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口语训练中学生倾听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康娜
[导读] 倾听,是人与人进行口语交际、沟通交流的必备能力;倾听思维能力是指个人获取信息后进行思维思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一种重要提升能力。

湖南省新化县上梅街道北塔学校  康娜

        倾听,是人与人进行口语交际、沟通交流的必备能力;倾听思维能力是指个人获取信息后进行思维思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一种重要提升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会倾听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口语训练中学生倾听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一、培养倾听思维能力的目的
      现在的学生以二孩子女居多,由于子女不多,家人过于娇宠,“只张口,不长耳”,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做,因此往往缺乏倾听的意识和习惯。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通过讲故事,促进他们对倾听重要性的认识。比如《晏子使楚》一文中,晏子认真倾听,捕捉到楚王语言上的漏洞,做出机智缜密的回答,最后让傲慢的楚王不敢不尊重他,从而为齐国赢得了尊严。特别是在小学语文口语训练中,更应该紧紧抓住最能触动学生的身边事例来激励学生,培养他们认真倾听的习惯,促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共鸣,获取正确的信息。学会倾听,领会说者的意图,既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能学习别人的优点,提高自身的素养,更好地与人合作,共同进步。
        二、培养倾听思维能力的理论依据
        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将来负责,同时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展语文口语训练教学,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阐述:“(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培养语感,培养口语能力,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倾听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我们能够看出学生学段的目标:能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在小学语文口语训练中培养倾听思维能力的策略与实践
        师生之间除构成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还会构成交际关系。“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要达到此目标,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倾听”。
        (一)倾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盲点
        倾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倾听,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可见,倾听其实是人们进行认知、理解的一种复杂活动。而我们一般只是将它理解为认真地听。当然对于小学生我们不可能要求他们具有那么高的水平,但却要求达到能够认真地聆听这样简单的要求。因为听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一把金钥匙。科学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知识,一般“听”占45%,“说”占30%,“读”和“写”却只占16%和9%;单独“读”获取信息的存储率只有35%,而视听结合,信息的存储率则可达65%。听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一目了然了。1.创设生活化情境。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舞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才会让学生乐于倾听,乐于参与到口语交际的课堂中来。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在口语交际的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这将会拉近课堂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调动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而这将促使他们在课堂上高度集中,倾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我们只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会使学生乐于倾听,从而融入课堂。
        2.突破单一的说,加强交际性的双向互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并不是简单的听话、说话,它是听与说双方的一种交际性的互动过程。


在口语交际的课堂上,我们要把发言的主动权和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自由发挥,从而克服过去教学中将“听”和“说”机械割裂的毛病,扭转“听说”、“说话”以前那种单向独白式的训练,充分调动“听”、“说”双方的积极性,形成交际双方的有效互动。在这样的口语交际活动中,所有参与交际的学生,都负担着一定的“角色”。然而“角色”之间的定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听”的学生也有可能在下一次练习中成为“说”的人。这就改变了教学中学生训练机会不均衡的现象,通过全班交流,生生互动,“听”、“说”双向互动,从而促使学生去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提高口语交际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3.对口语交际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特别是针对口语交际,既要涉及“说”的一方,也要关注“听”的一方.老师关注“听”、“说”双方,将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导向——交际是“听”与“说”两个人的活动,倾听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口语交际课中应多一点学生互评,这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定的目的性,使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到发言学生或者老师的身上,引导他们去倾听。
        (二)教师要教会学生敢于“表达”,要训练学生如何把要讲的话表达清楚,明白。
        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生存能力、做人能力的有效方法。我认为在低年级口语交际训练中,一定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说、会说,敢说,在一次次的互动交流中,使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1.可以利用多媒体提供情境
        媒体教学的信息有文、图、形、声等多种形式,使用起来方便,既可以用手演示,又可以进行交互。教师运用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引导学生入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情感,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更好地达到教育与教学的目标。比如我们设计了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场景:打兵乓球、包饺子、出黑板报、翻绳等。
        2.指导方法,让学生善于表达
        怎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 学生想说,有时不知如何去说,也不知道从哪开始说,说的话就东一句,西一句,看到啥说啥,想到哪说哪。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指导方法,送给学生的一把钥匙,规范学生口语,展开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3.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当众出丑,害怕一旦说错就被同学嘲笑、抬不起头来……为不少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障碍。为此,保护学生口语交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至关重要。
        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同样,对于老师来说,缺少的只是发现孩子可爱的心灵。赏识孩子首先要信任孩子,尊重学生,要给他们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当然慢慢地教师可以对孩子提要求,此时要讲求方式方法。语气要委婉,注意不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教师还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一个听众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理距离的开放式交流。
        总之,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力和敢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得到口语交际的锻炼,使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