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工程与可持续性发展 潘柳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潘柳
[导读] 摘要:20世纪中期,环境工程被提出,其特点是防治局部污染和末端治理。
        广西华景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530000
        摘要:20世纪中期,环境工程被提出,其特点是防治局部污染和末端治理。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突出和影响范围的扩大,环境工程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它呈现出一体化、高分化、生态化的趋势,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和人类工业文明的绿色性。目前,环境工程作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和源泉,促进了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绿色文明的转变,推动了我国实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经过多年的努力,环境工程涉及到大量的土木、化工和农业工程领域。本文着重对建筑环境工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环境工程;可持续性;发展
        导言: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和意义,在这种背景下,环境工程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环境工程科学作为开展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保护的技术方向和重要手段,作用日益突出。通过相关设施建设,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高新技术,维护人们原有的和谐自然环境,推动工业文明向绿色文明转变,对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农业生态环境工程、水产养殖环境工程和建筑环境工程三个方面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1环境工程与可持续性发展概述
        20世纪50年代中期,环境工程学科首次出现。在成立之初,它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污染的结束和防止地方污染。随着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多样性,其影响范围日益扩大。受此推动,环境工程领域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新世纪初,整个科技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一体化,二是高度分化;此外,环境工程也呈现出显著的生态化方向,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绿色文明转变,也为未来绿色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环境工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内容也越来越完整和渗透。环境工程作为推动环保科技发展的动力源和核心,对绿色产业健康发展和绿色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对人类社会发展绿色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环境工程作为新世纪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分析环境工程和可持续发展的联系
        2.1水体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水是万物的生命之源。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是经济有效发展不可或缺的维护者,也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工程作为一个系统,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不同情况下水资源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也就是说,环境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对水生态的重视程度和施工人员对水生态的影响。因此,应逐渐认识到维护水生态健康是环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前形势下,工农业生产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大局意识,浪费和污染水资源层出不穷,使国内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2.2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环境质量对农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农业发展的动力。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作为指导,一些农民和组织不断扩大耕地空间,不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严重威胁了土壤质量和安全,并进一步导致现状恶化。在因果关系明显的领域,农业要谋求高质量发展,避免恶性循环。
        2.3建筑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经济效益的提高。但问题是,建筑业不仅给城市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严重威胁到周边生态系统。具体来说,由于缺乏城市防护带,噪声污染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一些施工单位盲目扩建场地,占用大量绿地,造成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加剧了空气污染。为此,有关责任主体要特别关注这一问题,对施工单位提出明确的施工要求,提供综合防治手段,便于环保部门准确了解情况,及时调整环保思路,改进环保措施。
        3立足可持续发展提升环境工程建设的策略
        3.1科学解决水污染,提升水体生态的建设
        在不同的地区,水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给生态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下,要科学解决水污染问题,加强水生态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首先,要思考各种污染现象,找出污染源。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更加科学地利用水资源。其次,政府要加强环境保护,组织养殖户进行科学养殖,积极建立水生态发展工程。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地利用水资源,提高生态建设的科学性,减少存在的水污染问题。
        3.2坚持农业环境工程的科学发展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考虑农业环境的发展,注重环境工程的科学性。

本文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逐步增强环境保护的综合实力,使各种生态工程应用于农业发展。首先,各级要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科学处理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使各级管理者重视农业资源保护。通过对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在保证农业科学发展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资源。其次,要完善相关政策,严格执行这些发展政策,使环境保护得到充分落实。最后,要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推广不同类型的种植模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先进技术,制定最优发展方案。
        3.3从多个角度强化建筑环境的建设
        因为在建筑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扬尘、噪声、水土污染等问题,加剧环境污染程度,因此有必要从多个角度加强建筑环境建设。开展这项工作,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科学对待能源消耗。具体工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注重建筑环境的节能功能。很多地区通过空调调节温度,但整体利用效率相对较小,不能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同时,空调的使用也会带来噪声和热污染,增加能耗。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有必要从节能的角度思考空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另一方面,它是对生活垃圾的科学处理。如果不能科学地处理垃圾,就容易增加环境污染问题,也就不能合理地建设生态系统。因此,有必要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然后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不同的垃圾,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3.4水体生态环境工程建设
        目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对生态环境工程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开展水生态环境工程建设迫在眉睫。通过水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有效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水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方面要寻找污染源,积极寻求净化方法,通过合理的净化,保证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另一方面,要加强保护,科学养殖,建设水生态环境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3.5建筑环境空调节能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变暖的影响,建筑环境空调工程的安装覆盖率已达到40%-70%,而城市用电高峰的空调工程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1/3以上。为节约能源,建议部分地区采用水冷分体空调,因为水冷空调比风冷空调能耗低15-20%,而且不会给室外环境带来热污染和噪声污染。另外,由于制冷剂量的偏差,风冷分体机的冷却效率可降低10-20%,增加了能耗。
        3.6提高建筑人员的水平
        施工人员决定整个工程的施工情况,通过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减少人为的环境污染。加强施工企业施工环境的管理和保护,科学应用施工技术,实现施工的统筹安排,不断完善施工程序,减少污染。建立建筑行业评级制度,建立保护建筑环境的奖惩措施。
        4环境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4.1环境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环境工程致力于新技术的开发、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它不仅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而且兼顾人的生存与社会的和谐。生态系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统一起来,任何一方都不能孤立地看待。环境工程确保人类生命活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为发展提供底线。
        4.2环境工程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环境工程技术可以防止环境污染,防止生产环节的不合理运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它还可以对现有建设项目进行合理规划,防止今后的返工、改建,避免对环境的二次破坏,利用科技手段减缓环境恶化程度,把当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发展放在一起考虑。
        结束语
        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环境工程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是一个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家。减少资源消耗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控制施工环境污染是施工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建筑环境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青,苏振民,金少军.建筑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研究---再论建筑工程整体化[J].建筑经济,2014,06:9~13.
        [2]简亚谷.建筑工程环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初探[J].企业导报,2012,11:266~267.
        [3]余建来,陈亚男.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0:41~42.
        [4]李盛斌.建筑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整合[J].才智,2013,10:262.
        [5]范晓丽.建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2008,10: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