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实际工程中采取地下水降水措施时,因铁、磷含量超标,水质未达到排放标准。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铁、磷同步去除的水处理措施。成都市青白江区某下穿隧道处地下降水中Fe2+、磷平均含量分别为33.48mg/l、15.93 mg/l,均超过市政污水管网允许排放值10mg/l、8mg/l。以上述案例为研究对象,水处理时首先采用跌水曝气法、机械曝气法两阶段法将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然后采用化学沉淀法利用三价铁与磷酸盐生成磷酸铁沉淀除磷,使得铁、磷得到同步去除;同时随着三价铁水解,生成Fe(OH)3胶体与高浊度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等杂质相互碰撞形成大颗粒,进而通过絮凝沉淀去除。
关键词:地下水;除铁;除磷;曝气
1 引言
成都市青白江区某下穿隧道修建过程中地下水位较高,需设置降水井进行降水,降水井平均抽水量约为5000吨/日。施工中发现地下降水呈浅绿色,且有异味,经四川省某检测单位对地下水水质进行检测,发现水中Fe2+和磷含量超标。如直接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将影响青白江污水处理二厂的正常运行。因此青白江污水处理二厂对下穿隧道地下降水提出要求,对超标的铁、总磷须进行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污水管网系统。青白江污水二厂的规模为50000吨/日,排水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四川省某检测单位对成都市青白江区某下穿隧道处29个降水井的地下降水进行了检测,检测地下降水的时间是2017年7月14-16日,并在2017年7月20日完成检测报告【2】。具体检测结果如下:
表1 地下水铁、磷含量检测结果
.png)
图2 各降水井无机磷含量检测结果
注:横轴为地下降水井编号,竖轴为无机磷浓度(mg/L)
.png)
图3 各降水井铁含量检测结果
注:横轴为地下降水井编号,竖轴为铁浓度(mg/L)。
根据《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的要求,污水管网系统允许浓度:总磷8mg/L,总铁10mg/L。直接排放水体允许浓度:总磷0mg/L,铁0.3mg/L。根据水质检测结果,下穿隧道处部分地下降水井均不能直接排放进入水体。由图1-图3可知,可以直接排入污水管网系统的降水井共计8个,总磷浓度范围0.1-5.87mg/L,铁的浓度范围0.283-5.66mg,井编号为:E2、E3、E5、E7、E8、E10、W7和W8。
其余降水井中,地下降水总磷超标的共计7个,总磷浓度范围8.89-68mg/L,其中无机
磷浓度范围0-35.8mg/L,井编号为:11#、12#、13#、14#、18#、19#、20#。铁超标的降水井共计21个,其中1#、2#、3#、4#、5#、6#、7#、8#、9#、10#、15#、 16#、17#和W13#,这14个降水井铁的浓度范围3.94~29.4mg;此外,11#、12#、13#、14#、18#、19#和20#这7个降水井铁的浓度范围9.43~236mg/L,属严重超标范围。
2 地下水铁、磷去除方案
2.1需处理地下水量
根据现场测量计算,下穿隧道处地下降水措施,地下降水总水量约5000吨/日,采用24小时连续降水,共29个降水井,平均每个降水井的出水量为172.4吨/日,即7.2吨/时。除去可以直接排入市政管网的8个降水井,剩余21个需处理后排放的降水井总量约为3621吨/日,即151吨/时。
2.2地下水铁、磷含量检测
地下水总磷、总铁含量,采用HTC-C TP及HTC-C TFe全自动在线分析仪检测。根据水质监测结果, 须处理的21个降水井的地下降水总磷浓度范围0.15~68mg/L,平均浓度为15.93 mg/L,其中有机磷浓度范围0.13~16.8mg/L; 总铁浓度范围0.238~236mg/L,平均浓度为33.48 mg/L。
2.3具体处理方案
结合地下降水的水质情况,水体浊度较高,地下水中铁主要以二价Fe2+形式存在;地下水中的磷由无机磷和有机磷构成,其中无机磷含量达到75%以上,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地下降水中的亚铁可以考虑采用空气自然氧化法去除,主要是通过将二价亚铁氧化为三价铁,形成的三价铁可以进一步同磷酸盐形成磷酸铁沉淀析出,同时三价铁水解作用形成Fe(0H)3胶体颗粒析出。
2.3.1除铁方案
1.除铁
除铁原理:
采用空气自然氧化法除铁。
4Fe2++O2+2H2O= 4Fe3++4OH- 式1
[O2]=0.14a[Fe2+] 式2
[O2]---除铁所需溶解氧量,mg/L;
[Fe2+]---水中二价铁含量量,mg/L;
a---过剩溶解氧系数,一般取a=3~5,本方案取a=4。
原水铁含量为0.238~236mg/L,污水管网系统允许接纳铁的最大浓度为10mg/L,则去除铁0~226mg/L,平均去除铁浓度为23.48 mg/L。
