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迄今为止,饮用水水源环境仍然受到大面积的污染,这与人们环保意识的缺失,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以至于很多人想要有更干净的饮用水的时候,发现污染已经相当严重,甚至威胁到自己以及的健康。虽然目前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并且针对水污染治理的相关政策法规也相继出台,但现阶段法律法规约束力不够,执行力不强。文章对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以寻求更好、更高效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引言
目前,饮用水的质量问题受到大家的关注,用水量大大增加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水源环境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造成水源环境污染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1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饮用水的安全性与水源环境质量密切相关,若饮用水质量不达标将严重危害饮用者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地区水源地都遭到了破坏,一些地区的饮用水水源环境在治理上存在漏洞,导致经过检测发现饮用水存在严重不达标的现象,说明水源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改善。同时,由于很多人缺乏环保意识,没有做好饮用水水源环境防护措施。尤其是一些工厂污水排放、生活垃圾随意乱扔、农业污染等,使饮用水水源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因此,为减少饮用水有害物质的含量,必须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才能保障人们饮水的安全。
2当前我国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水源地环境监测系统
对于我国经济落后的地区,当前尚未广泛普及环保知识和水源地环境监测知识。这些地区的人除了环保意识较弱,而且资金投入力度不足,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设备来构建完善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系统,也不能招聘专业的人才,以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检测。因此,这个地区很难实时检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显著减少水源地环境检测水平。然而对于有些地区拥有完善的水源地环境监测系统,没有对附近的环境进行认真的勘察,导致监测系统不能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进而造成制定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策略无法提高此地区的水质。并且很多地区的监测工作都只是形式主义,并没有开展实际的行动,不能保证附近用户的饮水安全。
2.2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
据悉,由于目前饮用水水源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管理机制也处于萌芽阶段,所以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相关部门主管真正意义上严格遵循我国现阶段制定的有关饮用水水源环境的保护制度去管理相关工业企业,限制污染物排放到水源地的先例少之又少。而且,部分相关单位没有树立饮用水水资源地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因而对部分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也没有制定出相关的惩罚机制,更不用说污染物达标排放等解决措施,从而使工业污染处于无人监管的放任阶段。我国是一个法治型社会,法律制度不完善,法律约束力不够,会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破坏一发不可收拾,造成更加不可收拾的后果。如果只是为了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重视饮用水水资源地环境保护,人们必然自食其果。因此,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刻不容缓。
2.3没有建立水源地环境监测系统
我国一些经济相对较落后的地区,没有很好的普及对水源地环境保护及检测知识,从而大大降低了水源地污染检测的质量。一些地区并没有建立水源地环境监测系统,从而难以发挥环境监测的效用,并且很多人缺乏环保意识,对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缺乏认识。也有部分地区没有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水源地环境监测系统,而很多都是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方式,对于饮用水水源环境的监测工作只是表面功夫,在保护措施上缺乏针对性。
3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措施
3.1加强环保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向公民普及环保知识,有组织地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如发放宣传册、垃圾袋,精心组织每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4月22日地球日等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广泛开展优秀环保人物、绿色家庭等宣传和评选,多利用网络电视等煤体上进行环保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环保、参与环保,人人都是环保志愿者的良好氛围。此外,为使环保意识深入到千家万户,相关部门应编写《公民环保教育知识手册》,对各类人群进行环保教育,把“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号,形成全社会重视环保、参与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3.2增强水源地环境检测能力
对于有些地区由于饮用水水源检测能力较差,需要制定有效的措施增强水源地环境监测能力。为了在第一时间找到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要制定相应的监督方法,保证在找到问题时可以及时采取解决方法。并且需要从国外引进最新的监测设备,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而且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形成一套完善的监测网络系统。
3.3提高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的监测能力
建立水源地监测系统,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的监测能力建设,提高水源地水质的标准和对有害物质及有毒污染物的监测分析能力。应建设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系统,增加地区集中式水源地水质的定期监测工作,相关人员利用科技手段建立水源地水质的自动监测环境系统及环境管理信息库。相关单位要加强对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把监测中遇到的问题与监测系统的理论相结合,提高监测能力。
3.4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污染源治理
要提高饮用水质量,就必须对饮用水污染源加强治理,尤其是对污水排污口的分布情况和数量应进行彻底清查,并对排出的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针对农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城镇生活污染源及大量违章建筑应与政府部门一同拟定治理方案。通常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磷、氮超标是引起饮水水源地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对畜禽养殖进行规模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农肥使用效率。此外,控制工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排放总量不增加,使饮用水水源环境得到合理保护。
结语
综上所述,水污染必然会导致水资源紧缺,不仅对民众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也会使社会问题更加突出。所以,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道路上,也要重视起人体健康,因而要树立起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仅如此,也要不断改进水资源地环境保护措施,与生态和平相处。总之,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需要法律、政府、环境保护相关单位以及民众的多方共同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尽快实现水质变好,生活变好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汪士林.宜春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评估与管理对策研究[J].江西化工,2014,04:74-76.
[2]谌伟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7:112-114.
[3]蒋沐岑.探讨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1):163.
[4]刘春颖,赵淑芳.试论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8):111.
[5]王世军.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措施分析[J].硅谷,2015,8(02):
209+217.
[6]刘春颖,赵淑芳.试论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