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时期,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质量,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必须加强医院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安全建设的要求,提高医院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水平,以此推动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本文分析了医院安全管理对患者安全的影响,并总结当前时代中医院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确保医院安全管理工作可以全面落实。
关键词:医院;安全管理;患者;安全影响;对策
前 言:
医院能够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保驾护航,确保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在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行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如果完全依赖市场调节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必须要积极加强医院安全管理工作,以此减少患者的安全问题。但就目前来看,由于医院整体管理较为复杂,导致管理问题与日俱增,现行的安全管理措施也无法得到落实。因此,在当前时期下,必须要重视医院的安全管理工作,为医院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使患者在医院就诊时更加安全。
一、患者安全的定义
患者安全是我国卫生体系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患者安全的定义较为广泛,通常是指在医院就诊过程中,避免出现任何安全意外。我国对于患者安全指的是诊疗过程中,避免发生医疗法律关系之外的任何安全问题,且不可以发生医务人员不良行为的损害患者的情况。现如今,我国对患者的安全问题愈发重视,因此应加强医院安全管理,以此保护患者的人身安全、生理安全、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及心理安全。
二、患者安全的重要性
患者安全是医院服务人民的基本,也是医院整体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医院就诊过程中,通过安全管理保证患者的安全是医疗机构的责任,也是医疗机构需要履行的义务[1]。患者安全是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医疗事业突破的奠基石,只有患者安全才能使医疗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现如今,医院已经开始通过安全管理保障患者的安全,通过管理规划落实逐步形成患者安全文化,进而使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可以安心、放心、舒心,且可以公国患者安全避免医闹实践的发生。
患者安全不仅可以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还可以有效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在当前的医院环境中,通过医院安全管理执行医疗行为,可以使患者感受到医院的付出,且可以有效提高医院的服务品质与医疗质量。患者安全关乎着我国的民生,且患者安全也是我国医疗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医院必须建立科学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以高管理质量建立医院的服务体系,以此规范医院的不良医疗行为,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医疗质量[2]。
三、医院安全管理现状
(一)医院安全管理存在不足
通过安全管理能够使各项医患制度规范化,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医院仍然将工作重心偏向于医务部门,造成了工作重心偏移,且专职安全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甚至部分医院并没有实际的专职安全管理部门存在,造成安全管理流于表面。同时,由于安全管理部门的权责不明,安全管理人员一人多职,缺少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置,因此导致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仅责任和义务无法明确执行,最终导致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只是表面功夫,没有深入的对患者安全进行管护[3]。同时,由于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许多管理人员在上岗之前主要从事医务工作,在转型后缺乏系统培训,在管理过程中无法提出针对性的整改建议和意见,导致管理职能无法有效落实。
(二)医院安全管理缺乏权责划分
医院的安全管理以维护患者安全为主要核心,以此为医院创造良好的医疗环。维护医院患者的个人权益是社会环境的缩影,而加强医院安全管理力度,从一定程度上讲可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医院安全管理方面,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的安管管理制度,以管理制度进行全责划分,对于各项责任进一步明确,并针对各类特殊情况建立应急预案,防止突发情况下无法发挥出安全管理的效益。
但是在目前的医院发展情况下仍旧存在职责不明的情况,安全管理缺少一定的职责划分,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且缺少应急预案,造成各项工作内容重叠,导致整体管理效率不断降低。
(三)强化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
随着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在出现医疗纠纷时,往往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从人民的角度分析,通过医院安全管理能够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确保患者的安全,而且还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对医院的不信任感,有效缓和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4]。从医疗机构以及医疗行业人员的角度分析,通过建立良好的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切实增强整个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障医疗从业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够确保医疗从业人员的自律性,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竞争,维护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医院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
在医院三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设置内部相关管理部门,以此满足患者安全的实际需求。医院安全管理机构会直接在医院开展管理工作,并且直接由相关负责人管理患者的安全,并由医院安全管理机构直接指派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患者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应成立专职安全职能部门,结合ISO9000标准,围绕三级安全管理进行重点整改,做到监督管理、协调服务,以此确保管理工作独立于医疗工作之外,提高患者安全管理力度。在新时期,必须要积极加强医院安全管理,以此提高患者安全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明确管理工作的权责划分
在过去开展医院三级安全管理工作时,由于权责划分不明确造医院安全管理工作流于表面,仅仅停留在贴标语、喊口号的阶段,导致医院安全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甚至引起患者的反感。在新时期,必须要积极对医院安全管理人员的权责进行合理定位,对患者的需求进行分析,将医院安全管理与权责的定位进行准确划分。在管理过程中应定期召开管理会议,由管理人员分析当前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通过讨论落实整改措施,使各类权责有效划分,且应该对患者安全进行统一管理,将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存档,方便日后对安全情况进行追查,以此提高管理力度。
(三)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
由于医院部分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高,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导致患者医院三级安全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因此,在新时期下,必须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只有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才能够坚决履行患者安全工作的义务。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保证管理人员工作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并定期进行满意度抽查,以此保障管理人员能够实现对患者安全进行深入的了解,主动维护患者的各类权益。
(四)加强管理工作的沟通和交流
在开展医院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发挥群众的力量,通过与患者进行深入的接触,设置患者投诉意见箱,接受患者上访以及患者热线,可以针对患者在实际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现象进行整合,以此赢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同时,需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及相关管理制度,如《特殊事故应急预案》、《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应急救援预案》等,以此进一步落实医院三级安全管理,加大管理部门与患者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确保医疗机构能够自觉履行患者安全管理的义务。
结束语:
患者安全是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医疗行业深化发展的重点内容,因此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患者安全高度重视,将安全管理理念落实各环节中。同时,相关管理人员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应提高自身的责任心,以此带动管理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婷,吕晶.医院患者安全管理体系构建[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06):261-263.
[2]朱丽娜.患者安全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2):172.
[3]范欣,刘志坚,孙蓉蓉,李颖悦,王静,韩光曙.患者安全文化对我国医院安全管理的启示[J].中国医院,2017,21(07):16-17.
[4]侯乐美.患者安全管理在乡镇医院护理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0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