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城市规模逐渐扩大,所使用的地下管线种类与数量也大大增加。实时完整的档案信息,是维修养护地下管线以确保安全运行的主要参考凭证,也为城市地下空间全新规划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而现实中因档案不完整、信息失真等不足,造成施工中频繁损坏如自来水、燃气、暖气等地下管线,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活的安全有序。
关键词:市政工程;地下管线施工;施工效果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地下管线敷设工作中。众所周知,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需要铺设大量的管线,以此满足民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为了实现对城市管线的信息化管理,便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
同时设立相应的部门,以便于对地下管线进行实时查询与测绘。不过,就目前来看,我国在地下管线建设中,虽然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不过在地下管线的管理、质量控制以及管线测量等方面却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产生,会对我国地下管线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需要通过相应的地下管线测量方法,并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此提高地下管线测量精确性,使地下管线的建设质量得到可靠保障。
1、国内市政工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现状研究
现如今,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促使国内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也趋于多元化发展,在市场消费需求的影响之下,为进一步有效地增强我国市政工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运用质量和效率,需在原有的施工技术建设体系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创新和优化,从多个方面来提升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功能性。目前来说,国内市政工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2大类。(1)浅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在对市政工程地下管线进行埋设时,该项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能确保管线埋设实际质量和安全性。(2)深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事实上,市政工程所涉及的管线数较多且布局复杂,为保证管线施工质量和效率,确保管线实际埋设深度与城市建筑地基深度保持在相同水平线上,需要合理地运用管线施工技术。此外,运用该项施工技术能对市政管线进行加固处理,提高施工工程地下管线施工质量。
2、地下管线的合理管理
2.1地下管线测量的工作内容
在开展地下管线测量时,需要以现有管线资料为基础,详细调查、测量和记录管线点中所露出的附属设施和地下管线。确定测量管线的种类、材质、管径以及埋深等,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探测方法,明确需要使用的主要测量仪器。在探明地下管线时,需要按照以下原则来着手,即先从已知的管线入手,然后再分析未知的管线,先从简单的分布入手,然后再分析复杂的分布。选择的测量方法需要具备经济性、便捷性,有效性和快速性。当探测区域的地形比较复杂时,应采用综合探测法。在城市中,其地下管线有着诸多种类,而且这些管线有着不同的地理物理特征,因此在选择探测方法时也要进行综合的考虑,要想使地下管线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严格遵守对应的质量控制流程。现阶段我国在地下管线探测时采用的探测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通过管线探测仪来进行探测,另一种是通过探地雷达仪进行探测,其中管线探测仪方法,能够对埋深在4米以下的管线进行有效探测,例如水力电缆、煤气管道、工业管道等。
2.2深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
在地下管线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管线的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多,经常会涉及到管线的深埋,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深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这项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地下管线施工的效果,给城市稳定运行带来保证。在施工的时候,如果地下管线的直径比较大,就需要对管线的埋设深度进行严格控制,管线的深度必须要与地基的深度相同,这两者不能存在差异,同时,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管线的保护。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设置注浆孔洞,注浆孔洞的位置要处于管线的侧方位,通常情况下,孔洞需要安设两排,而且孔洞要与地线管线之间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这样可以防止注浆过程中影响到管线的性能。
在注浆的时候,注浆的顺序非常重要,需要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来完成相应操作,这样可以使浆液的流动方向与地下管线的方向相一致,有助于管道牢固性的提升。另外,要对周边的土壤进行加固处理,避免出现坍塌等情况,可以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来达到加固土壤的目的,如果当地的地质环境非常差,土质非常的疏松,可以适当的扩大土壤加固的范围;深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的使用过程中,浆液的品质必须要得到保证,要严格的按照一比一的水灰比来进行配比。
3、保护地下管线的措施
3.1树立地下管线档案管理
必须在管线档案管理中树立公共安全理念,利用好这些信息及时解决问题并有效规避公共安全风险。一是要把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纳入社会公共安全管理范畴,梳理管线档案在形成、管理、利用中的风险,及时制订解决方案,并采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线档案管理水平。二是要加强管线档案管理人员教育培训,提升公共安全意识和服务能力,同时向社会普及管线档案管理对公共安全的重大意义及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各参与主体的公共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档案利用意识。三是各相关单位要依法规范管理产生的管线档案,及时按要求向城建档案馆移交。
3.2合理规避法
在改造工程确定时,建设单位要统筹考虑,以不影响现有地下管线为基础,合理确定施工地点、降低工程造价,特别对于年代久远的地下管线地域避免施
工,或待走线及相关勘测数据准确完整后再行施工。
3.3吊车提升法
对于必须在地下管线所在位置进行施工的,对基坑或基槽开挖后裸露的管线可采用吊车吊索三点支撑合理提升,并设置经纬仪器观测点以随时控制调整移动和提升方向,待施工项目完成后进行统一填埋。
3.4保护市政工程地下管线的注意事项
首先,应进一步加强科学规划以及对地下管线的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地下管线有关的工程档案管理机制,将隐蔽管线竣工现场以照片、验收鉴证单的形式进
行制度规范,纳入工程分部分项验收支付和总验合格与否的关键节点,并写入合同条款要求之中,对于不能提供或不真实提供的不予验收,以此要求施工和监
理单位严格执行建设规范标准。其次,采用科学手段补缺补漏,完善老旧资料。对地下管线走向埋设不明确无档可查的情况可以采用相关探测技术,进行现场标设,绘制图纸。如运用电磁感应原理对金属类管道或电缆进行探查,此方法运用较多;或运用光谱电磁波反射与折射原理。最后,合理选择改造工程地下施工时的施工工艺。地下开挖施工涉及地下管线时,务必采用分段施工、分段开挖的方法,让管线只有少许暴露;打桩作业时,可以合理安排好施工的次序,科学考虑打桩压力频率,减小对地下管线的挤压,也可以通过周边排水方式进行控制。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交通工程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与市政综合管线建设之间存在的矛盾也日益显现。因此,在市政综合管线规划工作中,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并且结合人文因素以及地理因素,使市政综合管线与城市地下交通建设能够相互配合,发挥出更好的效益,促进城市地下交通工程建设的健康、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元生.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23):278–280.
[2]黄绍宗,王威,丁嘉树.浅谈BIM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7):102–104.
[3]洪长英.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19(6):72.
[4]陈睿.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0):261.
[5]郭孝武.新形式下如何加强市政工程管线的综合规划与管理[J].农家参谋,2018(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