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突发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不容忽视, 亟待加快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本文在分析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做好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工作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流域; 突发水污染事件; 应急能力;
突发水污染事件具有极大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 其危害和影响程度大, 社会舆论关注度高, 若处理不当, 可能危及供水安全, 引发重大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突发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不容忽视。
1、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现状
1.1 应急制度和机制建设
近年来, 《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相继修订实施, 为适应新时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形势, 与国家及有关部门最新政策法规要求保持一致, 我县修订出台了《单县生态环境局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进一步明确了单县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处置程序等内容, 为有效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提供了制度依据。依托单县水系保护领导小组平台,单县生态环境局与流域各县区水利、环保部门及东沟河、莱河、才河、太行堤河四个重要支流污染防治领导小组保持了密切沟通联系, 初步建立了突发水污染事件信息通报机制。
1.2 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开展污染风险识别,单县以流域内40个全县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及部分重要河道及湖泊水功能区为重点,组织开展潜在风险源调查工作, 建立涉水潜在风险源信息库, 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完善应急值守制度, 按照水利部要求严格执行突发水污染事件季报制度和重大节假日期间日报告制度;安排专人定期搜集网络上突发水污染事件信息, 加强舆情监控, 做好日常值守;在汛期等突发水污染事件高发时段, 组织开展应急值班, 确保及时获取突发水污染事件相关信息。
1.3 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单县生态环境局加快推进建设以1个流域中心为核心, 以3个分中心、10个自动监测站、12个共建共管实验室为支撑的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充分发挥水质自动监测站的预警作用, 以流域中心为主力实施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 以分中心和共建共管实验室为补充, 扩大应急监测力量的投放范围, 提高应急监测时效。
1.4 应急决策支持能力建设
依托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 建成单县水资源应急管理系统。 二期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水资源保护综合信息展示系统基本建成,,水污染应急移动应用APP有关功能正在测试中。
着力提升研判分析能力,,在应急演练过程中与中国水科院合作, 采用数值预测模型对污染团行进和水质情况进行预测分析。
1.5 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单县生态环境局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针对流域内主要跨界大河拟定不同情况下的突发水污染事件,,实战化检验应急队伍快速响应能力,强化人员培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松辽委相关部门、单位及流域内各省区水利部门有关人员进行授课。加强应急物资保障, 做好应急监测车辆和仪器的日常维护,配备无人机、全自动采样船等先进设备,确保应急装备满足应急工作的需要。
2、应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受限于流域面积大、路途远,应急监测人员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抵达现场开展工作。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尚在完善过程中,流域分中心和共建共管实验室还不能有效参与应急监测。当前突发水污染事件污染因子趋于复杂,针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特殊污染物的应急监测能力有待加强。信息决策支持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新开发的应急系统尚未正式投入使用, 原系统中一些基础数据更新不及时, 部分近年新增的取水口、入河排污口等基础信息尚未录入;污染团行进及水质预测模型有待进一步完善,预测时效性和可视化水平仍需加强。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工作资金渠道尚不畅通,缺乏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应急工作中的设备购置维护、人员培训、差旅食宿等费用。无人机、全自动采样船等先进设备和操作人员数量较少,还不能满足高强度条件下的应急工作需求。
3、做好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工作的建议
3.1 不断完善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工作机制
建立完善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不同行业间的联防联控机制, 加强监测资源和信息共享, 有效提升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根据国家机构改革后相关部门的职责调整和新要求, 明确流域机构的应急工作职责, 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确保与国家和地方预案体系相衔接。
3.2 建立完善流域风险防控体系
组织开展全流域涉水潜在风险源调查工作, 建立风险源信息数据库, 绘制风险源分布图, 划分风险等级, 确定防控重点, 制定应对策略, 定期对风险源数据信息进行复核, 实行动态化监控, 形成流域风险防控体系。
3.3 持续提升应急监测能力[5]
加快推进流域水环境监测分中心建设, 做好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管理, 加强对共建共管实验室的管理和业务指导, 充分整合现有监测资源, 强化应急监测力量的投放能力, 提高应急监测效率。
3.4 稳步推进信息决策支撑能力建设
根据水利部及流域机构信息化建设总体安排, 不断完善应急管理系统及突发水污染应急移动应用APP, 保障现场采集影像资料传输的稳定性, 逐步实现异地实时视频会商。定期更新应急管理系统基础数据, 完善水量水质预测分析模型。
3.5 切实加强应急保障水平
探索建立应急状况下的后勤、财务保障措施。研究拓宽应急工作资金渠道, 争取专项资金, 配备更为先进、更多数量的无人机和全自动采样船等应急监测装备。进一步加强应急人员培训, 逐步拓展应急演练范围, 强化演练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