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中如何体现创新管理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陈琴
[导读] 摘要:本次研究以市政道路工程为主题,选取与其施工质量密切相关的施工管理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中如何体现创新管理的问题。
        杭州路顺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200
        摘要:本次研究以市政道路工程为主题,选取与其施工质量密切相关的施工管理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中如何体现创新管理的问题。具体论述中先对创新管理的价值进行一般性评述;然后结合当前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现状,对其中需要创新之处加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与当前情况相适应用创新管理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创新管理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要致富,先修路”口号,其目的旨在借助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过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有效实践,四十年来积累了诸多经验,也出现了很多教训。当前,中国的公共基础建设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而传统时期的管理方法对于管理效率的提升作用也在日益削弱。下面结合实际创新管理需求对主题展开讨论。
        1、现代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特征
        现代化的市政道路施工,与传统时期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而言,可以借助对其管理特征的分析进行区别。首先,传统时期的管理集中于局部,针对工程项目实施管理;但现代化的管理对象,已经涉及到了整体的城市规划设计总体,因此,它牵涉到市政道路工程的地上施工管理,地面施工管理,以及地下施工管理。其次,传统时期的管理以技术性控制为主;现代的管理除技术特性之外,增加了针对诸要素的全面管理;第三,传统时期的管理注重结果式评估;现代的管理却突出了过程化的管理评估,并增加了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的比较方法。因此,现代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主要体现了它在施工管理方面的全局性、全面性、全程性特征。
        2、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创新方案
        2.1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创新需求分析
        现代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特征发生了变化,因而,相应的市政道路施工管理需求也会随之改变。具体讲,就是由于现代市政道路工程,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地面道路工程之外,在现代,增加了地面之上的道路工程内容,比如,它包括了交通设施的配置、各类公共空间的标示牌设置,以及相应的路灯设置、绿化带设置、天桥设置,以及其它相关的资源设置。而在地下,则增加了地铁、地下通道、地下排水系统、地下线路网络管道等。因此,它已经由二维的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对象,转变成了三维的公共空间管理对象;尤其是当城市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这种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应的公共空间属性日益突出,而它正是社会化活动场所的载体。所以,是发展的进程决定了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创新,也是现代城市运作模式,要求公共服务管理提供品质与效率。
        2.2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创新策略分析
        根据现代化的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发展情况分析,市政道路施工管理要获得创新方案,首先就需要在管理方案的设计层面应用系统与控制理论,旨在实现程序化的管理流程设置;其次,需要在技术性的管理层面,结合技术本身固的性能指标,运用现代化管理中的“大数据”思维,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机制设置;第三,需要在制度规范条例与管理机制对应统一的基础上,突出创新的关键——即“管理到每一个施工环节所要实践的要素之中”。简单讲,要求做到三点,分别是制度标准化、机制指标化、应用具体化。这样,才能将现代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真正纳入到一个施工管理系统之中,从而使它的管理系统运行与施工管理实践对应起来,真正做到“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专业化管理,达到管理效率高而质量好的管理目标。


        3、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创新体现
        3.1在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创新体现
        现代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中,因工程项目牵涉的要素非常多元,因而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要求针对多元要素,进行分类处理,并借助现代化的创新管理手段,利用“要素结构组织”将它们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施工准备阶段,实施系统化管理。比如,在材料管理方面的创新管理,应该将材料进行全要素构成分析,按照材料的市场调研、材料的入选、材料的运输、材料的入库、材料的出库、材料的加工、材料的使用、材料的废料处理各个要素构成,将它们纳入到统一的材料管理项,实施系统化管理。这种方法的本质是“大体系+小体系”管理思维方式,其管理理念就是要求将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作为一个总项目,然后进行分项目的分类,并在总体上建立大的管理体系;在分项目中实施小的管理体系;从而使管理落到每一个需要管理的对象之中,满足当前管理中的全要素管理需求。
        3.2在施工阶段的管理创新体现
        施工阶段的管理创新,要求将施工中的重要要素进行抓取分析,比如,现代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最注重的是技术质量控制与生产效率控制,那么,就可以抓住技术与管理两个核心;然后,按照技术要素,进行各项具体指标的数据化分析,从而将每一项技术都具体化到每一个指标之上,使技术指导与技术施工应用都有指标可依。另一方面,技术施工属于一个生产过程,因而在这个生产过程中,既要保证技术质量控制效果,又要达到生产效率提升,就需要从生产的各个流程进行优化。比如,地下的施工管理与地面的施工管理,以及地面上的施工管理,就可以进行时间段与位置布局的差异化,而进行合理的施工任务分配,这样,既能够确保不同施工区间的生产任务得到优化配置,也可以在施工环节交叉对比的合理分布中,提升生产效率。从管理创新的效果保障方面要求三方面的支持,一是按照施工管理方案的设计,将施工流程设置纳入到管理制度规范的具体条例之中;二是把具体的技术指标纳入现场评估监督手册之中;三是灵活的按照施工情况进行施工方案优化。
        3.3在工程竣工阶段的管理创新体现
        常规的市政道路工程竣工阶段,会采用结果评估法,直接对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它的最大缺陷是发现质量问题,再去解决。但是市政道路工程影响因素太多,也会造成很多风险。所以,要达到创新管理,就需要将结果评估式的质量验收与过程式的质量验收相结合。比如,在施工准备阶段,就将所有的质量相关要素纳入到管理范畴之内;而在施工阶段,借助指标化的评估机制,获得现场的技术控制评估与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结果式的评估,可以划分成分项目的结果式质量评估,比如,在每一个施工环节,或者施工工种中,将结果式质量评估法拆分到每一个子部分。这样,在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管理系统中的过程式质量评估;也建立了一个分项目中的结果式质量评估,最终构建了一套与当前市政道路施工系统管理需求及管理方案设计,相一致的监督管理方案。它可以贯穿整个施工项目,并落实到每一个需要进行技术监督与质量评估的施工要素之中。
        4、结束语
        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因市政道路工程在总体的依城市规划的变动而持续发生着变化;尤其是施工管理中的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效率提升,已经成为了当前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中的两大主要控制因素与控制路径。因此,为了有效的借助创新管理措施帮助这两个控制要素全面发挥其功能,就有必要从整体上转入到全面的系统管理层面,并利用新的管理思维与管理方法,为后续的创新管理全面应用打下基础,同时积累可以进行管理方案优化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宋磊历.市政工程道路桥梁施工监理中的安全管理要点[J].价值工程,2020,39(4):30-31.
        [2]谢毅.市政道路节点绿景对道路交通功能改造提升的影响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9,44(5):217-221.
        [3]黎胜.市政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预应力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0(35):1350.
        [4]张锋,丁春辉,陈曦.市政道路雨水排水工程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2(2):2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