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探究性的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探究性的学习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
1 探究式学习
学生作为探究式学习的主体,强调的是学生的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之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并且能取得一定的成果,甚至能总结出一系列的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采取动手实践、探索创新、总结归纳等手段,体验数学抽象、建模、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等一系列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2 激发探究式学习的兴趣
学习的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产生探索的欲望才能自主的进行探索。兴趣能够有效的让初中学生有良好的情绪和态度面对学习,对数学知识有探索的欲望,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通过分析和研究解决问题,从而体会学习中的乐趣。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利于初中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提高生活中处理事情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事件、话题与数学教学融合,通过提问、题型的变换、延伸,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如银行贷款利息计算、有奖销售等。
3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3.1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疑
在开展探究式学习前,教师与学生都需要全方位地做好准备工作。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预习然后自行完成几道比较基础的习题,学生也是需要凭借自身的能力去掌握课程中的难点与重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寻找下一堂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身所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效率。在开展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还需要善于为学生留疑,可以是书本中的问题也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找寻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思考与讨论留足空间,这样的教学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2 加强课堂讨论
一节课40分钟是非常有限的,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的时间有限,所以在上课之前组长需査看每个组员的记录本,汇总预习中出现的问题。上课时,教师首先会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基础题的讲评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由于每个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完成能力不一样,每组可能还会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解决,所以在上课时各小组对本小组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若有问题得以解决则把过程和答案写在记录本上,若未解决写在后黑板各小组相应的方格中。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在教室中进行巡视,关注学生讨论的问题,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并引导学生向教学内容上讨论,避免耽误过多的时间,不能完成教学计划。
3.3 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使求知欲一步一步走下去的动力。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如何让学生们带着兴趣去学习数学是教师们需要探究的问题,同时兴趣也是影响初中生学习水平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学科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也就是产生了探索和求知的欲望,也因此学生更愿意从知识的海洋中探究数学学习的奥秘之处,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和向教师请教,从而达到真正学习的目的。很大程度上,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在兴趣引导之下自主的进行学习。
在进行数学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解答,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掌握程度进行全面的掌握,学生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将自身学习的知识加以理解和应用,运用兴趣的号召力找出解题的思路和相对简便的方法,同时,初中教师在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逐步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三角形进行细致的观察,鉴于等腰三角形的自身特征,教师可通过一定的数学图形来进行教学演示,进而将三角形任意两条边进行转换,这样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三角形的学习产生一定兴趣,增加对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在接下来的深入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将几个等腰三角形不同的角和线进行重合,然后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更有利鼓励学生进行三角形的学习和探究。
3.4 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探究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加强其在社会生活、科学实验等方面的应用,从而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例如,某位同学在一次社会实践中,调查水泵的功能记录了水泵的扬程和流量的相应数据,根据数据提出问题“此水泵的扬程最大能达到多少?如何使用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节约?”解题的思路就是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建立直角坐标系,找出相应的数据绘制散点图,观察坐标系中散点数的位置和规律,结合数学与物理知识分析出表示函数的曲线,根据所学的知识推理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进行探索,进一步解决问题。
3.5 点拨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点拨,对于学生还存在的疑惑或是没有解释清楚的地方进行重新验算,结合课堂的重难点和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全讲、全板书,应该有计划地选择比较重要的、或是比较难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也可请学生上台进行讲解。这样教师就可以有多余的时间可以观察大多数的学生的听课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在上完新课过后,教师应及时的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用到了哪些数学方法,融入了哪些数学思想。让学生不仅能记住学过的知识点,还要会运用知识点,并且能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3.6 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
这一部分主要是在课后完成的,根据事先制定好评价准则对本堂课各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可采取小组内不同成员完成同一道题目进行不同的加分,如组长加2分,A加3分,B加4分,C加5分。完善的评价机制是探宄式学习开展的最有力的保障。同时对于每周或每月的优秀小组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奖励,若班级的奖励力度不够大,也可以在全年级或全校进行奖励。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觉得较为困难的部分或易错点,可以通过鼓励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做手抄报等方式进行解决,学生完成之后也应该有一定的鼓励评价机制,如张贴在教室外的展示栏中,或在班级内评出一二三等奖等。
4 结束语
开展探究性教学是一个循序肩颈的教学过程,教师需要利用实践去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中有意识地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教师也需要对探究性教学做好每一步教学准备,为教学探索最佳教学方案。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同时,不断促进学生进行学习,而教师在进行探究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代入感,逐渐引导学生增强自身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林爱萍.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J]. 信息周刊, 2018, 000(012):1-1.
[2]房琳颖. 实践促进发展探究提升能力 ——谈初中数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 数学教学通讯, 2018(20).
[3]杨香秀. 有效课堂教学方法与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情景创设研究[J]. 新课程:中, 2018(11).
[4]梁元鹏. 优化课堂,激发学习\r——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J]. 新课程, 2018(32):219-219.