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科尔沁区农田水工建设和后期运行管护方面实际存在问题,实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能够促进科尔沁区农业高效节水和用水效率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农户节水意识。加快农业水工程配套设施的完善和用水定额管理及总量控制的步伐,促进能达到节约地下水资源和高效节水、节水增量、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和水利设施有效管护。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浅埋滴灌;计量设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管理机制;
前言: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基本上依靠灌溉 [1-3]。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水资源用量的65%,其中农业灌溉用水占农业总用水量的90%。但是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低,即截止2016年全国平均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为0.54。农业灌溉水利用率在各个地区和区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更是远低于国际水平,如以色列等国家,现状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了0.7~0.8[4-6]。从而可知,农业灌溉节水空间比较大,节水灌溉发展潜力比较大。高效节水灌溉是现代农业的一场革命,节水灌溉实施完善是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基础条件[7-9]。党中央和相关职能部门多次出台关于推广节水灌溉新型技术和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相关政策和指南,倡导通过加强用水管理、强化限额管理、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党的“十九大”更是强调了节水和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以节水放为首要的思路,更为全面的阐述节水的重要性。
通辽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粮食主产区,同时又是全国110个缺水城市之一。科尔沁区是通辽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通辽市尽有的两个水资源开采量超采区之一。为了提高科尔沁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率,降低水资源超采量,促进高校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科尔沁区从2018年开始着手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并依托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及其配套设施完善工程,大力发展以浅埋式滴灌为主的节水灌溉技术,为科尔沁区水资源管理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通过科尔沁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及其配套设施完善和浅埋式滴灌技术的应用分析,探索科尔沁区农业灌溉技术推广和发展思路。
1. 科尔沁区地理位置
通辽市科尔沁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是通辽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科尔沁区交通便利,通辽火车站是全国40个枢纽站之一,与各旗县均通公路。地理位置东经121o43′03〞~123o00′06〞,北纬43o21′35〞~43o56′57〞。西与开鲁接壤,北部东部与科左中旗相连,南部与科左后旗毗邻,平均海拔180米,西部、北部、东部边缘地带是断续起伏的科尔沁沙地。境内有季节性过境河流三条,即西辽河、清河、红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
2. 科尔沁区水资源现状
根据《通辽市水资源公报科尔沁区水资源数据》,科尔沁区2018年供水总量4.7893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0.0587亿m3、地下水供水量4.7009亿m3、污水处理回用水量0.0298亿m3;科尔沁区2018年用水总量4.7893亿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3.2901亿m3占68.70%、林牧渔畜用水量0.5185亿m3占10.83%、工业用水量0.2801亿m3占5.85%、城镇公共用水量0.2032亿m3占4.24%、居民生活用水量0.4029亿m3占8.41%、生态环境用量0.0945亿m3占1.97%。
3.农业节水及水价改革的必要性
根据《通辽市水资源公报科尔沁区水资源数据》和《通辽市地下水超采区边界划定及治理规划》,科尔沁区目前是属于地下水资源超开采地区,其主要原因为农业灌溉技术及灌溉措施落后,农业水利工程设施老旧、使用寿命短,管理措施比较粗糙、灌溉水浪费率高。从而可知,科尔沁区推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及节水灌溉技术的必要性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3.1 水资源管理和压采治理的需求
(1)由于科尔沁区农业灌溉用水均以用地下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农业生产需求的加大,水资源使用量日益增长,地下水资源出现超额超量开采状态。因而恶化了水资源的均衡度,导致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等矛盾。从根本上破解地下水超采和水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的节约使用、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长期以来,科尔沁区灌溉用水方式比较粗放,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和用水浪费并存,生态脆弱和水资源开采过度并存,污染治理和超标排放并存。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之间的绝对平衡关系,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水资源管理红线的倒逼机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布局优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3)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涵和组成部分。当前科尔沁区部分区域水资源开发已接近或超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引发河道断流、井水位下降、农业灌溉井苦干、湿地萎缩、绿洲退化、地面沉降等生态问题。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环境用水,维护农业灌溉用水机井健康生命,为全区群众提供良好的水环境。
3. 2 工程运行管护及良性运行的需求
