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有了较大的提高,不仅表现在对艺术品等方面,同时对环境也有了较高的要求。行走在道路上,人们能够看到的景物包含街道、建筑物以及自然山水等,上述环境内容构成了人们眼中的视觉形式,为了尽可能的提升人们的居住环境,就需要对城市支路进行符合美学原理的设计。根据笔者的经验可知,对城市支路进行美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环境内容根据其实际形势进行一定的分解,同时分析其视觉范围内的基本要素以及美学基本原则。本文主要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以及相关的理论分析对当前基于美学原理城市支路设计以及美化进行一定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后期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美学原理;城市支路设计;分析
1、城市道路街道景观美学要素分析
1.1视觉的基本要素
本文在对其视觉要素分析时主要从视觉形状方面进行分类,通俗的说也就是点线面三个方面。首先是点元素,在进行分析时,点元素并不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具有尺寸的点,而是在人们视觉范围内的一个空间单位的视觉单元,点元素需要具备一定的度量能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其理解为空间范围视觉聚焦区域,或者是某个城市景观中的一个较为直观的焦点区域。例如在进行视觉景观分析的过程中,交通十字路口等可以看做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视觉中心,或者在其沿着街道的某个地点的较为突出的设计也可以看成是视觉范围内的视觉点。其次就是线元素,数学方面对线有着其自身的解释,线就是由无数个连续点所构成的有限单元,例如一个运动的点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整个运动过程,或者在某一个维度里面具有无限宽度的形状。本文在进行视觉要素分析时其实际的点也包含路面交界处等。区分点与线可以从距离、长度以及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线是进行城市支路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部分,例如道路的线型能够较好的对行车车速进行控制,且不同的线型所带来的心理感受也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在进行城市支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意对线型等元素进行控制。第三个元素是面元素,从其定义进行分析可知,面元素是线元素的升级版,不但具备长度以及宽度的空间位置性质,同时其形态也是更加多种多样的,面元素在视觉要素中所占据的地位十分重要。例如在进行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如果采用纵向线性就会帮助将人的实现带到前方,而当种植在人行道旁边数目的高度等发生变化时也能较快的引起人们的关注,不但会显著降低运行速度,同时还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1.2美学的基本原则
首先美学体现在道路设计方面就是节奏与韵律。在进行城市支路设计的过程中,采用更加恰当的节奏以及韵律能够通过不同的设计元素使得人们在驾驶过程中有较好的视觉方向以及通行方向。其具体的变换方式包含连续式、渐变式以及起伏交错式。不同的元素有多重组合的方式,且正是由于组合方式的多样才会使得整个道路设计更加富有生机以及活力。其次是对称与均衡。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可知,在人们的视觉方面,其均衡性对人们的控制力有着极大的影响,较好的舒适均衡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在驾驶的过程中更加安信。其三就是主从与重点。在进行城市支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找到其设计的重点,并且尽可能的突出其重点。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有过多的重点,这是由于当对道路设计过多重点的时候就会使得其重要性显著下降。不同设计元素之间应该有着明显的主从分别,当其设计缺乏主从地位时,就很容易造成人们产生较为严重的杂乱感。第四就是其整体设计应该有较好的比例。需要注意的是,与传统比例不同,本文所提到的比例是一种更加偏向感性的且较为抽象的比例行使。例如在街道空间的设计过程中,环境垂直空间与水平空间之间的比例以及街道巷子与主街道之间的比例都是应该符合相关的尺度要求的。在对这些比例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可知,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如果简单的采用直线形式的道路的话,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一种呆板单调的感觉,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单一的线型会使得驾驶人员更容易疲倦。而当采取曲线形式的道路时,则能给人更加流畅的视觉效果,帮助形成更加优美的道路景观等,使得人们的驾驶体验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这样设计的缺点就是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原有的道路距离变长。第二章就是立体线性。目前来看,立体线性一般包含水平以及垂直线,在进行城市支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的对交通环境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进行一定的考虑,而在进行立体线性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对行道树等种类的选择进行一定的注意,使得更加靓丽的道路空间能够被创建出来。其次就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提到的交叉口并不单单指的是道路与道路之间的交叉口,还包含更加广泛的物质形态以及形状的道路空间。一般来说,交叉口的纵向空间与横向空间之间应该通过计算使得其能够达到一个更加平衡的效果,帮助驾驶人员能够更加轻松的辨别道路之间的距离,使得其驾驶思路更加清晰。
2、以景观功能为主的支路空间设计
我国地大物博,每个城市由于其文化等存在的微小差异都会造成每个城市之间的特点不一样,而需要注意的是,对城市支路的设计都是需要以保护当地自然环境为主要考虑目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进行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善于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等资源为后期的支路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使得城市的自然环境能够得到较好的保护,并且满足道路使用人员的各种需求,提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从道路空间景观组织等方面对城市支路进行研究。首先是对横向景观进行设计,以道路物质元素为考虑,在保证人行道宽度等的条件下,还应该尽可能的构建更加多样的公共服务设施,避免采用铁栅栏等进行硬隔离,这也是考虑到分隔带本身就占据较大的空间的原因,且后期对其进行维护也十分的复杂。其次在考虑道路景观的过程中还应该照顾到行人的心理规律以及感受。例如在部分地带较为狭窄的部分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铺装材料,使得美观以及路权分配都更加清晰简单的实现。通过抬高交叉口路面、抬高人行道等稳静化措施提醒机动车降低车速;通过减小路缘石转弯半径、设置路中绿化景观转盘缩短过街时间解决车行道过宽问题;另外,可以在交叉口设置花坛种植花草低矮绿植,不仅达到了设置交叉口的目的,还美化了道路空间。
其次是纵向空间景观设计,在对纵向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例如采取底截面范围就是由道路红线以及建筑红线所共同决定的,由于人的视野是不规则的圆锥形,且其实际的视觉规律要求在进行道路铺设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避免采用单色调的装饰材料,而是选择更加多样化的符合视觉特点的铺装材料,也可以考虑将不同的尺寸图案进行有机的拼接,形成更加舒适的装饰内容。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道路空间中,人的视线范围能看到的环境内容大致有:街道、建筑物、自然山体和水体、绿植花草等,它们赋予人们多种景观的视觉形式,对上述景观进行美学设计时,需要将这些景观以视觉要素的形式进行分解,分析视觉的基本要素和美学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2-35.’
[2]潘国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路基加宽方式及其特点综述[J].公路工程,2007,23(s):120-124.
[3]王波,张朋声.高速公路路基病害成因及在改扩建工程中保证加宽质量的措施研究—以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例[J].交通标准化,2006,18(Z1):109-113
[4]郭佳.基于梵高美学原理的城市道路铺装设计[J].美与时代:城市版(6):69-70.
[5]岳宪松.浅析城市美学与城市园林景观美学设计[J].农技服务(4):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