筋或负弯矩筋,注意控制主筋和箍筋的各部位尺寸,如:柱箍筋端头的弯曲度为135°、平直部分的长度在10d以内。另外,要避免对钢筋网的踩踏现象。还要将隔离剂涂抹于钢模板的表面,避免对钢筋的污染。
.png)
图3纵向受力钢筋
3、注重混凝土的施工作业
3.1混凝土生产方式
1)现场分散搅拌:效率差,原材料浪费,现场混乱等。
2)集中搅拌:使用商品混凝土,经济效益好,如图4所示。
.png)
图4集中搅拌的商品混凝土示意图
3)混凝土的原材料计量。
原材料的计量是混凝土拌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其精确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例如:根据有关试验资料表明:
a.水计量波动±1%,混凝土强度将相应波动±3%;
b.水泥计量波动±1%,混凝土强度将相应波动±1.7%;
c.水灰比:水和水泥误差各为+2%和-2%,混凝土强度降低8.9%;
水和水泥误差各为+5%和-10%,混凝土强度降低31.4%。
3.2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确定
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保证结构设计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施工对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节约水泥的原则。必要时,还应符合抗冻性、抗渗性等要求。
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计算(95%保证率):
fcu,0=fcu,k+1.645σ。
其中,fcu,0为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N/mm2;fcu,k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N/mm2;σ为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N/mm2。
3.3优化控制混凝土搅拌施工
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混凝土搅拌机械型号,对于塑性和低流动性混凝土而言,可以选取直落式搅拌机;对于干硬性和轻骨料混凝土时,可以选取强制式搅拌机,较好地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在施工作业中要注重对混凝土搅拌时间的合理控制,要将混凝土搅拌时间控制在2min以上,确保混凝土的充分拌合。并要合理控制一次投料量,计算水泥、砂、石子的用量,将水泥投料量的误差控制在±2%,骨料投加量的误差控制在±3%,外加剂投加量的误差控制在±2%,在不改变水灰比的条件下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坍落度,并做好砂、石块的含水率的测定,减少砂、石块中的含水量,注意对混凝土搅拌的砂砾级配控制,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坍落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加强,建筑企业需要对自身企业的安全和持久的性能进行提升,对其引起重视就能够在建筑行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钢筋混凝土技术的推广就是企业提升安全和持久的性能的核心,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也能为建筑行业增添活力。
参考文献:
[1]普建祥.浅谈审查房屋建筑施工图的体会[J].建设监理,2005(03):43-45.
[2]王林果.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质量安全管理[J].企业导报,2009(1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