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实践的几点研究胡龙淼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月7期   作者:胡龙淼
[导读] 本文主要针对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展开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展开研究,先阐述了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的特点,然后在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中,主要论述了遥信辨识和简单状态估计、大面积停电的辅助决策、配电网动态感知和预警等,最后总结了几点实践要点,如提高自动化覆盖率、加强硬件支持系统的构建、做好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等,旨在将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效能充分展示出来。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实践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社会大众明确提出了对自动化系统应用要求,在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明显提升了自动化系统水平,对配电自动化系统整体功能进行分析,可以全方位、多角度领域地监控配电设备的运行情况,而且集中整合生产的控制区域和管理信息区域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出自动化系统功能。在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发展过程中,电网企业要加强自动化系统体系建设,并对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情况予以实时性监测,防止不良问题的出现,将自动化技术发展水平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一、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的特点分析
        第一,监控自动化运行。在智能配电自动化应用过程中,应加强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实时性监控网络运行状况,并做好信息集成工作。首先,借助监控设备,可以实时监督和控制智能电网的运行状态,在配电网运行异常现象显著的情况下,可以及时予以发现和治理。其次,在智能配电网中,可以实时传输运行信息,其中信息通讯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配电网运行异常明显,可以确保运行信息的顺利获取,将故障定位予以明确化,确保配电网维护和修复工作水平的稳步提升。智能配电网自动化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
       
              图 1   智能配电网自动化运行流程图
        第二,配电网的自动免疫功能显著。在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过程中,使自动免疫功能在配电网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配电网运行方面,一旦系统零件故障问题出现后,借助配电网的免疫系统,可以迅速隔离损坏的零件【1】,并防止对配电网其他系统的运行造成影响。由于及时隔离好损坏的零件,所以可以防止对配电网整体运行造成影响。基于此,可以免除受配电网正常供电的影响,迅速修复好零件,将电网修复效率提升上来,使配电网运行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的具体应用
        (一)遥信辨识和简单状态估计
        其中,要综合化分析关键性,如终端采集数据和拓扑连接关系等,借助配电自动化,可以为简单状态估计和遥信辨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其应用功能方面,主要体现在综合评估、网损分析以及母线越线分析等。
        (二)大面积停电的辅助决策
        加强配电自动化运行方式的应用,即使出现大面积停电现象,可以迅速恢复供电,防止在停电的情况下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主站系统分析能力进行分析,综合化分析和考量设备的动作数和负荷数等【2】,一体化协调批量动作次序和操作票之间的关系,适度提升停电发生操作效率。
        (三)配电网动态感知和预警
        配电网中存在着较多的告警信息,一定程度上导致电网很难准确定位关键源信息,再加上受到电网规模较大的影响,无法顺利实施主动分析报警系统。因此,应注重配电网的预警功能的动态感知功能的发挥,深入分析未来态的定量数据信息,再考虑历史和当前预测结果,进一步挖掘告警信息,并基于相关性分析将关键源和信息点挖掘出来,一旦发现存在故障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发出报警功能。在综合性分析后,预警主要借助主动推送方式来进行。


        (四)配电网智能操作票
        该系统具有较高的一体化特点,可以将现场防误、PMS等数据涵盖在内,使现场防误校验得以保证,并将在线异动开票等功能发挥出来。在模版手动开票的帮助下,体现出实时性的运作状态,确保操作票态功能的充分发挥。
        (五)无线公网的加密处理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施过程中,通信系统建设的难度性较高,如具有庞大的工作量,无线公网通信,并未在三遥终端的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无线公网通信,在一、二遥终端中得到了大量应用,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建设方案,终端可以借助公网安全,与主站系统顺利相接入,通过对运营基础网络的应用,推动配电自动化通信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对无线公网通信进行应用时,应提高对安全加密的高度重视,并且无线公网区域,应与系统生产控制区域保持适当的距离。
        三、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实践要点
        (一)提高自动化覆盖率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施过程中,处于局部范围内,其效果的发挥并不是特别全面,这时要不断提高自动化覆盖率,将系统规模效益充分发挥出来。但是通常来说,通信基础的薄弱化显著,再加上受到多个设备的影响【3】,不利于稳步提高自动化覆盖率。因此,系统要基于实用性视角,合理部署终端设备,除了遥控功能,可以加大监测力度,准确判断故障区域。
        (二)加强硬件支持系统的构建
        通过数据收集,再加上详细分析数据,可以对用电需求量进行准确预测和估计,同时有效分析未来用电负荷分布情况。加强用电管理修复系统的构建,用电管理主要借助网络信息系统,以此来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在用电异常情况明显的情况下,可以将主动报警功能发挥出来,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切实对人民的生命安全予以维护,确保配电自动化工程水平的稳步提升,推动工程质量水平的稳步提升。
        (三)做好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
        在配电网自动化终端中,即插即用的实现,可以进一步优化自动化终端运行状况,将维护的工作量降至最低,确保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实用性的稳步增强。其中,要加强IED标准的应用,自动注册和接入设备,避免在配电终端维护中浪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此外,在运行维护管理过程中,要注重自动化,积极构建自动化主站和各个软件模块等,实时监控软件模块和自动化采集装置,将运维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提升上来。此外,还要注重严格监管自动化通信设备,综合化分析通信状况,实现配网自动化建设目标。
        (四)注重配电和用电线路材料检测
        在施工方面,应严格检测输配电和用电线路材料,在正式开工前,应对资质良好的生产厂家予以合理选择,确保购买材料质量。同时,在输配电安全运行之前,应做好检查和测试工作,促进线路的正常使用,以免出现跳闸。
        四、结束语
        总之,在智能配电自动化建设中,应将实用性优势发挥出来,不断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水平,并全面监测和分析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情况,确保供电质量的稳步提升,将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徐锋,陈坚,魏蔚,李晓东,徐彰.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1):99.
        [2]叶鹏鹏,范宏亮,谷雨.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实践的几点探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16):101.
        [3]陈晓沾,贾鹏,常宏,祝娟娟,宋军光.智能配电网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成效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7(12):184-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