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典型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探析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吕丹
[导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地下水是一个非常可靠和强大的淡水资源,它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在维护饮用水和确保人们的生活。饮用水安全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社会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环境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当前水污染问题,有机污染的矛盾非常突出,水体中有机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城市典型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探析
         引言
         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必须更加重视地下水的环境治理。为确保地下水环境处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有必要开展有效的地下水环境监测,为地下水环境处理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当前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的进程中,需要准确认识和把握存在的问题,分析未来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对促进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的广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地下水开发的基本情况以及现状
         1.1我国地下水开发的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地下水的开采变得越来越频繁。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下水会出现各种问题。首先,地下水位呈漏斗状下降,使得地下水区域结构不平衡。同时,随着开采强度的增加,这种现象发生的频率也在增加。人们不断地抽取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从而导致土壤孔隙。由于土质在一定程度上疏松,地表似乎会塌陷,对环境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另外,随着地下水开发程度的增加,地下水中淡水含量会减少,导致海水流入淡水层。这种现象的出现会破坏地下水水环境,甚至导致环境的失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加强地下水环境的评价。
         1.2 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根据某年全年水质监测数据,选取pH值、总硬度、总可溶性固形物、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铁、锰、铜、锌、硒、总汞、总砷、六价铬、总铅、镉、阴离子洗涤剂、总大肠菌数等25项指标。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标准,采用单指标法对四个地下水来源和保护区的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选择最差水质类别作为评价结果。
         1.2.1水源地pH值
         水源地pH值在7.5~8.1之间,总硬度是140~360mg/L,总溶解固体物180~420mg/L,HCO3-Ca地下水化学类型,水质好。细菌总数小于15个/mg,大肠菌群总数小于15个/mg,不存在过量的污染物,现状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
         1.2.2保护区
         第一和第二级别水源保护区地下水的环境质量是好的,并没有发现污染物超过标准。保护区深层承压水水质良好,未发现超标污染物。但某地的氨氮、硝酸盐超标。主要原因是原化肥厂和陶瓷厂的废水、废渣和废渣。垃圾收集站与雨水、渗漏一起进入地面,对浅层地下水造成污染。
         2 城市典型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优化
         2.1 强化预防与监测预警工作
         在加强防治措施方面,有关部门需要制定和完善地下水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的政策法规,建立科学的地下水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督机制。

对与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安全无关的项目、建筑物、垃圾处理厂等污染源,应当及时清理,制定环境应急预案。此外,为了开展监测和预警,有必要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测机制,定期监测厂区周围的地下水环境。在实际的监测工作中,如果发现地下水环境受到污染,就有必要制定适当的措施来解决污染问题。要及时了解污染的来源和途径,通过截留和抽吸及时排放污染的地下水,修复污染的地下水,避免其不断膨胀。为避免污染物进入地下含水层,采用防污染屏障方法,防止污染物进入地下层。
         2.2 网络化监测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应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当前地下水环境监测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监测网络。在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搞好全区监测。建立地下水监测网,必须保证地下水监测点能够准确监测整个区域的地下水情况,保证地下水监测点的覆盖范围和准确性。特别重视该区域山区的地下水监测。其次,它涵盖了所有类型。在地下水监测过程中,要注重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的三维分层监测,确保各类水源监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三是实现了整个元件的监控。除了对该区域的地下水进行分层监测外,重点还在于监测主要的地下水来源,特别是主要的水源和主要的污染源,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第四,实现全参数覆盖监测。除了监测地下水源的常规指标外,还必须注意监测地下水源中的有机化合物、新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
         2.3 规范化监测发展
         目前,我国水污染防治没有全面、可靠的法律保障,也没有相应的调查评价法律保障,导致缺乏有效、可靠的法律支持。地下水环境监测。然而,现行的地下水污染法律和当前的时代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的标准要求也严重不足。今后在地下水环境监测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标准化和标准化监测的发展,这将严重影响地下水环境监测的标准化和标准化。在制定地下水环境治理法律法规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影响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各种因素,又要考虑当今社会的现实。在经济发展中,为了为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准确可靠的系统支撑,有必要以法律的形式对地下水环境监测进行规范。
         2.4 对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
         地下水环境评价过程中,水质评价是重要内容之一。具体来说,水质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①调查评估人员应了解周边各地区水文地质特征,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这是评估分析的基础。②地下水水质污染评价分析。在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不同程度地破坏地下水的质量。对地下水污染的危害程度进行调查是必要的。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水质调查,并已发布相关文件规范调查过程。因此,在评价和调查的过程中,调查者需要根据这些文件准确地调查区域内的水质损害,然后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采取合理的方法来反映水质的质量状况。
         3 结语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有效监测地下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地下水环境质量不仅影响着人民生活质量,而且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也有很大的影响。开发水质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和生活的长远发展。当前地下水环境处理过程中,有必要对地下水环境进行准确可靠的监测。充分掌握地下水环境的准确数据,才能保证地下水环境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司训练,宋泽文.石油注水开发对水环境质量影响的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2(6):5-10.
         [2]杨荣金,李彦武,李小敏,等.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与对策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8,38(6):97-100.
         [3]王喜峰,贾仰文,陈冲,等.变化环境下地下水循环和水环境演变研究综述[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9,12(6):18-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