由式1、式2经计算除铁所需溶解氧:0~39.77kg/h,平均需溶解氧4.13kg/h。
工程具体措施:
本工程采用跌水自然曝气-机械曝气两级曝气法,利用空气自然氧化法除铁。两级曝气在增加水中氧气浓度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吹脱散除水中CO2气体,提高水体PH值的作用。PH值的增大有利于新生成的Fe3的水解Fe(OH)3胶体,加快氧化亚铁的氧化反应。目前市场上曝气装置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有曝气塔、跌水曝气、喷淋曝气、压缩空气曝气等。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拟采用跌水曝气和曝气塔相结合的曝气形式,详见图4两级曝气流程图。二阶段具体曝气方案如下所述。
.png)
图4 两级曝气流程图
第一阶段设置跌水曝气(见图5)。根据场地情况设置1座矩形水坑,在集水坑起端设置跌水曝气台阶,共设置4级台阶跌水,每级跌水高度0.5米,最大单宽流量50吨/(时*米),曝气跌水台阶长度为8.5米。集水坑有效水深2米,超高0.5米,则集水坑深2.5米,宽度15米,长度30米。集水坑边坡放坡系数取1.0,在挖好集水坑后铺设一层防水土工膜,然后浇筑10cm的C20素混凝土,集水坑底取0.005的坡度坡向集水坑。集水坑储存2小时水量,则集水坑的有效容积为850m3,考虑溢流堰出水,经排水管道接入现状污水管,最后排入第二污水厂。出水排放采用泵提升后排入现状污水管。
经在线检测曝气后溶液中溶解氧浓度增加达到约5mg/L。则第一阶段跌水曝气可增加溶解氧量为2.1 kg/h,尚达不到上述计算的平均需氧量4.13kg/h,还需设置机械曝气进一步增加氧气浓度。
图5 现场跌水曝气
第二阶段采用机械曝气(见图6),设置曝气增氧机。现场共设置5台曝气泵,每台曝气泵功率为1.5KW,氧气充气量达到9kg /h,曝气深度约2米。一般情况开启1台曝气增氧机即可满足平均需氧量4.13kg/h的要求,由于水质及水量波动,在最不利情况下需开启5台曝气增氧机。本工程水质浊度高,悬浮颗粒等杂质浓度大,密度高。结合实际水质情况,考虑为避免悬浮絮凝物沉降板结,要求5台曝气增氧机同时开启,在增加氧气浓度的同时,也起到搅拌混合的作用。
.png)
图6 机械曝气
2.除磷
除磷原理:
Fe3++PO43-→FePO4↓ pH=5~5.5 式1
水中原有铁消耗磷的量:
已知原水中总磷浓度范围0.13~68mg/L,平均浓度为15.93mg/L,其中有机磷浓度范围0.13~16.8mg/L,平均浓度为4.41 mg/L,本方案中暂不考虑Fe3+ 同有机磷反应。经计算,1.8mg Fe消耗 1.0 mg P ,原水中含铁量为0.238~236mg/L,则消耗磷浓度为0.13~131mg/L,平均消耗磷18.6 mg/L。污水管网系统磷的允许最大浓度为8mg/L,则需去除磷0~58mg/L,
平均去除磷浓度为7.93 mg/L。同时部分有机磷可可以被形成的Fe(OH)3絮体吸附去除。
根据以上结果可知,原水中原有的铁浓度可满足去除磷的要求。在工程中为避免出现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使铁、磷反应浓度尽量达到反应平衡,实际采用:①在抽取含磷超标的13#、14#、18#、19#、20#地下水时(表2),同步抽取含铁超标的11#、 12#地下水(表3)。②含磷超标的13#、14#、18#、19#、20#这5个井只能同时抽取1个井。③含铁超标的11#、 12#这2个井只能同时抽取一个井。
表3 含铁最大2个降水井检测结果
3 运行结果
由图7、图8可知,在为期约一年的运行检测中,曝气池出水铁、总磷含量均有波动,出水铁浓度平均值为5.26mg/l,去除率达到84.3%;出水总磷浓度平均值为3.03mg/l,去除率达到81.0%;均满足污水管网系统允许浓度:总磷8mg/L,总铁10mg/L。根据水质检测报告,11#和12#的PH值在5.76~5.99之间,pH偏低,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采用熟石灰粉(氢氧化钙,含量≥90%, 200目)来调节pH值,每小时采用2kg石灰粉兑水加入集水坑进水一侧,用于调节pH值,有利于Fe(OH)3的沉淀。
图8 曝气池出水总磷含量检测结果
注:横轴为一年内每半月检测次数,竖轴为磷浓度(mg/L)
参考文献
【1】GB50013-2018,《室外给水设计标准》。
【2】川华检字2017第1977号,《监测报告》。
【3】戚盛豪、汪洪秀、王家华,第三册《城镇给水》,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4月。
【4】GB50014-2006,2016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5】GB50141-2008,《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7】GB/T 31962-2015,《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8】GB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