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病房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8期   作者:王莉莉
[导读]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儿科病房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儿科病房的应用。方法: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随机抽取新生儿110名。分为对照组跟观察组,每组55例。观察组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结果:在通过对比之下,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观察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比其他管理模式更有效,医院在开展新生儿护理时需要加强风险护理的应用。
        关键词:护理管理;新生儿;应用
        引言
新生儿科室属于医院的许多科室中的重点科室,病房环境也比较复杂,由于新生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很容易在患者环境中引起感染等不良风险。因此,新生儿护理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风险护理管理是新生儿病房避免潜在危险因素的有效管理方法。
        一、基本资料
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随机抽取110例新生儿,分为对照组跟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男新生儿为25人,女新生儿为30人,胎龄为36到40周,观察组中,男新生儿23人,女新生儿32人,胎龄为36到40周。两组新生儿的年龄、性别没有太大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2.1观察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监测新生儿各项临床身体指标。
2.2对照组新生儿采用风险护理管理
特别成立风险护理小组
组队成员为护士长和专业护理人员,明确风险护理的作用,在选择时,应注意对其护理工作经验的评价,通常需要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定期组织护理风险分析座谈会,对如何处理不良问题,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护理工作的认识。
分析护理过程存在的风险
新生儿监护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需要针对病房风险和临床风险进行分析和监测。例如,分析新生儿感染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护理和预防方案,为新生儿创造健康的护理环境。同时,要加强培训护士的风险护理专业,定期开展风险护理技能和专业素质的考核和培训,让护士的专业水平有一个全面的提高。组织护士参加病房查房培训,对病房环境有新的了解,并在培训过程中,能拥有良好的风险护理意识。
        三、结果
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制定一份满意调查度问卷,让其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分,总分数是100分。根据两组问卷来看,对照组的满意度为96%,观察组的满意度为80%,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
        四、讨论
4.1新生儿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
在照顾新生儿的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责任心和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理精神,服务意识不高,对家庭题出的相关问题解释不清,没有严格的检查制度、操作程序和交接制度,医疗器械在使用前未采取检查措施,在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的,发生疏忽或用药不当错误等情况。尤其是在夜班没有监护的情况下,护士将操作程序减少,造成护理记录不准确,有护理风险。


4.2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缺乏知识经验
由于新生儿护理人员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床位护理比例的要求,尤其是工作忙的时候,孩子们的家人往往要等很长时间。同时,部分护士对新药的作用和药物匹配认识不足,穿刺技术不熟,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护理工作量大,导致一些护理过程不合理,因此容易造成护理技术风险或者医患纠纷。
4.3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加强护士风险意识教育,做好风险评估
要遵守护理操作流程、执业范围,严格定制规章制度,现有的护理服务观念转变,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风险意识教育计划,有计划的减少护理风险。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儿童家庭成员有权知道护理业务的内容和事项存在风险,护理人员应严格做好疾病发展的风险评估跟可预见性,认真履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告知义务。低风险评估的新生儿,应优先进行监测。在识别护理工作高风险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制定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
4.4加强护理质量监控,明确风险管理职责
加强提高护士思想素质、医德医风建设,确保履行护士职责。根据新生儿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成立新生儿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检查制度、换届宣传教育制度和具体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使每一次护理都有自己的规则,明确护理质量管理职责。不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定期讨论护理安全管理,发现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改进方法。注意新生儿体温、排便次数、吸吮情况的检查和记录,不断提高新生儿的护理质量。接收、送出新生儿洗浴或护理手术时,要逐一拆洗,不得同时脱下一件以上新生儿衣服。洗完后,应及时检查其识别带正确与否,确认好后及时包裹。注意洗澡时工作人员不准随意外出,并且要随时调整水温,非工作人员不准进入,以免发生护理风险。
4.5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在护理工作中,人性化的服务是特别强调的一点,要不断转变护理服务理念,护理服务的风险防范和护士培训方案,让他们了解风险管理的功能和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和病人的权利。不仅有利于护理整体服务的提高,也对降低医疗风险管理起着重要作用。依照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并形成卷宗,发给每位护理人员,确保掌握,以便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夜间、交接班等环节的工作,减少病人的等待时间,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提高查房次数,减少不必要的护理风险。
        五、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方法,是指在临床和病房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以保证患者有一个健康的医疗环境。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和机体功能还不够成熟,对此,加强风险管理十分重要。通过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随机抽取110例新生儿,分为对照组跟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的满意度为96%,观察组的满意度为80%,从两组的护理管理过程的满意度来看,风险护理管理的效果很明显。因此,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医学上应重点推广和应用这一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娟萍.新生儿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探讨[J].智慧健康,2017(15).
【2】杨瑞坤,洪小娟,陈学英.安全指引在新生儿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探讨[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10.
【3】浦丹.产科新生儿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J].医药卫生(文摘版):00108-00108.
【4】张莉.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282-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