(1)科尔沁区目前水利工程确权机制尚未落实,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与水权尚未关联,业灌溉机井确权机制不完善,确权机制尚未建立或落实。因此全区水利工程运行维护工作滞后、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通过完善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机制,提高工程良性长效运行效率,为了实现全区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双控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和指标达标提供良好的机制保障。
(2)基层领导班子、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及其目的性了解深度不够,节水意识不够强,上级部门的节水工程建设和加快节水步骤的号令难以接受和结合生产实际。
需要加强培训力度和频次、发力开展宣传、示范和推广工作,提高全民老百姓节水及工程管护意识,为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及其长效运行奠定基础。
(3)目前水利工程终端管理机制尚未完善,工程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相对比较粗糙,大多情况下依靠人为目测终端设施的状态和运行情况。因此在管护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工程良好的发挥作用,从而降低水利工程运行效率。基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全区水利工程终端管理和维护机制,是提高水利工程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的重要措施。
3.2 节本增效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
(1)由于长期以来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的管护不到位,导致农业使用寿命短,却生产重建和改建成本高,很大程度的提高农民负担。因此基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总体要求和指导思想完善配套机制,能够提高工程运行效率和寿命,减少工程建设和管理成本,提高农民生产效益。
(2)遵照农业水价综合改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思路,结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施和技术措施,加强农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提高基本农田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最终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
4. 新型思路和建议
4.1 树立准确目标和总体要求,要牢牢把握和落实
(1)目的:提高群众节水意识,完善积水基础实施,加强节水服务团队,强化管理机制,建立节水奖励和惩罚双重标准,促进将被动节水变为主动节水发展速度,实现农业节水增效,解决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农业灌溉需水的矛盾;
(2)管护:完善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及运行管护机制,落实节水灌溉工程确权和水权,建立节水灌溉工程及终端设施长效运管机制,促进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
(3)要求:依托科尔沁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及相关项目,结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形成农户主动和习惯性地使用高效节水田间设施,让滴灌带使用成为习惯。
(4)方法:用水计量设施配套建设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基础,农业水价改革是农业节水的保障,这是各地水价改革工作共识。科尔沁区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田间地下水井安装智能计量和控制配套设施,搭建农业灌溉用水综合管理云平台。提高机井计量和控制配套设施建设水平,打造成为科区农业水权水价综合改革的计量化基础,高效节水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核心和地下水资源精细利用的信息化保障。
5. 总结
综上所述,科尔沁区通过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工作有效结合,因地制宜的开展工程建设、配套设施完善、提升改造、宣传培训和技术服务创新,提升农民的水资源商品化的节水意识;用规范定价、阶梯水价和节奖超罚的经济手段,鼓动群众,让农民从被动节水转变为主动节水。建设基层水利工作站,和农民用水者协会,保障高效节水浅埋滴灌的有效运行,让农民看到增产增收、省力省事、节水受益的好处,让高效节水浅埋滴灌从政府主导推广到农民自愿自发应用的转变,最终实现基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全区全面覆盖,能达到节约地下水资源和高效节水、节水增量、工程良性运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丁平.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管理体制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6:
[2] 郑怀文,俞国胜,刘 静.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现状[ J].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06, 34: 7- 10.
[3] 万斌,师延武,景天虎,等.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展望[J].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1(3):16-20,31.
[4] 谢子渊. 干旱区农业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J]. 中国农业信息,2016(10):145-146.
[5] 王文晶.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7(7):17-18.
[6] 蔡晓莉,韦顺凡. 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8):20-21.
[7] 逄焕成.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16(5):1-6.
[8] 陈玉春, 于华峰, 乔振基.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J]. 环境与发展, 2017(7).
[9] 王健宇. 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对策建议[J]. 水利发展研究, 2013, 013(010):1-3,65.
基金项目:科尔沁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技术服务项目(2018-12)
作者简介:李桂玲(1977-),女,汉族,内蒙古科尔沁区人,副高,主要从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阿布都卡依木·阿布力米提(1989-),男,维吾尔族,新疆叶城人,硕士,主要从事节水灌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