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它是基层群众发展精神文明的前提条件,也是基层事业稳步进行的重要保障。在新的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信息技术逐步融入大众的生活,社会文化事业逐渐呈现了新的面貌,因此基本群众文化工作需要进行创新,以求能够跟随时代的脚步,建立新型的农村文化风貌。本文即通过探析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期创新基本群众文化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思考
引言
群众文化建设,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政治立场引导、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各地区倘若能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国民的综合素养与道德水平。当更多的基层群众能获得更大的幸福感与满足感时,更利于社会的团结与稳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基于此,各地方政府应对群众文化工作进行更深入研究,从而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当前的工作进行科学的改善与优化。新形势下,相关人员应精准把握时代的发展脉搏,大力推进地区群众文化建设。最大化激发基层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创建一个更和谐的文化交流氛围,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
1基础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科技的创新,国家逐渐重视农村生活的基层文化,在对农村进行脱贫的同时优化农村文化建设中各个环节,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注重推广重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作。在基础群众文化工作建设的同时,多次组织农村举行丰富的文化活动,改善农村的文化精神面貌。由于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群众的文化标志着国家的文明形象。改变农村人民的生活,从根源上改变他们的观念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如何,是从群众的精神面貌上来体现的,所以我国对群众的经济需求,以及文化层面的精神需求也极其重视。
2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策略
2.1加强群众文化管理机构发展
做好新时期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有着较大的难度,要协调处理各个方面,所以需要有专门的文化管理机构来提供组织方面的保障,推出领导和协调组织作用,使得各项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保证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由于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面向的是基层大众,涉及范围广,面向需求较为复杂,要求有多方面的组织协调和统筹安排,以便服务大众,于是要完善文化管理机构建设,合理设置机构工作岗位,使得各个岗位能够负责协调处理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当中的某个方面,并把责任落实到人,以实现基层文化事业的长效发展。在建设群众文化管理机构的过程中,还需要建立完善化的管理制度,明确文化建设的原则、要求和规范,保证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2.2开展现代化和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
在进行文化建设时,举办现代化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提高文化水平的有效方式。根据当地人的特色,开展不同的活动。在进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时,要根据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展开。结合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建设群众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人群开展不同的运动。例如针对老年人开展太极、歌唱以及广场舞等活动,针对青少年开展篮球比赛等体育运动,也可以让儿童进行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成长特点的活动。优化群众的生活质量,在保证物质基础的同时满足他们的精神的需求,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寻找最适合当地群众的文化活动,工作人员联合群众创造一个文化和谐的生活环境。
2.3完善文化活动制度
要保证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和长期性,文化活动制度必须完善。只有按照科学的制度规定开展工作,才可以保证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基层地区,大多数人对于文化建设活动都存在误区,认为这只是一个公益性活动,自己没有参与的必要。
2.4不断完善人才队伍
拥有人才才能保障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文化管理工作人员在选拔过程中要进行全面考察,要具备一定的整体素质和较高的知识水平,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才能在群众学习过程中对其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正确地指导。同时,文化站管理工作人员也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组织群众定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正确解答群众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如此,还要进行定期考核和培训,文化管理工作人员应定期外出学习,使工作人员的各类科普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并且能够将知识正确地传递给基层群众。除此之外,管理人员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利用电子产品等进行学习,及时对知识进行更新换代,然后向基层群众传播,从而顺利地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
2.5有效拓展群众文化发展空间
各地区在开展群众文化过程中,不应被局限在固定的环境或是模式中,应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在有限的资源下,应最大化发挥其价值与优势,带领基层群众进入更新的环境中,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例如,可走向街头、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走进社会福利机构等,从而创建更多维的活动空间。并结合不同活动的特点,融入与之更加匹配的群众文化内容。这样,不仅有效丰富活动项目,还利于实现群众文化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例如,在开展校园文化过程中,可加强社会人员与学生互动。相关人员可与校方进行有效沟通,以文化艺术活动为核心,将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上的工作人员组织到一起,进行互动与交流。通过有效开展校园文化,促进家庭文化、社会文明,甚至是整个社会文化间的和谐发展。相关机构应充分利用不同文化领域的交流与互鉴,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充分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建立更大的格局,令更多不同的群体走到一起,进行交流与沟通,为国家建设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各地区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高度的保护与宣传,有效激发群众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及非物质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2.6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群众文化工作模式
在信息时代,新媒体行业迅速兴起,它为大众提供了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其交互性、广泛性和参与性等优势,使得大量的文化信息得到了传播,同时也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当地基层文化工作者要重视新媒体的利用,将其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连接群众的信息桥梁,从而构建一体化的文化工作模式。在群众文化工作中,设置新媒体文化活动系统,保证广大的群众能够及时接受各种文化信息,且通过多渠道和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来[2]。政府要发挥重要的领导力,对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以创新的思维作为导向,以科学的手段对相关的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为此构建区域内的文化新格局,从而为群众文化活动赋予新的活力,使得新时期的文化活动工作能够实现工作模式上的转变,体现时代性,展现基层群众文化的独特魅力。
结语
传统的基层文化工作在基层设施建设、工作人员以及文化开展模式等方面存在缺陷,而在新的时期,面对基层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活动以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相关的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要开发观念,创新思维。借助新媒体等新型平台转变文化工作形式,并开发当地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从而满足基层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构建优质的文化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
[1]孟艳子.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策略研究[J].文艺生活旬刊,2016(5):176-177.
[2]沈江龙.新常态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创新策略的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11):180-181.
[3]邱悠悠.略论新形势下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的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